有序地课堂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行走课堂论文”。
有序的课堂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摘要:教学组织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引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互动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因此,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教学组织技能、应用原则、课堂实践效果、组织技巧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
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对教学组织技能的理解 教学组织技能的概念
教学组织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一)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目的1、唤起学生注意。由于中学生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情绪不稳定,精力分散。因此教师随时组织和维持学生,唤起学生的注意。
2、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3、增强学生责任、自制。还可以恰当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进取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规章制度,形成自觉纪律,养成好习惯,实现自我管理。
4、创设良好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投入学习,接受知识。
(二)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原则
1、全体性原则:有一个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就意味着组织教学的缺失。
2、主体性原则: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地、有兴趣地乐学、爱学。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管、卡、压。
3、有序性原则: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
4、有效性原则:鸦雀无声未必就是好的组织,热热闹闹未必就是有效的组织。关键看是否能产生教学效益。
5、科学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组织教学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时间的长短来实施组织管理。
6、一贯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堂课中,即使练习课也不能没有组织。
二、课堂教学组织在实践中的效果
1、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没有组织教学,就是没有教学效果的课堂,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链接各个环节的纽带。
2、它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得好,效率就高;反之,就低。
3、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师决不放弃课堂组织教学,缺乏经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4、它是教师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的体现。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时时关注课堂教学现状,责任感不强的教师往往无视课堂教学现状。“瞎着眼睛”教书绝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5、它是师生关系协调程度的标尺。有条不紊的课堂,意味着师生配合融洽;松散拖沓、缺乏生气的课堂,标志着师生淡漠的感情和学生冷漠的心理。
三、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课堂教学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1、目前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教与学只有本体论上的依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学不是教的必然结果。(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那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呢?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从上课伊始到下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每一个
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必须首先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在有序的状态下学习。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我自己的课堂实践及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我自己及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课堂观察不注意,缺乏教学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一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一头钻进自己的思维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本不看学生,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视而不见,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样的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就很难接受所教的东西,甚至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2)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监控不够
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看书、观察、讨论、倾听、思考、做练习等等,每一项学习活动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然后教师根据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随时给予指导。这一点有些老师也注意不够,做的不好。比如让学生参与活动,但是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是,教师只布置活动的方式,而对于具体的操作不提详细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快参与活动的,有四处张望的,还有同学交头接耳„„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明确活动要求、监控到位,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别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效率才会高。放弃管理和指导,教师的作用也就没有了。(3)教学组织不到位,时间利用不充分
教育心理学认为:“注意是感知、记忆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动的开端,一丝不苟地读书,专心致志地听讲,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些心智活动自始至终都依靠注意来组织。没有注意,学习就无法进行。”(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我们课堂教学中有两段时间学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涣散:一个是上课开始后几分钟,一个是下课之前的几分钟。如果老师不注意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就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上课开始几分钟,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做的是组织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为学习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师却不注意做好组织工作,一走上讲台就急于讲课,这时教室乱糟糟的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教师讲完课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这段时间学生也容易精神涣散,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干,但是很多老师却不注意这段时间的利用。
(4)学生课堂违纪,教师视而不见
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很多教师放弃管理者的责任,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看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课,有的在走神,有的趴桌子,有的在翻书看,有的玩各种小玩意等等。面对这种情况,而我们一些教师不批评,不制止,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涣散,教学呈现出无序、无效的状态。
这些现象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组织的能力,巧妙组织课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1)努力提高学识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必须在他课堂上讲的多十倍、二十倍。如果我知道的比我传授给学生的多十倍,我在课堂上表达的思想和语言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教师的‘创造的痛苦’没有打扰学生,学生就能一点都不紧张的接收教材。”可见要使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有余力有能力关注学生,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沉着自信,游刃有余,才能从容而镇定的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反观我们有的教师的课堂,为什么组织混乱,难以驾驭?为什么只顾自己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材生,无暇顾及学生。一部
分老师往往是这种情况。教材不熟,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之备课不充分,课堂上边想边教,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对教材的讲解上,生怕有什么差错,没有余力分出一部分精力关注学生,因而造成教学管理跟不上去。另一个就是,教师文化沉淀不够。所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是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基础。
(2)要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朱川彬《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在中小学教学中,学历高的教师不一定都教的很好,学历较低的老师未必都教的比较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教学管理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怎样提高?首先每位教师从理论上要懂得管理学常识,特别是有关教学管理的常识,例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其次,更
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教学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提高。
(3)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老师则应在如何引导与驾驭课堂节奏与学习秩序上动足脑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促使其思维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经验共享,真正产生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灵活应用课堂组织教学的小技巧
1、目光注视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坚毅、关切、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亲近、尊重、认同的心理诱因,进而对组织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2、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恰如其分的抑扬顿挫,绝对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
3、行为控制法:教师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
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五官动作、手势及在教室里恰当走动也能传递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4、情感暗示法:情感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发挥着动力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课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左右着学生的情感,并且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一份快乐、欢愉的健康情感,才会远离忧郁、焦虑、愤怒的不良心理,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5、表现形式变换法: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媒体、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教学频率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图表、实物、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传媒体的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6、设疑吸引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巧妙的设疑是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教师设计一些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前文所述,一是要设疑需
要教师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的设疑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目标,影响学生思维。二是要避免处罚性提问。
7、竞赛刺激法: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呈跳跃式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总之,教师必须要有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因人因地、适境适情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方可熟能生“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互动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因此,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简约有序的课堂才是优雅的课堂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激情!不错,假如我缺点激情,怎么办?有人说,一堂优雅的语文课,老师要有诗意!不错,假如我缺点诗意,怎么办? 有人说,一堂优雅......
Google Earth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薛淑鑫(地理本1202 201214010520)摘要:文章论证了Google Earth及其主要功能,并以我的家乡为实例来说明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此外,通过Goo......
建立有序课堂规则 实施有效课堂管理晋城市城区钟家庄中学 陈立庆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其中课堂管理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在我们努力转变教与学方式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鼓励在课堂中地运用教学的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谈谈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阜阳市铁路学校内容摘要: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如果恰当用之,有匠心独运,能够及时优化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探究,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