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_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8:25: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荆轲刺秦王所有导学案”。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 苏轼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主备人:黄 巍 班级: 姓名: 编号: 日期: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点:

1、本课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2、通假字:淬、决、卒。

3、古今异义词:涕、币、提。

4、学会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

学习难点:

1、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2、学习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课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创设问题,引领目标

一、导入学习

二、介绍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正音

2、整体感知,理出故事梗概

3、研读课文的1、2部分

板块二:自学思疑,初探问题——自主使人进步

三、自主学习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一)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完成1——9段的翻译

(二)背景链接

1、关于《战国策》 参看《学习指导》P29知识链接

2、简介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参看《学习指导》P29背景资料

3、关于荆轲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难字的读音和难句的节奏

王翦()虏赵王()谒见()樊於期()戮没()骨髓()揕其胸()

偏袒扼腕()拊心()刎()盛()图穷而匕现()淬()濡缕()

变徵()厚遗()惶急()还柱而走()卒起不意()夏无且()被八创()箕踞()目眩()

2、对照课本注释,疏通文意

3、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板块三:合作互助,共析问题——合作达到双赢

四、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的1-9段

1、荆轲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场的?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 苏轼

2、刺秦之前,荆轲和太子分别做了哪些准备?

3、找出描写荆轲的相关语言并初步感知荆轲的性格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

板块四:展示交流,探究问题——展示赢得自信

(准备充分、展示大胆、发言有序、声音洪亮、认真倾听、礼貌质疑、及时修改)板块五:总结反思,多元评价

第二课时

板块一:创设问题,引领目标

一、回顾上节课梳理的故事情节,检查课文第九段背诵的情况

二、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讲解定语后置句的结构

2、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

3、分析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4、找出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分析其作用 板块二:自学思疑,初探问题——自主使人进步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10-18段,疏通文意。板块三:合作互助,共析问题——合作达到双赢

一、小组合作,研读课文的10-段

1、文中是怎样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2、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 苏轼

3、谈谈作者运用了那些手法来刻画荆轲这一人物形象的。(提示:找出文中生动传神的对话和神态描写,体会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对比描写有哪些,矛盾冲突有哪些,他们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板块四:展示交流,探究问题——展示赢得自信

(准备充分、展示大胆、发言有序、声音洪亮、认真倾听、礼貌质疑、及时修改)板块五:应用演练,再生新疑——应用提高能力(应知应会)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秦王还柱而走 ⑤卒起不意 ⑥图穷而匕首见

(二)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微太子言

2、今行而无信

3、诚能得樊将军首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今闻购将军之首

6、今太子迟之

7、终已不顾

8、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9、愿举国为内臣

10、轲自知事不就

11、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2、自引而起

(三)一词多义

1、穷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就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轲自知事不就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5 苏轼

③金就砺则利(《劝学》)

3、引

①秦王惊,自引而起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4、见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图穷而匕首见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⑤乃遂私见樊於期

5、陈

①恐惧不敢自陈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6、兵

①进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②不及召下兵

③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

7、私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8、为: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6 苏轼

②为之奈何

③乃为装遣荆轲 ④乃令秦武阳为副

⑤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9、意

①而伤长者之意 ②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10、使

①使工以药淬之 使毕使于前 ②使使以闻大王 ③使毕使于前

11、还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秦王还柱而走

12、提

①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②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

2、函封之

3、前为谢曰

4、樊於期乃前曰

5、其人居远

6、使使以闻大王

7、太子迟之

8、发尽上指冠

9、群臣怪之

10、箕踞以骂曰

11、乃欲以生劫之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7 苏轼

(五)古今异义

1、左右乃曰

2、终已不顾

3、将军岂有意乎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5、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六)写出下列各组句子分别属于哪种特殊句式

1、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②取之百金。③嘉为先言于秦王。④见燕使者咸阳宫

3、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④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⑤北蛮夷之鄙人 ⑥乃欲以生劫之

(七)请将下列省略句补充完整

(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5)()遂自刎。(6)人不敢与()忤视.(7)比()诸侯之列。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临战而思生,则战必不力。——北宋文学家8 苏轼

(8)见燕使者()咸阳宫。(9)()拔剑,剑长,()操其室。(10)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1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1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板块六:总结反思,多元评价

凭将士气扶中夏,泪洒山河对北风。——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2、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背景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三河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1《荆轲刺秦王》 制作人 彭丹俊 审核人 李振生 2011-10-10《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解读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工具书扫清生字障......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商都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高一 语文学科 主备人: 梁军 审核人: 张凤兰 编号:7 课题: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

08《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三河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学习......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答案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参考答案【预习检查】H.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 省略介词“以” ) 欲与 ( 之 ) 俱 ( 往 )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之 ) 留待 (......

下载荆轲刺秦王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荆轲刺秦王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