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 教学案_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2:23: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荆轲刺秦王 教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汉寿一中 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 教学案 主备 周璇 审核 马云

荆轲刺秦王

第一课时

【基础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荆轲(kē)

拜谒(yè)

戮没(lù)

谬误(miù)B.偏袒(tǎn)

扼腕(è)

濡染(rú)

怯懦(ruò)C.淬火(cù)

猝然(cù)

忤逆(wǔ)

拊心(fǔ)D.王翦(jiǎn)瞋目(zhēn)箕踞(jī)

目眩(xuàn)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B.秦王还柱而走。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偏袒扼腕而进。E.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F.秦王必说见臣。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② 又前而为歌曰 ③ 乃朝服,设九宾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 使使以闻大王 ⑥ 箕踞以骂曰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②③

B.④⑤⑦

C.②③⑧

D.①⑥⑧ 4.对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秦王还柱而走

② 图穷而匕首见 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 5.下列语句不是倒装句的一组是()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D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下列词语解说不正确的是()

A 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名词作状语 在早晚

B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C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D又前而为歌曰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2)诸郎中执兵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汉寿一中 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 教学案 主备 周璇 审核 马云

(4)愿大王少假借之

(5)左右既前,斩荆轲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阅读检测】

秦将王翦破赵,„„ “„„,乃今得闻教!”遂自刎。8.给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

(1)乃遂私见樊於期()

(2)而右手揕其胸()(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10.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③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④丹不忍以己之私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常识检测】

本文选自,此书简称,主要记载 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由 时期的 编订而成。汉寿一中 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 教学案 主备 周璇 审核 马云

荆轲刺秦王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17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汉寿一中 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 教学案 主备 周璇 审核 马云

A.苟无民,何以有君?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3.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4.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5.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D.赵威后认为齐国之所以没有治理好,是因为齐王不重视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不能举贤任能,不在齐国提倡孝道。

E.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学习反思】

请自行总结《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刺秦王》中“之”的用法。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

《荆轲刺秦王》教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2......

荆轲刺秦王学案

《荆轲刺秦王》学案(1)设计人张志合审核人葛建莉编号:一、本课学习内容、重点内容:学习课文1-9自然段(从“秦将王翦破赵”到“终已不顾”)。 重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口头翻译课文。......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2、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背景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三河市第三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 必修1《荆轲刺秦王》 制作人 彭丹俊 审核人 李振生 2011-10-10《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解读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工具书扫清生字障......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商都高级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年级:高一 语文学科 主备人: 梁军 审核人: 张凤兰 编号:7 课题: 《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

下载荆轲刺秦王 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荆轲刺秦王 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