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讲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差不多先生传教案”。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生:“差不多先生传”)大家都预习过了吧? 师:好,既然是为“差不多先生”做传记,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下文章,从这几个方面找出差不多先生的基本信息。明确:
籍贯:各省各县各村人士
外貌:眼睛看的不很清楚,耳朵听的不很分明,鼻子和嘴巴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太讲究 思想:记性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
常说的话:“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师:我们现在把差不多先生的基本信息都找出来,那差不多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你对差不多先生印象。
明确:不很清楚、不很分明、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很细密,总之是个马马虎虎的人 师:既然“差不多”是个马马虎虎的人,又为什么称他为“先生”?“先生”是一种尊称呀!生:应该是一种讽刺的手法吧
师:准确的说,是“反讽”的手法(ppt)
反讽,也就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可以用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等方式 师:课文是在为“差不多先生”立“传”,既然是“传”,就得有人物事迹,课文记叙了差不多先生几件事? 生:五件事
师:我来请五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这五件事
师:既然是“反讽”,你读的时候就要有点反讽的味道,夸张一点,大家甚至还可以用自己的家乡话来读,增加诙谐的意味,有没有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读完,掌声)
师:第一件事,哪位同学来概括下?
生:他小的时候买糖,买错了,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说“红糖白糖差不多” 师:你这不是“概括”,是“复述”,概括只要交代好什么人、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了什么事就行了,不要细节
生:小时候,差不多先生买错了糖(师:更简洁点,3个字,试试?)生:“买错糖!”
师:“买错糖”是什么不分?时间、还是色彩?(颜色不分)
师:我们接着请另外一位同学用普通话带着反讽意味来读一下第二件事(生读,按照前文格式概括文意)
明确:1.买错糖——颜色不分
2.答错题——东西不管
3.写错字——多少不清
4.不守时——早晚不分
5.寻错医——生死不明 师:大家看这五件事,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密码?
生:从小时候写起,最后到老了死去(师:更简洁的说是从小„„生:到大)
生:因为小时候“颜色不分”,才导致最后“生死不明”(师:这是内在的因果关系从轻„„生:到重)
师:为什么不全部写“颜色不分”,而是还有“东西不管”“多少不清”“早晚不分”“生死不明”?
生:多角度为差不多先生立传,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让人物更加立体
师:看来这五件事的排列有三组密码: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一元到多元有人拟了一幅对联(ppt)
上联:不分红白、不分东西、不分十千、不分时间、不分生死,谁说你是圆通;下联:不很清楚、不很分明、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很细密,原来是个懒人横批:差得多
——但是,差不多先生身上的这些劣根性(板书:劣根)是他个人的,还是整个民族的?(板书:个人、民族)生:民族的师:我们一起来从文本中寻找依据请大家在文中找找,并批注(生找,约1分钟后,出示ppt 文本1、2段)
生: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还有“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可以看出,胡适不仅是在批判差不多,更是在指出这是整个民族的劣根(ppt出示3、4段)
生:这段中“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是在说,“差不多先生”随处可见(ppt出示第11段)生:这一段有“牛医王大夫”,说明“差不多先生”已经影响到别人
师:“牛医王大夫”的错误在于„„(生:不该“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师:医生这个职业的特点是„„(生:最谨慎、小心的职业)也是最不能„„(生:差不多的职业)否则就是„„(生:草菅人命!)
师:这一段还出现了一个人物„„(生:家人)你是如何理解这个人物的出现?
生:“家人”和“差不多先生”具有亲情关系,应该最懂得人命关天,但“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的劣根性已经“深入人心”,超越了亲情、超越了生死!师:太棒了!差不多先生终于死了,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了这个世界以警示,但是,大家接受教训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两段(生读)大家看看,这两段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的劣根性?
生:“大家都很称赞”他,“大家都说他”“有德行”,还“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最后“都学他的榜样”
师:我们来看看刚才找到的关键词和短语(ppt展示),这些无一不在正话反说或夸大叙述,也就是„„(生:“反讽”)的手法那么,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表面上胡适先生在反讽差不多先生身上的“差不多”的劣根,其实是在讽刺国人身上“差不多”的劣根以及对于“差不多劣根性”的浑然不觉 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同样指出的一样(ppt展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师:今天为我们揭示国人劣根性的作家是——胡适,我们来看简介(ppt)——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胡适先生同期还写了一些揭示劣根性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苟且》同样著名(ppt)—— 我这“白话”的第三篇,说的是苟且这苟且二字,便是随随便便的意思,说得深一层,便是上海人说的撒烂污,呀呀糊唉!我想起这苟且二字,在我们中国真可以算得一场大瘟疫了这一场瘟疫,不打紧,简直把我们祖国数千年来的文明,数千年来的民族精神,都被这两个字瘟死了唉!好不伤心呵!„„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反讽、概括、多事件的排列密码、抓关键词解读等方法;更透视出了胡适先生的良苦用心胡适先生台北去世后,他的好友毛子水先生为他题写了《墓志铭》(ppt)——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把这段墓志铭齐读一遍。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 杨振华教学设想:《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所著的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内容的安排依照传记体例:先纲后目的层次来叙写人物,并以切近生......
《差不多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概述五件事例2.深入研读文本,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研读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
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
《差不多先生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反问、设问等修辞对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作者塑造差不多先生的动机和寓意。2、方法与过程:在阅读感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一)前不久,我从三联出版社订购了一本《国文百八课》,并从中拜读了近代大文学家胡适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感慨万分。这篇文章描述了中国人民的代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