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知识回归生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思考”。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知识回归生活
由于并非学科专业出身,在数学教学方面还非常生涩,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对我仍是个不小的挑战。从进校之初,就有幸和项目组的其他老师们一起编写新教材,探讨课堂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到了如何分析教材、把握知识的核心,也让我的逻辑思想能够更加严密。而一次次地课堂实践和交流探讨,老师们的建议和经验之谈也更让我关注到:学习数学不单只是学习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随着普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数学生活化”的理念似乎更加深入人心了。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可以说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将会是我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无疑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中,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小强带了20元钱去买文具。他可以买到他想买到的文具吗?【分别有三种文具:笔记本14元;三角尺 6.7元;修正带8.8元】通过讨论,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得出几种购物方案。不同的购物方案:
1、用20元买一样文具。例:小强用20元买了一本笔记本,可以找回多少钱呢?20-14=6元【还可以买三角尺或修正带】
2、通过估算,学生可以首先得出最多只能买两样文具:三角尺和修正带。一共花了6.7+8.8=15.5元,可以找回20-15.5=4.5元,用一个算式直接表示就是20-(6.7+8.8)。而这就是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职校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大部分能够独立进行购物。20元怎么花,最后要找回多少钱,这是在日常购物中经常会用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计算不同购物方案的结果,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
二、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要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曾听过金老师《认识圆形》这一课,学生们在初步认识了圆形之后,老师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专业课学习想一想,专业课上有哪些圆形。通过做萝卜花,同学们知道了其实他们对折再对折的时候,就已经蕴含了圆形当中圆心、直径、半径的知识,进而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做萝卜花才能做得更好看。
(二)在教学中要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传授和学生的模仿记忆。特别是智障儿童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课件的直观演示、学具的亲身操作,都是帮助学生理解的最佳途径。例如:在《认识厘米》这节课中,就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有多长,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应该让学生能用所学的有关厘米和测量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理念,在项目教材中便设计了“网购衣服”的综合实践: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各部分尺寸,选择合适的尺码购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认识,巩固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也可以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学生在活动时,并不会觉得测量的过程单调而枯燥,都急着想要测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尺寸。再比如:在教授《正字统计法》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在课上我便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统计项目。选出班级小雷锋、选出班级同学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帮商务班的同学统计货架上的物品、统计扔硬币的概率情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亲身参与了每一个统计的过程,他们不仅学会了统计的方法,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小调查,如何进行选举,学会了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见,这样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受也更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这何尝不是一种双赢!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识[摘要]: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 本文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
让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一、在生活体验中发展数感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时,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即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