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前言
蜂蜜是深受人类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上品被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日益受到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是什么,中国蜂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如何,中国蜂蜜标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措施保障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以及中国蜂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我国虽然蜂蜜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常常成为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常常有人对中国的蜂蜜产业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工作,首次发布《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白皮书就是把中国蜂蜜产业的情况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希望社会对中国蜂蜜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广大公众更加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中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政府对蜜蜂产业十分重视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
朱德委员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题词:“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收益”。[1]他还写信给毛主席,就蜜蜂对农业的增产增收作用、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发展蜂业的建议。
周恩来总理1965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对北京从事养蜂工作的王孟林同志说:“蜜蜂是一宝,是人类的朋友,很值得研究,我也很爱蜜蜂。朱老总(朱德委员长)也十分重视养蜂,曾致信给毛主席,建议发展养蜂业,促进农业丰收。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蜜蜂,搭起蜂产品与人类健康的桥梁意义重大”[1]。
2009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批示:蜜蜂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交通运输部认真研究运输绿色通道问题。建议由农业部认真研究养蜂扶持政策。[2]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2007年给中国蜂产品协会题词:“发挥蜂业优势 服务和谐社会”[3]并多次听取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汇报,对蜂业发展和中国蜂产品协会工作给予指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一直关注中国蜂业的发展,在参加“2004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期间专门到蜂产品展台参观、了解情况并要求:要生产优质蜂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4] 国家及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蜂业发展。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了畜牧业产业体系中。
2006年3月和2010年3月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先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十分重视蜂业生产,联合发出通知将转地放蜂运输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免费通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蜂业发展。
2010年12月29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发布的养蜂业规划。
2011年12月,农业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这个办法的实施对维护蜂农合法权益、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蜂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等)列入补贴范围。
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蜂业工作,李成玉、杨传堂、王侠等历届理事会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蜂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推进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经常到中国蜂产品协会检查指导,听取汇报,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养蜂业发展。从地方财政中划拨专款补贴蜂农,支持养蜂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协调养蜂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中国蜜蜂产业的现状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
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蜜”字。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蜜蜂的国家之一[5]。20世纪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国后,西方蜜蜂和现代养蜂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
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一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生态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在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蜂主要采取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两种形式。定地养蜂生产时间短且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喂养蜜蜂,养蜂成本较高;转地养蜂可以有效利用各地不同的蜜源资源,也有利于蜜蜂繁殖,减少蜂病发生。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2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发展养蜂业也是促进农业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约占82.7%)。实践证明,蜜蜂授粉可使棉花、油菜、荞麦、苹果、柑桔、向日葵、苕子等农产品增产,并显著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专家测算,蜜蜂授粉为农业创造的价值是蜜蜂自身蜂产品价值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近几年,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蜜蜂授粉技术已在蔬菜、水果、油料和保护地栽培作物等方面大力推广与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30余万人,饲养蜂群由1949年的50万群发展到2011年的894.7万群[6],拥有世界约1/8以上的蜂群。
蜂群数量的增加,带动了蜂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中国蜂蜜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7],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以上。
全国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遍及全国。蜂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北京、湖北、安徽、上海、山东、四川等省、直辖市。
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约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及科学养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蜂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和提高。
自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为122个;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其中广西、安徽、新疆、江苏、江西、陕西、浙江7个重点省区是蜂农合作社较集中、规范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获得工商登记注册的蜂农合作社数量达到276家,占到全国的40%左右。
三、中国主要蜜源种类及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蜜源植物丰富多彩。我国的主要蜜源分布情况是:
油菜蜜:油菜蜜源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花期最长、产量最多。全国共有600多万公顷[8]。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洋槐蜜:洋槐蜜源植物在全国的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夏季的主要蜜源之一。集中生长区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北京等6省、市;其次为江苏、安徽、甘肃、天津等省、市及湖北西北部。始花期由南向北推迟,始花期在长江流域为3月下旬,黄河流域为5月上旬,西北地区约5月中旬。
枣花蜜:枣花蜜源植物除东北和青藏高原之外,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最为集中。主产区的枣树始花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花期长25~30天,为高温型泌蜜植物。
荆花蜜:荆花蜜源植物在华北、东北南部、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集中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及辽宁西部。多数地区的荆条花期从6月上、中旬到7月中下旬。
椴树蜜:椴树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蜂蜜品种。花期最早6月下旬,最晚7月上旬,花期一般在20天左右。
紫云英蜜:紫云英蜜源植物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为最多。紫云英花期按照所属地点不同从3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
荔枝蜜:荔枝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早熟品种的花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中熟品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晚熟品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另外,南方地区的枇杷、龙眼、柑桔、野桂花,西北地区的枸杞、党参,新疆地区的葵花、棉花和内蒙地区的荞麦、老瓜头等都是具有一定产量、很有特色的蜂蜜品种。
四、中国蜂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
每年全世界生产的蜂蜜约150万吨,其中的30%左右即40-50万吨用于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每年欧洲进口蜂蜜数量为20多万吨,约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1/2,美国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日本进口量在4万吨左右,欧、美、日的蜂蜜进口量占到了世界蜂蜜贸易量的85%。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每年的蜂蜜出口量基本上保持在10万吨左右,占世界蜂蜜贸易总量的1/4[9]。
在蜂蜜的国际贸易中,以蜂蜜原料出口为主的国家主要有: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巴西、越南等。
以蜂蜜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有: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这些国家出口的蜂蜜产品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凭借其国内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使他们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其目标为高端市场。
从出口对象看,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2009年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蜂蜜退出美国市场。此外,还有少量蜂蜜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蜂蜜原料出口国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排前三甲。
长期以来,中国蜂蜜的一些出口企业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扩展国际市场。中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蜜出口创效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益的利润比较微薄。
(二)我国的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追求洋品牌的心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多吨[9],较2011年增长36.6%。预计未来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还会不断上升。
我国进口蜂蜜产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料进口,加工分装后贴国内品牌进行销售;二是直接进口国外小包装成品蜂蜜。进口蜂蜜的市场零售价格一般比国产蜂蜜高3-10倍,有的甚至更高。
进口蜂蜜质量良莠不齐,根据2012年、2013年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口蜂蜜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菌落超标、药残超标和掺假等。
五、中国蜂蜜内销市场迅速发展
(一)中国蜂蜜国内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我国地域广阔,蜜源丰富,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蜂蜜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蜂蜜产量10多年来逐年增加,为扩大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内销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见下表)
2001-2012年我国蜂蜜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10] [11]
单位:万吨时间(年)
我国蜂蜜 总产量
出口数量
所占比例%
内销蜂蜜 数量
所占比例%2001 25.2 10.7 42.4 14.5 57.5
2002 26.5 7.6 28.67 18.9 71.33
2003 29.9 8.4 28.1 21.5 71.9 2004 29.3 8.2 28.0 21.1 72.0
2005 29.32 8.8 30.0 20.5 70.0
2006 33.3 8.1 24.3 25.2 75.7
2007 35.4 6.4 18.1 29.0 81.9
2008 40.0 8.5 21.25 31.5 78.75 2009 40.2 7.2 17.91 33.0 82.09
2010 40.1 10.1 25.1 30.0 74.9
2011 43.1 9.98 23.15 33.12 76.85
2012 44.8 11.0 24.55 33.8 75.45
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前言:许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蜂中国蜂产业品牌营销发展报告产品(包括蜂蜜、蜂胶、蜂王浆等)是最古老的保健品,即便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最好的保健品之一。无论用......
中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国际新能源网2011-12-21目前,中国锂电池产业发展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磷酸亚铁锂系,二是锰酸锂系。这两种技术路线各有优缺点。锰酸锂系起步早,技术......
中国黑社会发展白皮书开篇语中国警方捣毁河北省唐山市一个黑社会集团,令人震惊的是该集团与军警人员相互勾结,利用装甲车、军用吉普车等军用车辆及大批枪支弹药作武器,先后敲诈......
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2013-05-14 13:53:55 来源: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 作者:商贸服务管理处 浏览次数:337 前 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的历史 现状与未来——凯瑞农化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长李亚东先生在国际果蔬报道和北京国际果蔬展联合推出的果蔬讲堂上介绍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