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_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19:38:1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周边毗邻沪、宁、杭等大中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市场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五”以来,全市瓜果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力密集的新兴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1.产业现状

1.1种植面积稳步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7900hm2,总产量88.73万吨,总产值12.49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9.58%,19.7% 和1.0%。其中,叶菜类面积11700hm2,占30.87%,瓜菜类5500hm2,占14.51%,块根块茎类5593hm2,占14.76%,茄果类5420hm2,占14.3%;菜用豆类和水生蔬菜发展较快,面积7493hm2,占19.77%。辖区内西部山区峰峦叠翠,中部丘陵绵延起伏,东部水乡湖漾密布,地形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蔬菜作物的多样性。据市农作站统计,全市常年栽培的蔬菜作物达50多种,种植品种达680多个。

1.2设施栽培逐年增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各地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高产、高效设施菜的发展。到2008年,全市已建钢管大棚、毛竹片大棚1133 hm2,搭建简易中棚630 hm2,临时小棚面积2533 hm2,全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470 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13.6%,蔬菜设施面积逐年增加,确保了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稳定提高。

1.3品种结构渐趋合理。在品种结构方面,全市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目前全市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到50种之多,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蔬菜品种日益丰富,种植结构渐趋合理。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促进种菜技术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露地蔬菜在夏秋季节实施避雨栽培和降温栽培;二是大棚蔬菜年种植提高到3~4茬,有的已达到5茬,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三是粮、菜轮作,经、菜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1.4品牌经营初具规模。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市现有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35个,面积7022 hm2;如新塘“一尺红”茄子、杨溇“绿叶”瓠瓜、小青菜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企业两家,绿色产品有豇豆、茄子、黄瓜、番茄和黄花菜等5只,绿色瓜菜面积70 hm2;建立乡村两级专业合作社17家,对蔬菜的流通和加工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如安吉县章村镇高山村的“安吉三农绿色高山蔬菜合作社”,年销售量占全村高山蔬菜总量的40%。

1.5民间资本纷纷投入。近年来随着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以及蔬菜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设施蔬菜发展前景看好,带动了工商、个体企业主纷纷投资设施农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多种主题形式的瓜果蔬菜种植园。如长兴县水口乡芦笋种植园区,吴兴区的金牛生态农庄,南浔区绿之源生态农庄都由工商企业主投资建设。

2.存在问题

2.1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提高难度加大。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区域的水、土、气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激素的过量使用,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增多,土壤酸化严重,地下水

也受到污染。同时,原有蔬菜基地的土壤盐积化、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向绿色化、精品化发展。

2.2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市场信息滞后。目前蔬菜生产多数仍以单家独户经营,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菜农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不利于创名牌产品,也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升级。同时,蔬菜是鲜嫩产品,生产周期长,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菜农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市场街接不紧,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

2.3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滞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虽初具规模,但总体看,我市蔬菜生产仍处于粗放式阶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多数地方仍是以自产自销为主,采后保鲜、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合还不紧密。在蔬菜包装及营销手段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在蔬菜加工方面,一是加工率低,全市实际出口加工蔬菜仅占总产的10%;二是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很低;三是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

2.4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力量薄弱。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聚,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蔬菜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复杂,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基层农技人员在数量上、素质上都与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需要不相适应,乡镇一线缺乏专业专职技术人员,使蔬菜生产新技术的发展与菜农生产实际脱节。

3.对策建议

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跻身长三角大中城市蔬菜市场为中长

期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注重扩大面积为主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主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效益,把蔬菜产业建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3.1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产品在长三角大中城市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应把握以下发展重点:(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市大力发展档次高、用途广、抗灾能力强的钢管大棚达到1500 hm2,毛竹片大棚和中棚设施2000 hm2专门用于蔬菜生产,并积极发展小拱棚、地膜平铺覆盖等简易设施,提早季节、提高产量和效益。(2)加快发展水生蔬菜。充分利用东部水乡平原,水资源丰富,面积潜力大的优势,发展水生蔬菜4500 hm2(3)稳步发展高山蔬菜。在安吉县及长兴、德清部分高山地区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在山地坡度≤25°区间发展高山蔬菜1000 hm2左右。(4)大力发展“一旱一水、一菜一粮”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7000 hm2,年产量120万吨,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

3.2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现代蔬菜园区建设。现代蔬菜园区是代表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综合示范基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蔬菜园区,可以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产品增值效应,应强化建设力度。全市到2015年新建20 hm2以上的规模现代蔬菜园区20~25个,为蔬菜的产业提升起示范引领作用。

3.3恢复与新建并举,强化中心城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据专家分析,在蔬菜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中,蔬菜自给率达到50%,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按此标准推算,湖州中心城区日均蔬菜需求量约90吨,需建设专业蔬菜生产面积360 hm2。其中,散户生产和基地生产面积各占50%,则需建设180 hm2左右的蔬菜基地面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湖城原有环渚乡和织里镇沿太湖

蔬菜基地约110 hm2,菜农生产经验丰富,但大棚等基础设施老化,急需投资改善,重建这两个蔬菜基地的直接意义是可以迅速推进环太湖蔬菜产业带的发展。为保证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应在近郊的八里店和杨家埠镇新建蔬菜生产基地40-50 hm2,年生产叶菜类等蔬菜3600~4800吨左右,解决“伏淡”和“秋淡”季节中心城区居民的绿叶类蔬菜,起到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

3.4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一是要大力发展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二是积极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长兴县丘陵区的露地蔬菜和安吉县的山地蔬菜。三是积极发展冬春季节的加工型蔬菜。大户是蔬菜产业发展及新成果示范推广的中坚力量和载体,必须在大户的培育上倾注较大的精力。选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钻研的菜农,在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种子、药肥、物资等质量上给予充分保证,并提供全程跟踪优质配套服务,使他们在技术、生产、销售处于领先地位,做好典型示范作用。

3.5增强加工增值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蔬菜加工是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抓好蔬菜加工,不仅能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基地发展。应积极组织科研、管理、生产联合攻关,发展冬、春季加工型蔬菜,推广采后处理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增值、加工增效。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的种菜效益。

3.6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蔬菜名牌,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小胖子” 茭白、“山伢儿”早园笋、“一尺红”茄子等都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畅销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实行标准化上市;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开发拳头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以名牌产品全面提高我市菜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7依托科技兴菜,加快成果应用。必须始终把新成果引进、推广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加强蔬菜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的引进,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进一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切实落实各项生产标准,确保生产出价廉物美的蔬菜产品,让消费者放心食用。

3.8完善扶持政策,促进产业发展。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一是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设施蔬菜的发展。二是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等经营活动,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和企业为主体、金融部门为依托、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三是培育壮大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改善营销环境,畅通绿色通道,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双向获利。

海宁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海宁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整理12篇)由网友“Blurhead”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海宁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篇1:......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作者:王明伟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年递......

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

2012学年第二学期《食品添加剂》期中小论文黄岩区蔬菜产业现状和对策(模板) 食品营养与检测10-1班蔡健学号20102345 摘要:本文从黄岩区蔬菜生产现状出发,针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昭阳区区委、区政府一直将“菜蓝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蔬菜产业已成为昭阳区的重点产业之一,蔬菜收入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

下载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