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及其经验教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利率市场化及其经验教训
一、对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考察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是以国债利率市场化为突破口展开的。日本在二战后很长时期内一直推行低利率政策,以维持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加快实施经济复苏计划,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人了低增长时期.政府开始谋求大量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对象逐步扩大,从商业银行转向商业银行以外的机构和个人。为了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日本开辟了国债流通市场,由此促成了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定价。随着国债利率的市场化,1978年6月以后,日本中央银行逐步取消了对货币市场的利率控制,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并由此开始了存、贷教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二、对智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考察
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以失败的典型被人们记住的,其改革进程充满经验和教训。从1974年起,智利新政府开始了货币主义性质经济自由化改革。其金融改革最引人注目。从1974~1976年,其国内金融自由化改革几乎全部完成。1976年完成银行私有化。1 977年利率市场化,1979年资本账户开放。在改革后的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利率放开后,由于金融监管机铺的建设不力,银行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等,使智利利率市场化陷入困境,1976~1982年期间.年平均实际利率达到32%,某些单项利率最高时达69%。智利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未达到预期目标,不仅出现了储蓄负增长,投资增势缓慢.而且出现了外资过度流人和比索升值,从1979年6月至1982年6月的3年中,外资流入翻了两番,比索大约升值了25%,但到了1981年后期,外资流人量已太幅减少.再加上公众缺乏信心,比索贬值已成共识。1 982年6月,智利政府不得不宣布比索大幅度贬值,贬值幅度达18%。此后比索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到l 983年时,比索已贬值99%。由于银行大量借外债用于放款t此时,其情形已是智利银行体系的实际破产。智利政府不得不出面对之进行挽救,重新将银行收归政府帐下,利率电就不得不被重新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宣告失败。
三、外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和步骤必须科学选择。
利率市场化的方式和步骤有一步式和两步式两种.两种方式优劣互现。一步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在短期内迅速修正利率管制带来的扭曲,达到改革的最终目标.但这种方式刚性太强,对经济运行的冲击过大,改革的后遗症较多。而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运行冲击平缓.但时间过长可能牺牲效率,在渐进式的进程中也可能偏离改革的预期目标。从国际实践看,两种方式均有成功和失败的范例。总结国际经验可以发现,渐进式改革的成功概率要大于一步式。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全融体制的完善是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而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是整个市场中的校心。因为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以资金的循环运转来实现的,资金的流动决定着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向。可见金融市场是联系各个市场的纽带。因此.没有一个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建立完整的市场体系。分析智利的利率市场
化改革可以发现,其改革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极低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市场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加之政府对银行间的竞争没有给予适当控制和引导,导致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利率方面.市场风险过度集中而得不到释放,而最终导致失败。而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则是继国债发行和流通市场充分发展、货币市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风险迅速得到释放,保证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刺进行。
(三)稳定的宏观环境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决条件。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在一定的宏观环境下进行.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改革的时机选择对改革成敢至关重要。稳定的宏观环境可以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平稳的改革氛围,平衡协调相关关系,而急剧波动的宏观环境下,可能激发各种矛盾,使得改革夭折。
(四)商业根行的规范化经营和套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处于金融主体地位,从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经验看,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日本,在初始阶段主要是放松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限制,一般对贷款利率规定上限和下限.对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允许商业银行在限定的幅度内决定具体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水平。之后,在逐步扩大贷款利率上下限的同时,允许商业链行对不同性质和期限的贷款项目实行差别利率。最后,中央银行完全取消对商业银行存货款利率的限制。从这一进程可以看出,利率管制的逐步放松到最后的取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完善以及银行的充分自律。此外,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中央银行能够采取间接的调控手段,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基础上.传导货币当局调节利率的政策信号,以便逐步取消原来的直接干预。为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对中央银行的政策信号做出积极的反应,并根据自身的资产负债性质和运营情况来制定利率水平。
(五)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利率由管制转变为自由化.这是急剧的市场变革,其震荡性是深远的,也是巨大的。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集中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如果失控将会带来连锁反应,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这一转变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这种金融监管不是直接管制和干预,而是以间接的、宏观的手段加以调控,它可以保证在急剧的变化中,烫平市场渡动,消除负面影响,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从各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看,在改革期间.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市场波动,但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发挥极为重要的平衡协调作用,使改革按预期进行。
财务管理1101
杨文奎
20111871
案例二:日本利率市场化进程经过17年努力,到1994年10月,日本已放开全部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完全市场化。来了完成这一艰难而必要的金融自由化过程,日本大概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1、......
非常荣幸参加“欧洲货币”的中国会议,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中国银行、欧洲货币集团、汇丰银行hy;,也感谢会议的其它支持者。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有效运作金融市场(MakingFinancialMa......
利率市场化棋局:银行业大变局呼之欲出利率市场化改革上海证券报[微博]2013-07-22 04:14 我要分享0贷款利率7月20日全面放开后,利率市场化还剩下存款利率上限这一鸿沟。利率市......
浅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摘要】从1978年以来我国开始推出一系列的利率改革措施,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道路也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我国央行目前推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的是渐进模......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