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教育历史考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外思政教育历史考察”。
晚清实业教育历史考察
刘娜
(吉林,长春)
摘要: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清朝末年。以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为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时期的民用实业教育、新政时期的唯实主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后,近代职业教育日趋完善。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核心之一,在中国整个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试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其对晚清社会的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晚清;实业教育;历史考察
中国的职业教育开始于清朝末年。以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洋务学堂为近代职业教育的起源。在经历了戊戌维新时期的民用实业教育、新政时期的唯实主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后,近代职业教育日趋完善。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核心之一,在中国整个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试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其对晚清社会的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就试从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演变入手,分析其对晚清社会的变革产生的巨大影响。
一、晚清实业教育的历史变迁
(一)洋务时期的海防军事教育
鸦片战争前期,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倡导“经世致用”的教育,明确提出“师夷制夷”的主张,但并未引起当朝统治者的注意。直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沉重打击,清政府终于从唯我独尊的梦幻中醒来。于是,在中央形成了以恭亲王奕,地方以李鸿章、张之洞、左中堂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一方面,洋务派大量翻译科技书籍,引进科技知识,另一方面举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洋务派又创办了一批近代实业学校,开设了一些中国最早的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大批“西艺”人才。
这些学堂虽然数量不多,有些学堂存在的时间比较短,甚至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仍保留很多封建教育的特点。但这些学堂课程内容都是围绕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这就跟中国传统的以科举为中心的学堂有着根本不同。它们已经属于近代职业教育的范畴。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民用实业教育
戊戌维新时期,实业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戊戌变法前,一些改良主义思想家们认为中国落后贫弱的根源在于工商业不发达。甲午之战,中国惨败,洋务运动也宣布失败。国人重新开始苦寻救国之路。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将改革的目光转向教育,“广开学校,振兴实学”。遂百日维新期间,清廷下诏要求各地筹设农务、茶务、蚕桑,乃至铁路、矿物等实业学堂。
(三)新政时期的唯实主义职业教育
1901年,清政府颁布变法上谕。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大力倡导下,清政府于1902年2月14日,令各省设立农务、工艺等专门实业学堂。1904年,在京师设立
①①高等实业学堂,还接管了盛宣怀在上海设立的实业学堂,商部的兴学为各地树立了榜样,① 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M].22.带动了各地实业学堂的发展。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年底为规范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学部正式成立,又颁布了“崇实”宗旨,确立了大力发展实业教育的方针。1906年7月12日,学部通行各省举办实业学堂,限6个月内将筹办情况咨部门立案,②实业学堂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实业学堂和学生数目逐年稳步增长,尤以直隶、江苏、湖北、湖南最为突出。
二、晚清时期实业教育的价值
晚清时期的实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核心之一,在中国整个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为中国新的教育制度的产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维系了社会价值观的延续
晚清实业教育,尤其是洋务时期的职业教育,虽然以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为重点,但是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无论是在中央制定的学制还是各个实业学堂自己所制定的章程或开设的课程中规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实业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反映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带有浓重的传统中国色彩。这种对中华文化学习的强调是晚清职业教育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最好体现,始终坚持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中国近代职业课程,维护了政治的统一,传承了社会价值观。
(二)近代西学的课程内容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晚清实业教育以学习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和主要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实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中国向来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做事为耻”。晚清实业教育则以兴“实学”、“实利、生利、实用”为课程内容,使大众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随着实业教育的发展,农、工、商在人们心目中也逐渐将其视为一种职业,人们不断认识到工商业在近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三)实业教育课程为近代企业培养大批人才
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缺乏问题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洋务企业,还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急需一大批既懂得西方先进科技知识,又具有近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才。而实业教育中大量实业课程的开设有效得解决了这一问题。晚清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实业学堂,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许多人毕业后服务于农工商各项实业,为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1906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堂附设测绘特班,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水利人才。这些人帮助张謇日后规划全国水利工作。
(四)实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晚清实业教育的课程从癸卯学制开始逐步形成体系,为近代职业教育的课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后期历次实业教育政策的修订都是在清末学制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清末设立的部分实业学堂在民国后继续发展。民国初年统计的实业学堂基本上是晚清实业学堂的延续,一些实力较强的学堂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民国实业学堂的佼佼者,许多学堂还是后来一些高等院校的前身。
诚然,近代中国实业教育存在学堂质量不高、学生专业素质较低、学用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而且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下经历了始而学习西方,继而模仿日本,后又转向欧美,企图探求一套符合中国实情的职业教育制度,但中国化的过程和结果不尽人意。然而,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沉重的情况下,实业教育顺应时代的需要,冲破传统教育的重重包围,把各种技艺的传习引进教育领域,破除了封建学校教育中没有技艺传授的立足之地和技艺传播的家族、师徒的局限性,培养了许多实用技术人才,为近代实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功不可没。①
② 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M].22.李惠玉.清末实业教育述论[M].23.参考文献:
[1] 张兰馨.张謇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 朱寿明.光绪朝东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版.[3]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4] 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 任平.晚清民国时期职业教育课程史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6] 王文涛.简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6).[7] 吴祖鲲,刘小新.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的兴起及其特点[J].长白学刊,2003.[8] 张求会.略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几个特征[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4).[9] 李霞.近代中国实业教育的历史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0]王文涛.试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9.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硕士
电话:***
邮编:130024
邮箱:liuna309@126.com
教育科研的历史考察曾天山有句古老的格言:我们在表面上所看到的清楚而简单的东西,在实际上却并非那么清楚和简单。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当我们总结教育科研的发展史时,这句格言显......
寻找历史足迹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古代华夏族、汉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
历史遗迹考察——杭州篇一、历史遗迹考察概述27日中午,我们一行4人,在范师兄的带领下,结束苏州之行来到了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进行学习考察。在来杭州之前我们已经对考察的......
历史考察作业(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
广州历史考察报告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穿市而过的珠江与白云山遥相辉映,共同见证了广州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到改革开放前沿地两千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