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教育于经典诗文诵读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古今经典诗文诵读小学”。
德育论文
寓德育教育于经典诗文诵读中
北辰区沿河小学
李雪晶
寓德育教育于经典诗文诵读中
摘要: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载体。而优秀文学经典以其意识形态属性、情感特性、美学特征及其丰富的人文承载,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品德得以涵养,人格得以健全,成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从如何找到德育与经典诗文诵读的契合点以及如何使经典诵读持续进行,使德育教育得以有效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关 键 词:经典诵读;学做人;德育
中华经典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对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塑造人格,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经典诗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学校德育工作应探索多种方法策略,正确引导学生品读文学经典,提高德育实效。
一、六大结合,创设平台
1、与学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在学校每个楼层的墙壁上、走廊上张贴、悬挂精心挑选的经典诗词警句,让师生们从踏入校园的第一步起,便沉浸在浓浓的书香气息里。古往今来,无数人从诗词警句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思想境界。我们将其作为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对学生进行诗词警句教学,可使其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警句随处可见,以浸润学生心灵,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更是中华传统的启志明德而又朗朗上口的优秀文化。我们将其作为围墙文化,清晨,孩子们一边晨扫一边朗诵;课间,学生们一边跳皮筋一边背诵,真可谓其乐融融。学生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积淀着民族文化和精神,终身受益。
2、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读经典,学做人”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节课的课前准备2分钟,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生全员参与。每班可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每周的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开设以年级为单位的经典诵读活动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随着活动地不断深入,学校还可以适时提出“五个一”诵读目标:一天一句格言警句,一周一篇经典美文,一 月一次读书交流会,一学期一次成果展示会,一年一个读书节。
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等活动。学校开创展示墙,对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4、与校园广播相结合。定期开设诵读栏目,播放古诗词光盘,或配乐诗朗诵,或配图解读,或配文表演,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和美妙。亦可以从各班发掘朗诵好的小能手,负责朗诵,这样一来,既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起到很好地激励作用,又可以让其他学生听到身边的声音,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5、注重校内、校外相结合。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从多读多背到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经典诵读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读书大王”等评选活动。
6、坚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一些“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多溺爱,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的“隔代教育”的不足,造成孩子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娇”、“骄”气重,不懂得谦让,不宽容他人,形成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文化经典诵读是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教育形式和工作载体,开展经典诵读,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下一代。
二、三大转变,保障实效
1、从简单到多样,体现趣味性
经典诵读教法的基本方式是“只求熟读,不必求懂”。老师只是依照文句,教他“读”;而学生也只是“跟着读”、“反复读”。而不同的诗词常常有不同的特点,根据风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往往还会达到神奇的效果。实践中,教师们主要创设了以下几种诵读类型:有故事引读、对照思读、儿歌趣读、情境吟诵、配乐吟唱、游戏诵读等。从个人诵读到组建诵读指导团队共同诵读,从简单背诵到艺术熏陶、耳濡目染,快乐诵读的趣味性得到了很好体现。
2、从单一到多元,体现内涵性
真正意义上的诵读,不只是用眼睛去感知,而是用情感、心灵去全身心地感悟。因而,要实现快乐诵读,就需要变革原有的读书方式。强化人文性,学有目标: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既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注重提升 学生的人文素养; 增加艺术性,学有兴致:许多古诗文都有非常形象的意境描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启动 视觉和听觉多个感官通道,选配合适的音乐和画面,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就能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情境吟诵、配乐吟唱就是经典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增加生活性,学以致用: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诵读,学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吟出几句经典诗文,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
3、从松散到规范,体现常态性
为了使诵读从一开始就能落实到位,学校应及时建立并完善了系列相关制度,以促进学生快乐诵读的进一步开展。保证诵读时间。保证“每天一小课,每周两大课”的时间进行诵读。如,学校每天有 10分钟晨读,每节课课前 3-5 分钟诵读,每周二、四中午有读报课,走读学生每天回家再诵读 20 分钟,以此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诵读。德育处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督促,慢慢地,让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三、乐之不疲,喜观效应
总之,文学经典诵读是德育发展的滋养剂,正确引导学生诵读文学经典,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必将受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如果在学科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真谛。有人认为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的特......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沈亚辉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
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活动中社会经济全球化?p信息化?p网络化的新型社会环境,使得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思想上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首先是追求理想、......
寓德育教育于药理学教学中郭金耀,陈喜珊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河北任丘062552)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避免德育言之无物、空洞说教,可相互促进,......
寓德育教育于多种活动中文/袁世蓉学生是班级的细胞,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和管理的实施者、服务者。在班级管理中,我深知担任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尤为重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