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_初中化学中的德育教育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6:16:5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化学中的德育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湖北省汉川市南河乡初级中学 余三平

中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密切的关系。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责任。初中化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可从以下方面探讨。

⒈ 结合祖国的历史和今天的成就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对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造纸和黑火药分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蔡伦造纸推广后,我国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而欧洲人还在用非常厚重而又昂贵的羊皮作为书写的材料,中国的造纸发明比欧洲早10个多世纪,由于纸的发明,文化读物日益增多,文盲减少,文化科学才日益繁荣起来,唐朝就有制火药的记载,黑火药的制造,比欧洲早5-6个世纪,造纸与黑火药的发明与运用,它极大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唐宋时期具有精美的制瓷工艺;各种冶金技术都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如商代青铜器的冶炼与铸造,西汉时期湿法制铜,宋朝开始大规模湿法冶金,钢铁的生产与使用是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冶铁与炼钢;三国时期开始用天然气煮盐;北宋发现并开采石油;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的200多种药物制取方法中就广泛应用了灼热、溶解、沉淀、过滤和蒸发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建国前的旧中国,由于闭关自守,导致我国化学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那时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带一个“洋”字,如煤油称为 “洋油”,火柴称为“洋火”,烧碱称为“洋碱”,还有 “洋布”、“洋线”等,因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都要从国外进口。新中国成立以后,化学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取消了辉煌的成就:在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它对探索生命奥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轰动了全世界;我国已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开发了大庆、胜利、大港、渤海等大油田,新的油田还在不断发现和建设,石油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国制造并试验成功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火箭和卫星,不仅自己能发射卫星,也能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1981年我国化学工作者又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我国钢铁产量得到飞速的发展,解放初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已成功突破5000多米水深大关;“嫦娥”奔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交会对接,不仅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实力雄厚,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科学求实、锐意进取的超卓智慧与拼搏精神。

通过上述这些丰富生动素材,可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报效祖国的运

大理想。

⒉ 通过科学家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崇高的品德:

在讲我国辉煌的成就时,可介绍“两弹一星”的元勋钱学森报效祖国的先进事迹:钱学森28岁在美国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0年争取回国,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美国军方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他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遭到软禁,失去了自由。最后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冲破种种阻力于1955年回到了祖国。钱学森为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在讲我国制碱工业时,可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之心返回祖国,日夜奋战在工厂,终于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洁白纯碱,其产品畅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荣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此后,又精心实验,刻苦钻研,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令世人刮目相看,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通过介绍科学家感人事迹,使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着重任,从而树立起为振兴国家经济而努力的远大抱负,以促使他们自觉努力学习。

⒊ 运用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初中化学教材运用插图,介绍了不少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天工开物》图是我国古代利用天然气熬制盐图,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在钢铁的冶炼内容中运用了我国古

代冶铁图,介绍了我国的钢铁史,我们伟大祖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了冶炼技术,并且是首先使用铸铁和生铁炼钢的文明古国,钢铁生产曾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1980-1992年钢产量示意图,说明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1992年的已达到8000万吨,1994年突破9000万吨,成为年产量居第四位的国家。教材中刊印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将这些插图材料呈现给中华民族的新一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努力学习本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⒋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基本国情教育,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我国幅员辽阔,化学资源丰富,我国不少矿产资源居世界前茅,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平就很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的轨道上,我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与我们所拥有的科技实力是不相称的,大量的先进成熟的优秀科技成果依然束之高阁,科技在经济增长中只占30%左右,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目前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不要认为我国事事不如外国,产生民族自卑感,丧失民族自尊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失去信心,缺乏远大理想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目前我们国家在前进中暂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克服困难,我们祖国的明天将会更

加辉煌。

通过上述基本国情的教育,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可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⒌ 通过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化学的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同时又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污染环境。因此,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涉及的环保知识可重点介绍:“臭氧层空洞”、“酸雨”、“温室效应”、“水体的污染”、“白色污染”、化学试剂贮存与环保的关系、化学实验与环保的关系等,重点讲解环境受污染的原因,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严重性以及防止污染的措施。

通过上述环保知识的渗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⒍ 通过化学教学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客观看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以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远动是永恒的观点;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习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了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是德育的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学与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教人与育才并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透德育教育,能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各种能力,对教育教学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镇纪庄子小学 吴金坡 赵海英 内容摘要: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而作为小学的品德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与学问:即如何正确......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朱 井 军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朱井军有人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太和县赵庙小学 巴静贤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优秀)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其中一种。文章从以......

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英语组马文娟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道德教育为我国教育之首。那么,如......

下载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