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唐师曾情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唐师曾”。
我的“唐师曾”情结
我知道唐师曾这个名字大约在2000年前后,应该说那时他在新闻摄影界已经很有名气了,只是我对他还知之甚少。我之所以关注他是源于他非凡的人生经历:他1961年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人。8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6年考入新华社以后,在20多年职业生涯中,他以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敏感和崇高使命,无数次在新闻事件发生以后的第一时间,准确迅速地将事实报道出去。为此他获得很多赞誉。他在圈内还有一个好听的昵称“唐老鸭”。他所经历的事情听起来,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他曾经在80年代,深入秦岭拍摄野生动物大熊猫;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探险数月;他曾经在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之际,独自潜入伊拉克,最后撤离巴格达,并因此得名“著名战地记者”称号。90年代初,在任新华社驻中东记者期间,采访加利、卡扎非、穆巴拉克、阿拉法特、沙米尔、拉宾、佩雷斯、巴拉克、沙龙、曼德拉等国家政要;1995年,参加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神农架寻找野人”活动;1997年,因受辐射伤害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作骨穿等治疗;2000年,海湾战争10周年,他不顾自己是一个白血病患者,又自费第5次进入巴格达采访;2000年底---2001年2月,参加“首批人文学者南极考察”活动;2002年7月---9月,独自驾车从北京驶抵喜马拉雅珠峰大本营;2003年8月---11月,单车完成“新唐僧取经”行程3万公里,历时90天;2004年6月,参加诺曼底登陆60年纪念活动,1
独自驾车在欧洲采访二战名人„„
十几年来,他出版的书多为大家名家作序:1990年出版《我从战场归来》,萧乾作序;1998年在病床上完成的《我钻进了金字塔》,张中行作序;2000年完成的《重返巴格达》,季羡林作序;2002年出版《我在美国当农民》,李肇星作序„„
最近几年,他又有新的作品问世:《我第三个愿望》、《一个人的远行》、《我的诺曼底》、《我说》等。我相信他有广泛的读者群,包括在中东地区那些一直关心他的朋友甚至一些国家政要。
他的书之所以充满魅力,让我为之神往,一个原因是我惊叹他拥有如此胆量去做那些在常人看来无法达到的事情;另一个原因是我怎么也想象不出,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个重症病人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居然还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完美的履行连一个健康人都未必能够履行的职责?
天下新闻摄影记者多的是,但找不出几个像唐师曾这样玩命的。我对他拼命三郎式的工作状态真的充满了好奇。但读过《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图片社与马格南摄影师([英]卢赛尔.米勒/著、[澳]徐家树/译),我似乎明白了,唐师曾在“序”中坦露了他的心声:他在北大读书时,图书馆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他发现在众多惊心动魄的照片右下角,总有一行细小的黑字:RobertCapa(罗伯特.卡帕)。原来卡帕是匈牙利人,以一副《战士之死》开始战地记者生涯。以后卡帕曾到中国采访台儿庄大战,他还是300万盟军中最先在诺曼底登陆的一员。1954年,德高望重的卡帕在越南踏响地雷,就在他的躯体
被撕成碎片之际,还本能地按下快门,拍下《卡帕眼中的最后世界》。卡帕只活了40岁,短暂一生中参加了5次战争,他生来一文不名,死时两袖清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伯格说:“罗伯特.卡帕不仅留下一部战争编年史,更留下一种精神。”
卡帕还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的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
我似乎有一点读懂了唐师曾。
新华社领导没有派他到可可西里无人区去探险,也没有派他到伊拉克去采访海湾战争,他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履行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是他肩负的崇高使命使他一无返顾地前往。至今他把capa@sohu.com作为自己的邮箱地址,还曾把萧乾先生这个中国唯一参加过欧洲二战报道的文字记者,作为自己的忘年交,而萧乾先生对唐师曾所做的一切也给与积极的扶持与赞赏。
唐师曾始终是一个在工作上保持低调的人。他患上白血病以后的十多年间,不但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去创造事业的辉煌,反而作出了超出常人想象的宏伟业绩。以他目前所经历的事情,不夸张地讲,可能别人几个人生都无法包揽他的经历。我慨叹他生命力的顽强,更慨叹支持他生命力的职业精神。他只有47岁,这使我不得不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唐师曾始终以职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淡泊名利,从不趋炎附势。这得益于他良好的家教及自身修养。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崇拜卡帕,坚信自己就是卡帕再世,他说“对于一个几
次濒死而生命无多的亡命徒,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可怕的”。
这次5、12汶川大地震,我在网上又看到唐师曾的身影,看到了他发回来的与众不同的照片,这只新闻摄影界的“鸭子”又冲到了最前线,他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卡帕那句经典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的还不够近。
当然,像唐师曾这样的新闻摄影记者毕竟是极少数,但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甚至是心灵的震撼。我想这就足够了。
我的教师情结在我小时候,母亲还是一位民办教师。她每月领着少得可怜的工资,可放学回家身后总还免不了跟上几个小尾巴,因此我总抱怨:“当老师怎么这么忙,也没空陪我玩耍。”母亲听......
品 读 三 农 情 系 乡 村— 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文法学院文秘教育专业09级三班白银成家住聊城临清的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子,而所在市县也是农业大市、大县。......
我的英雄情结 刘宏伟我少年时代就有“英雄情结”,当我在读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的鲁莽、关云长的忠义就心潮澎湃;就是在当代大片中展示的施瓦辛格和史泰龙在银幕当中的形象......
我的审计情结交城审计 张和平1990年7月,带着几分书生意气,怀揣一颗济世丹心,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吕梁会校的大门,一路上心里默念着恩师的嘱托与期盼,耳边回响着同学的祝福和共勉,我......
我的情结作文清闲午后,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书卷,看亲情如灯,品人生似棋;看云卷云舒,观花开花落。冥冥之中,寄一份情思,得一片豁然,过百味人生。你寂寞,泰戈尔对你说:“我们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