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福建省南靖县龙山中心太保小学:吴锡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从实际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 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
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质疑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质疑情境,就是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新和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魅力。如:在教学《游戏公平》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化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决定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江南美人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