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花县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规划方案(2008-2015年)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精神,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工作,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一、前言
(一)编制依据
1、国发[2007]38号文《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2、莲花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莲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莲花县统计局编写的《莲花统计提要》
4、其他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实施原则
1、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决不以破坏生态循环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
2、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省、市支持为辅实现转型。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型(煤炭)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城区与矿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立足把转型的基点打牢在依靠科技进步上,突出高科技、低耗能、高附加值。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对大项目的论证和扶持上马。
二、莲花县煤炭资源枯竭现状和实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部,东北与安福县接壤,东南和永新县毗邻,西南和湖南省茶陵县、攸县相连,北面与萍乡市交界。现辖13个乡镇、1个国营垦殖场,全县国土面积1062.06平方公里,人口24.9万人。莲花境内地下矿藏较为丰富,初步探明有十多种,已经开采的主要有煤、铁、石灰石、大理石、硫磺等。煤炭是全县主要产业,无烟煤含煤面积57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一半多。1987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快恢复国民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先后开办了长埠、珊田、峙垅、年林、界化垅、西云山等国营煤矿和168个集体煤矿。到2007年,全县登记各类煤矿25家,设计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莲花县的优质无烟煤经广州、湛江、张家港等地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取了巨额外汇。
围绕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莲花逐步形成了以煤炭采选、机械制造、建材、冶金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莲花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17.6亿元,人均GDP为0.7万元,工业增加值为6.4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6:38:36;财政总收入1.4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409万元。
(二)煤炭资源枯竭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主体资源(煤炭)不断衰减。莲花已累计探明煤炭资源总量7000万吨,可开采量约为4000万吨,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500万吨,占可开采储量的62.5%。剩余可开采储量只有1500万吨。
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莲花在15年之内就会因煤炭资源的枯竭而造成大批矿井报废或关闭。
2、开采规模逐渐缩小。经过几十年的地下大规模开采,莲花的煤炭资源已进入枯竭期,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日趋困难,煤炭企业生产形势每况愈下。一是矿井逐年关闭。我县煤矿数量从90年代中期的 200多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25家,绝大部分煤矿的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二是产量逐年萎缩。我县原煤开采量由历史最高点90年代约200万吨下降到了2007年的70万吨;三是采掘业主要指标占全县的比重明显下降。从采掘业的发展来看,近三年来,无论是产值还是从业人员数占全县工业产值和全部工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莲花煤炭系统的职工近2万人,目前在岗职工不足3000人,矿区职工生活极其贫困。
3、产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莲花经济、财政严重依赖资源型产业,主要是围绕煤炭的开发利用形成的煤炭采选、冶金、机械制造、水泥等产业,且传统行业技术更新缓慢,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产品主要有原煤、水泥、机械、特种材料等,矿产粗加工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原料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低下。
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首先是固体废弃物和酸雨的污染严重。煤炭开采产生的大量的煤矸石堆积如山,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其次是地下水位下降和跌水严重。由于多年的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水下跌,造成全县近万亩农田灌溉受到影响,部分乡镇居民的生活用水出现困难;再次是地面塌陷和地裂时有出现。由于开采历史长,矿井顶板承载能力下降,导致莲花所有矿区附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最后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矿井废水的悬浮物浓度、化学耗氧量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都较高,这类矿井废水不经处理就大量外排,造成水源污染,淤塞河道和农田渠道,土壤板结。
三、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国发[2007]38号文件为动力,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突破口,以培育新型支柱产业为目标,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推进经济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矿区群众就业、居住、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莲花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转型思路
遵照国发[2007]38号文件精神,结合莲花实际情况,实现莲花经济转型总体思路是: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两种机制;实施好人才科技、项目支撑、创优品牌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好莲花工业园平台;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元件、生物制药、特种材料、建筑材料五大接替产业,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三)实施目标
莲花县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时间定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前4年着力培育自身发展能力,为全面实施经济转型规划方案奠定基础;后4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就业供需基本平衡。
第一阶段:2008年到2011年。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使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得到基本缓解,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发展,多元产业共同
支撑经济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阶段:2012年到2015年。到2015年底,全县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现代工业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社会保障水平充分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经济社会真正进入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健康轨道。
四、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补勘找煤工作力度,增强危机矿山保障能力。
按照理论指导、技术优先、探边摸底、外围拓展的方针,抓好统筹规划,超前部署地质勘查,充分挖掘境内资源潜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集中力量加快煤矿的扩边整合和技术改造,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升矿区的生产能力。
(二)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产业支撑。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创新,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稳定原煤开采的同时,以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平台,大力发展特种材料、机械电子、建材矿产、医药食品、制衣制鞋等支柱产业,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优化发展能源工业。在有序发展煤炭工业,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一次能源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推广发展沼气,大力发展适宜村镇、农户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2、做大做强特种材料工业。以江西永安特种冶金材料公司为龙头,整合其他企业资源,完成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步伐,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3、做大做强机械电子产业。以水轮机厂、光宇针车、建坤鞋机、美特五金、实慧科技、华忻电子、华雄电子、同创液晶等企业为核心,全面振兴机械电子产业。
4、做大做强建材矿产业。重点支持惠金公司发展年产150万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逐步淘汰立窑工艺,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泥企业改建为现代化水泥粉磨企业。提高工业“三废”在水泥企业的利用率,鼓励旋窑水泥企业建设余热发电项目,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商品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制品。促进建材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5、做大做强医药食品业。以大地药业、高升生物、金泰食品、杭莲生态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植物提取药物,积极开发生物技术产品、新型制剂、医药保健等产品,形成以医药制品为主的医药粮油食品产业集群。
6、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出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中药材基地、优质稻基地建设。
7、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以旅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旅游、物流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
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中转站”,争取“引兵井冈在莲花决策”的历史地位,加快开发建设玉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高天崖省级自然保护区、寒山省级森林公园、楼梯磴水库、引兵井冈纪念馆等景区的旅游业。
(三)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围绕发展重点接续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中、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用地集约的原则,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接续替代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主导产业链,建设新型产业基地打造坚实平台。一是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高集约化程度。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内外农业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发展种源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调整和优化良种繁育、畜牧养殖、果蔬栽培等主导产业布局,在标准化、集约化和无公害化程度上再上新台阶,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环保高效经营。二是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为重点,优化工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导向政策和分类评价体系,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实现清晰的空间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发展壮大特种材料、建材矿产、医药食品、机械电子工业。三是围绕“服务市场、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满足就业”为目标,加强服务业的发展,合理布局规划五金、饮食、果品、小商品等专业市场,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开拓新兴服务领域,以建设区域型商贸中心为目标,引导高层次的科学消费,促进健康的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狠抓项目协调服务和推进机制建设,强化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创造优良环境,扫除发展障碍,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和提高项目质量。大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全力推动企业、产业快速发展做强做大做优。全力实施重点工程推进机制,筛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加速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利用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和列入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及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跑资金,同时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吸纳其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内迁;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扩大项目源,全力支持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上项目。加强项目储备。立足本地优势,筛选、认证、储备一批具有市场可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为性的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推进对接和开工转化。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保障项目建设又好又快的顺利进行。
(五)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结合莲花矿山生态环境实际,切实规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随时对矿山资源开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治理情况进行应时监督管理,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鼓励采矿权人自觉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管理混乱、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或森林植被严重破坏的矿山企业,要及时查处,责令其停产整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有效实施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伴生的大量粉煤灰和煤矸石,发展粉煤灰、煤矸石发电和制砖,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经济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经济转型提供组织保障。成立莲花县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刘家富、县长聂晓葵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县长李南开、副县长曾晓勇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与省、市的沟通协调,积极研究制定转型规划,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组织规划的有效实施与监督指导,及时掌握动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发改委,由刘金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莲花县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及协调工作。明确要求把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作为全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健全机制,为经济转型提供根本保证。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保障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
(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利条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树立开放之路就是加快发展之路的新观念,积极扩大直接利用外资,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敢为人先,抓好赴外招商活动,坚持贯彻落实项目责任制,分层次、有重点地落实项目。抓好重点项目的调度和跟踪服务,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档案,进一步筛选、研究、包装和储备一批对外招商项目,开辟招商引资新渠道。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保姆式”服务制度。
(四)创优软环境,为经济转型提供环境保障。创建一流经济发展软环境,做到“四个一流”。即建立起系统、规范、高效、优质的一流服务环境;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能够促进全县经济加速发展的一流政策环境;建立起适应依法行政需要,有利于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流法制环境;建立起人人关心、爱护、参加、监督软环境建设的舆论环境。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一难题,且问题越来越突出。鉴于转型工作的复杂性、综合性,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转......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安源”是一个曾因煤而响亮的名字,现在更因煤炭资源枯竭而经厉着无比的痛。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矿作为支柱产业的局面在安源区将成为历史。因煤而兴......
吉林省辽源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迈上新台阶2008-7-4走出“煤海”天地宽——吉林省辽源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又迈新台阶新华网长春7月3日电(记者蒋林、宗巍)6月,轰鸣......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分析——以湖北黄石为例一、引言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 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其中, 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的40座, 已占到全部资源型城市的1 /3。......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9:43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37期)作者:【摘要】在世界性能源问题凸显和我国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与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