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其他范文 时间:2022-10-01 10:13: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 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过程与应用 1、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体验与领悟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教学难点 1、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教学流程 备注

情境导入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知识链接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赏析诗歌:

3.比较朗读:

震落了/露珠,

伐木声/传出幽谷。

放下/镰刀,

用背篓来装/瓜果。

秋天/在/农家里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请同学们比较以上两段诗句,哪个更好?粗体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老师点拨:

“清晨”指出具体时间,“满披着”说明露珠多,秋晨寒气重,但这时伐木工人已经工作了,可见他们的辛勤。

“丁丁”二字用古音,是借用《诗经》中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句子。

“飘”字贴切传神,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静谧。“饱食过稻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流露出来丰收的喜悦。

“栖息”仍用拟人手法,将抽象的事务具体化。写出来农家闲适、娴静的氛围

4.依照刚才比较阅读的方式,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下两节诗文中的关键词;并互相说说这些词好在哪里?再请几位同学说说。

请注意明确:

“冷雾”表现了秋天的凉意,“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句看上去似乎笨拙,其实细想是耐人寻味的。江岸上的乌桕叶倒映在水中,好像网起的是影子,反映出江水的清澈。“游戏”一词表现出渔人似乎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秋天的江面上玩耍。

5.小组合作探究:

(1)是谁在夏夜吹响笛声?如何理解“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2)是谁在问:“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

(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图画?你能给每幅图画取一个小标题吗?

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然后请同学回答:

明确:

(1)那是放牛郎在夏夜吹响笛声,洋溢的这芳香与热情。(2)那是牧羊女在问,她在思念着夏日里吹笛的放牛郎。(3)这三幅图可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羊女思念图。(答案可允许多样化。鼓励学生发挥的想象力。)

8.说一说、写一写:(此两小题可以连一块完成,要求独立完成。)

(1)你最喜欢那幅图画呢?谈谈你的感受。

(2)请同学们搜寻记忆中的秋天,或回忆刚才放映的组图,展开想象,用一两句古文或者写一首诗来赞美秋天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三、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四、总结全文:

好的诗歌贵在富有意境之美。本文把富有代表性的景物如: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收入笔下,运用了独具匠心的拟人与比喻,有层次地变现了秋天的美。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中的秋天。诗歌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柔、闲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巧布作业 (一)请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肥硕( )栖息( )归泊( )鳊鱼( )

廖阔( )枯涸( )清冽( )伐木( )

梦寐( )乌桕( )芦篷( )镰刀( )

(二)请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它们造句。

(1)栖息:

(2)廖阔:

(3)清冽:

(4)枯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李燕玲

《秋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第14课秋天导学图示教学重难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说秋】1、【情感导......

《秋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秋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秋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14《秋天》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内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热爱大......

七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最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课题 Unit 2 This is sister.课时3授课日期课型预习+展示+反馈主备教师使用教师学习内容Unit 2 This......

七年级上册政治导学案

第三框 自我新形象(第13课时) 班级____姓名____日期____主备人:杨雪玲 审核人:王兰英 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2、正确认识“追星”......

下载《秋天》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秋天》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