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_湖南县域经济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0:33:2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湖南县域经济”。

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

湘乡,湘军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位于湖南省中部,北邻韶山22公里,东距长沙80公里,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98万,下辖3乡15镇4个街道办事处。据历史数据,湘乡市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61.77亿元,同比增长14.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同比增长4.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4.64亿元,同比增长23.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50.16亿元,同比增长12.5%,“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9%。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比2005年下降6.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2.9%,比2005年下降5.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9%,比2005年上升7.7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46.1%,比2005年上升5.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比2005年下降0.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1%,比2005年下降0.7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83,比上年上涨3.83个百分点;其中居住价格指数为106.1,比上年上涨6.1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中仅烟酒及用品比上年下降3.12个百分点。

最近几年,湘乡农业经济增长平稳,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劳务经济稳中有升,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商品市场活跃,消费需求两旺,招商引资保持较快增长,旅游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平稳。但光荣中总有瑕疵,在县域经济良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些问题,在这里,借此机会,我将我自己的所见诉诸笔端,才疏学浅,还望见谅!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繁荣一方、稳定一方的经济保证,大量的国计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依赖于县域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工业经济,难点在农村经济。至少在现阶段,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三农”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张旗鼓地坚持以工业主导的思想不动摇。也正是在从农业向工业转变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问题:

一:受到固有条件的限制。湘乡地属华南湘赣丘陵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总面积为2012平方公里,有耕地42667公顷,有林地面积82667公顷。湘乡处于湘中丘岗向湘江河谷平原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余脉和越城岭北端余脉所夹峙。西部和南部较高峻,东部和北部较平缓。最高点是褒忠山的三尖峰(又名白沙井山),海拔802米,最低处于涟水出境处的新研文佳滩附近,海拔41米,落差达到了761米,全市海拔高程在10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10米,地面坡度小于5度的平原有500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00—150米,地面坡度5—15度,相对高差10—60米的岗地约600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20—300米,地面坡度15—25度,相对高差60—200米的丘陵有450平方公里;海拔300米以上,地面坡度25度以上,高差200米以上的山地有400多平方公里。这样的地理环境阻碍了交通,为经济发展制造了障碍。耕地面积的不足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针对此现象,湘乡市国土部门必须:

1、狠抓队伍建设,确保国土资源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为目标。讲团结,形成班子整体合力;讲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讲廉政,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2、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土地市场化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本农田“五不准”占用制度,做到“组织领导、基础建设、制度保障、管理措施”四到位,推行“三严、两查、两重、一否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3、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保证国土资源管理有序进行,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力度。

二:政府机构臃肿,人员浮躁,办事不力。这一问题湘乡市政府已经认识到并且开始着手整治,于2012年中进行了镇级政府人员的考核与机构精简,但是力度还不够,仍需继续努力。

湘乡市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一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实行集体领导和“一支笔”审批制度。全县人事编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取消部门的调配权,组织、人事、编制、劳动、财政等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县财政局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是机构编制;只有在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批的人员、编制范围内,县人事局才能核定人员工资,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才能办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手续。二是实行用编计划管理。每年年初,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用编需要和单位编制空缺、上年减员情况等方面,制定年度用编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计划服从编制,增员服从计划,配员服从结构”,真正做到既管用编数量,又管人员结构。三是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始终把“编制实名制管理”作为编制工作的重点来抓,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实名制登记,做到了县机构编制部门的人员编制台帐与各单位的底册一致。通过编制实名制管理,可以有效地突破过去“人头会计”的局限,切实把住了人员管理的主动权。预计通过以上措施,湘乡市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净减人员1700多人,按每人每年2.5万元开支计算,每年节约财政开支4250万元。同时还腾出了编制引进了人才,通过用编计划管理列出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的专项编制,可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多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但可以优化湘乡市的人员编制结构,还可为湘乡市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对湘乡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2010年工业局引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专业特长,对接中央和省市政策完善了项目库。通过考察论证,提出了全县两个陶瓷节能项目改造方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获得批准,解决了项目改造资金2100万元。项目改造后每年可节约原煤1.7万吨,节电909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6.8万吨。

三:湘乡市的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农业水平不发达,目前大部分农业尚处在小农经济时代,与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不符,也不利于湘乡市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我认为,湘乡市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要以工业化理念办农业,立足农业资源、面向农村发展工业,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抓手。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

首先,湘乡市应当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驱动力。针对湘乡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大龙头”和规模型产业基地,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其开拓市场、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能力,促使企业快速发展,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力争三年内全县培育2-3家年营销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年营销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湘乡市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湘乡市应当大力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竞争优势,成为带动一个地区经济腾飞的骨干力量,湘乡市粮食集群建设已初见端倪,这给湘乡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农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延长粮食产业链,争取在3-5年内把我县粮食产业集群打造成为粮食加工行业内的“航空母舰”,使粮食成为我县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其次,湘乡市应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县域经济新动力。农村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建设乡村福地为抓手,以“福山、福水、福人家”为主题,建设乡村旅游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湘乡市农村经济发展潜力所在,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准确定位,通过特色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再其次,湘乡市应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农村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县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仅27个(成员人数在100人以上15个),累计发展会员6004人,但大部分专业合作组织仍是松散型,真正与基地、农民紧密联系的不多,下一步,在专业组织发展上,一方面要突出量的扩张,另一方面重点是规范内部建设,引导各类专业组织加强对成员在生产、收购、加工等方面开展有效服务,积极探索在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对组织成员的返利分配制度。另外,湘乡市还可以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主体创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一是要建好培训基地。进一步办好湘乡一职等职业教育,强化各类培训基地建设,加大“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基础上,加快湘乡市的皮革、服装等特色劳务品牌的形成;二是要发展劳务输出组织。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快建立基地型、中介型、市场型劳务输出组织,实现劳务输出由零散化向集群化转变和自发性向有序性转化。三是把劳动力创业培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15个示范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四是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努力营造“返乡创业光荣,建设家乡有功”的氛围,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发展民营企业,在一些具备条件的乡镇,可设立农民创业园区。

除开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我也认为,湘乡市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要求,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模式和管理方式,把县域经济调整到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轨道上来。

首先,湘乡市管理人员应当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县域经济的管理和发展中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对管理和发展内涵、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评价体系等做出了新的回答,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由人来推动,同时又要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其二,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能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在内的统一体系。其三,强调发展的和谐性。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协调的、和谐的,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单一经济增长并不代表发展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程度。其四,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具有全局和战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还要考虑今后和资源、环境的保障能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使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面临转型压力,如何从单一注重经济增长转到注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共同进步,如何从单一注重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转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如何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转向注重节能环保产业开发,等等。这种与科学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思路的确立,需要一个较长和痛苦的过程,也是县域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其次,湘乡市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是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兼施的区域经济总和。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强县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相关政策法规,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为各地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湘乡市应当抓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面对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立足开发我市优势资源,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不断深化市情认识,丰富完善发展思路,按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城镇增容”三大目标,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技兴市、旅游活市”四大战略,落实“开放带动、产业带动、项目带动”三大举措,抓好“农业产业开发、工业经济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旅游和水力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六件大事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统筹发展县域经济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最后,湘乡市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合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一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县域来说,科学发展不仅要发展生产、积累财富,更要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更加殷实。

以上就是我关于湘乡市县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的几点拙见,不等高雅之堂,还请斧正!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文化产业发展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产业被重点提及,其发展也备受关注。中投顾问文化行......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

从经济形势看工行发展——支行“我的工行我的梦”演讲发言稿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

从儒家思想看廉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从儒家思想看廉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任城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岳秀银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主流,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开始,历经两千多年,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思......

从乡村饮水看社会进步与发展散文

从乡村饮水看社会进步与发展散文水是人类生活的命脉,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从百姓饮水,能看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不断进步,乡村生活也......

看国税与发展

“看国税与发展——纳税人观察团在行动”活动体会湖州市吴兴区凤凰小学601班小记者 马 菁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可是,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平时与税务方面的接触......

下载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湖南湘乡看县域经济管理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