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考察民营经济报告_赴沪苏学习考察报告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5 23:50: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随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考察民营经济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赴沪苏学习考察报告”。

推动我省民营经济率先转型跨越发展

——赴浙沪苏考察学习的启示

中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

(2011.8.15)

前不久,我随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江苏进行了为期6天的学习考察。一路深受沿海发达城市改革开放、争先发展巨大成果的激荡,深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浓厚氛围的感染,既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学习了经验,又深感我省与沿海城市的诸多差距,沿海地区民营经济率先发展、创新发展催我深思。

我省民营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民营企业积极转型发展,不少靠煤焦起家的民营企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投资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非资源型产业。但与浙沪苏三省市民营经济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的态势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一是开放意识与保守意识的差距。沿海发达城市的“海洋文化” “重商文化”,孕育了当地人敢于冒险、眼界开阔、追求财富的精 1

神;发展无止境的开放意识,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大进步。而我省的 “山地文化”“重仕文化”,造成了从上至下保守求稳、得过且过、以官为本的心态,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没有真正破除,“所有制情结”比较牢固,对发展民营经济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还存在 “恐私” “惧私”的现象,缺乏发展民营经济的原动力。有些民营企业 “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与外界沟通交流少,容易满足于现状,再投资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不高,缺乏晋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更缺乏浙沪苏企业家开放发展、敢闯敢冒的精神。

二是创新驱动与资源驱动的差距。瞄准国内一流、世界一流,加快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是浙沪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不竭的动力源。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注重人才、技术、管理等知识要素投入,注重原始创新、引进技术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创新发展中有了新变化。目前,我省民营经济虽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主要依赖资源、靠市场运气转向了依靠技术、人才、创新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产业结构仍以煤、焦、铁等能源、资源为主,没有打破资源依赖的传统发展路径,一些民营企业仍在追求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率,不愿投资不熟悉、回报率低的非资源类项目。新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一直处于投资乏力、增长缓慢状况,新兴产业项目上了一些,但主要是

2几个亮“点”,还没有成群成片,而且大项目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全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只有1300多家,全省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00多个。

三是 “现代管理”与 “家族管理”的差距。浙沪苏民营企业不仅在数量规模、产业层次的发展上取得更新进步,更重要的是在企业整体素质层面上获得更新提高。精细化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节,早期创业的企业家注重知识技术更新,以现代化、全球化的眼界带领企业走向多元化、国际化。一批新生代企业家具备高学历、高技能、专业化知识,成为企业家队伍的骨干力量。企业以开阔的胸襟引进四面八方的人才,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我省民营企业的素质这几年也有了新提高,有像安泰、美锦、亚宝等上市公司,出现了陆合集团、海姿焦化、聚义集团与国有企业合股合作的混合经济企业。但整体上管理水平比较粗放,家族式、传统式的管理及组织形式仍占主流,外部的技术、管理、专业人才难以进入。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业主缺乏现代企业家的素质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缺乏创新意识,仍凭自己的胆量和社会关系来维持企业发展,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转型发展和升级优化。

四是钱 “转着”与钱 “攥着”的差距。浙沪苏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不断把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或支持别的企业发展,使钱

3不断转动起来、充分利用起来。经过30年的奋斗与积累,我省积攒了1万亿多元的民间资本,但2010年我省民间投资只有3160.8亿元。一部分拥有财富的老板,不懂得如何投资、运营和转化资本,怕这怕那攥在手里不敢投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怕投资风险大,利益得不到,还赔了本金;怕投资露富,被追究 “原罪”;怕投资给别人,自己用钱时要不到;怕投资量少,“份子”小,没人要。致使我省民间投资的规模、数量与聚集的巨大民间资金很不对称,大量社会富裕资金没有投资实业,而是变成了虚拟资本,游荡在股票、基金等证券市场和买房臵地上;也有不少民间资金投向周边省份。

五是放手与束手的差距。放胆、放手、放权,是浙沪苏发展民营经济的鲜明特点。与此相比,我省仍存在不敢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的现象,治理多于引导,有的甚至对有关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持观望态度。尽管各地先后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但普遍存在政策不完善、不配套、不落实、不公平、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在财税、融资政策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甚至与外来企业相比还不能一视同仁,投资待遇和机会平等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在一些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仍对民间资本的合法进入持或明或暗、或间接或直接的限制,有的做法甚至比过去还有倒退。

民营经济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前提是转变观念、创优环境、提升素质。正如袁纯清书记多次强调指出的,民营经济活则全局活,民营经济转则全局转,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必须把民营企业家的热情调动起来,把民营经济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民间资本的作用发挥出来。

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把思想统一到 “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上,统一到党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上,统一到全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精神上来,通过解放思想,彻底破除姓 “社”姓“资”的陈旧观念,形成民间资本具有民创、民营、民享的 “富国利民”的新观念;通过解放思想,解决在各地各部门中存在的国企、外企、民企不同对待、内外资不同对待、国有私有资金不同对待问题;通过解放思想,引导民间投资者克服 “自满自足” “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 “敢为人先” “富而思进”的创业精神。

第二,利用资源资本优势,引进大项目。要利用我省资源禀赋和民间资金丰厚的优势,用资源、资本换项目、换技术,引进浙沪苏大企业到××投资发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处于产业链条高端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相关配套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加强与浙沪苏的密切合作,优选产业转移承接的好项目。当前,浙沪苏企业都在转型升级,要利用这一机遇,抓住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加强与浙沪苏企业的对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对适宜我省资源禀赋优势的好项目,积极牵线搭桥,动员鼓励民营企业做好产业承接,发展一批新兴企业。

第四,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培养,依托党校、高等院校、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基地,对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并结合政治教育、社会考察、参政议政等实践活动,提高其政治素质和经营能力,扩大企业家的视野,增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跨越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素质人才支撑转型跨越发展。

第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借鉴浙沪苏的经验,全面抓好国家和我省对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充分运用政策的潜能,尽快清理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障碍,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 “铁门” “玻璃门”和 “弹簧门”。大力营造亲商氛围,创造安商环境,打造富商平台,把××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投资洼地。

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招商活动报告

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招商活动报告(2006年4月21日)按照《黑龙江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江苏、浙江工作方案》要求,4月中下旬我区由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和行署副......

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招商活动报告

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招商活动报告(2006年4月21日)按照《黑龙江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江苏、浙江工作方案》要求,4月中下旬我区由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和行署副......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浙沪苏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市委、市政府赴南方学习考察团(2003年8月19日) center>2003-08-25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

赴苏浙沪考察学习的汇报(讲稿)

赴苏浙沪考察学习的汇报经济管理系 刘法权3月21日—26日,在教务处徐少波处长的带领下,中文系副主任茹益益、外语系副主任朱贤、经济管理系主任助理刘宇前往上海、苏州、无锡、......

××县赴沪、苏、浙考察团考察报告

学习先进找差距 解放思想促发展——××县2006年赴沪、苏、浙考察团考察报告2006年4月10日——2006年4月19日,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我区由××带队,地区招商局、中小企业局、各县......

下载随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考察民营经济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考察民营经济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