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经济开发区剑指“千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阳经济开发区剑指“千亿”
德阳,四川经济的第一梯队成员,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走进这座“重装之都”,却无从寻觅“重装”的影子,干净整洁的街道,安静和谐的城区,热情直爽的德阳人„„让人不禁感叹,原来“重装之都”竟是这般宜人宜居。
作为德阳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这样一个在“重装”武装下的产城互动发展的开发区。走进德阳经开区管委会,一排色彩鲜明的单层楼房历历眼前,回转悠长的阳光走廊和浸着黄桷兰清香的小花园点缀其间,让这里透露出几许江南小家别院的气韵与风味。难以想象,这竟是聚集了二重、东汽、东电、东锅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重装龙头企业的德阳经开区。
五年前的灾难,没有磨灭德阳经开区人对梦想的希冀。砥砺前行,园区用五年时间在经济、产业、民生等方面发生了“质”的跨越。如今从这里走向世界的“重装”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现涅槃的德阳经开区,正在“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绚丽蓝图中描绘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月,走进德阳经开区,园区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旁忙碌着;通往全国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上,从德阳经开区驶出的大货车正在快速前行„„如今的德阳经开区,正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50%以上的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以及20%的重型锻压设备均出自这里,一批批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正在从这里走向世界。
自2008年6月到2012年12月,德阳经开区共计引进78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83.05亿元,累计到位资金达303.21亿元,已有28个项目建成投产„„数据勾勒出的是一幅德阳经开区跨越发展、浴火重生的生动画卷。这一切,不仅是五年来德阳经开区人用艰辛和汗水交出的“高分答卷”,更是德阳经开区对灾后重建、砥砺奋进、跨越前行的信心与决心的集中体现。
看重建
恢复与发展相融相伴
从2008年到2013年,对德阳经开区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五年。
时间退回到五年前,还是一样的5月,德阳经开区内以往忙碌的厂房里却静悄悄的。工厂墙上深深的裂痕和倒落在地的机械,仿佛在倾诉着这里遭受的灾难。“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德阳经开区各行业经济损失16.9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这一年,德阳经开区的工业总产值只有262亿元。
262亿元与500亿元的距离有多远?无须赘述。从2008年到2010年,仅仅两年时间实现工业总产值翻倍增长,这是德阳经开区创下的重建速度。
关键的时间节点定格在2009年。这一年,“二次创业”成为德阳经开区人口中重复最多的话。“力争2-3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5-8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在全省开发区经济排位中列居前位。”这是德阳经开区的“规划图”,也是“施工进程图”。于是,2010年,打好基础的德阳经开区迎来了极为辉煌的一年。
事实和数据成为这份辉煌的见证者:2010年5月10日,东方汽轮机公司胜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新基地全面投入生产;2010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复函四川省政府和商务部,同意德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全年,德阳经开区共引进投资项目39个,协议总投资219亿元,同比增长24.53%;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在全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中率先并提前两年实现500亿元工业园区„„
促进恢复与发展相融合,头顶“国字号”招牌的德阳经开区,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高
端化,高端产业集群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奋进的步伐迈得更大更远。
2011年,通过打造新装备制造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三新”产业,德阳经开区成为西部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佼佼者,综合评价总指数位居西部第六,发展与效率指数分值位列西部第一。2012年,德阳经开区成立20周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较灾前翻了近一番,规模以上企业从震前的78户增至120户。
灾难砥砺山川,梦想凝聚力量。三年全面恢复重建,五年提升跨越。经过五年的恢复发展,经开区产业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超过震前水平,成为全省园区灾后重建的一个样本,上演了一场“凤凰涅槃”的精彩好戏。
看发展
民生与产业相辅相成柳柏夹翠、阡陌交汇,经济产业蒸蒸日上,男女童叟安居乐业„„打造这样一座繁荣富饶的城市,是每个园区都在着力勾勒的美好愿景,居住于这样一座怡然幸福的城市,是每个居民心底的热切期盼。而这样一幅安逸和谐的画卷,正在德阳经开区这个“聚宝盆”里徐徐展开。
《四川德阳经济技术经开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这是德阳经开区灾后重建的行动指南。一手抓民生建设,一手抓产业建设,德阳经开区成了大项目的目的地。
这是德阳经开区民生保障建设的成绩:完成安置房建设71.56万平方米、7558套;建立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提升卫生教育事业,投资0.69亿元,迁建2所学校1座卫生院,加固1所学校;扩大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加强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完成辖区社区升级改造,新建3处社区阵地„„
这是园区基础设施重建的成果:新修道路23.63公里,水、电、管网、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到位,“新三纵一横”交通枢纽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美收工,园区承载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数据纵然枯燥,但却是重建和发展最为有力的证据。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德阳经开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形成了良性互动: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起大发展、大建设的骨架,交通便捷、要素配套齐全的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聚宝盆”。
一大批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的装备制造企业抱团抢滩,德阳经开区新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凸显;水、火、核、风、气“五电并举”的新能源产业格局已然成型,发展领域进一步延伸;以四川德阳特种新材料公司为龙头的新材料企业,正在形成产业链条,推动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长迅速,中国西部重要的现代制造服务中心呼之欲出„„
扩大配套领域,延伸产业链条,德阳经开区正在向着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和环境优美的特色生态化园区稳步迈进。
看实践
创新驱动“千亿”梦想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要细探德阳经开区发展的奥秘,坚持体制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三创新”,是园区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把“杀手锏”。
创新对经开区的作用有多大?2013年5月13日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动我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以科技支撑引领为核心动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区域创新发展示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四大创新工程,促进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而这一切,都是德阳经开区正在进行的生动实践。
“建设千亿产业新城,书写好中国梦经开区篇章,需要更多务实之举、求实之风、落实之策。创新走出经开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路,用创造实现经开区美丽繁荣和谐之梦。”德阳经开区党委书记杨建明在描绘园区未来的发展蓝图时,把创新放在了首位。
于是,园区一方面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创新服务,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一方面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在产业创新的驱动下,世界上最大的8万吨模锻压机在这里建造,作为全球最早突破第三代核电主管道锻制技术和目前国内唯一可全套提供三峡水电机组铸锻件的企业,二重世界第一的8万吨模锻压机和第三代核电自主化项目累计填补了国内47项空白。
经开区内的四川德阳特种新材企业,也成为德阳经开区技术创新的一个典范。作为园区内新材料的龙头企业,德阳特种新材料企业通过灾后重建,年产2.8万吨PPS(聚苯硫醚)的生产线迅速恢复,并承接了国家“863”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项目,已在经开区内建成国内首条年产5万吨级聚苯硫醚生产线,成为该行业亚洲最大的上游成品生产及供应商。2012年,总投资达43亿元的二期项目又动工建设,四川德阳特种新材料公司正迈向国内最大,世界领先的PPS复合材料行业龙头企业。
在德阳经开区,像二重和特种新材料公司这样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做大做强的企业不在少数。创新,成为深入入驻园区企业骨髓的共同点。
除了企业创新,德阳经开区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在进行着积极探索。2011年10月20日,德阳市与四川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意在把高校的人文底蕴、创新研究等融入德阳的重装装备制造业中。德阳经开区与四川大学展开合作,建立了德阳产业研究院,并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建设政产学研商高度协同的创新与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园区开放合作水平。
创新,无疑成为德阳经开区发展实践的一张“王牌”。在创新带来的内生动力的驱动下,德阳经开区的“千亿产业”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看跨越
“千亿”梦想助力“次级突破”
2012年底,四川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要求“做大做强市州梯队”,着力实现“次级突破”。作为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德阳经开区无疑成为实现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目标的关键与重心。
2013年4月,德阳市“亭江新区”规划出炉。主要布局在石亭江东西沿岸的亭江新区,是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的发展着力点,意在再造一个“以产拓城、以城兴产、产城互动”的“产业德阳”。
无论是省委“多点多极”的战略要求,还是德阳市委“再造产业德阳”的新城规划,都为德阳经开区实现“千亿产业新城”的跨越发展梦想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于是,“抢抓机遇”、“实现突破”成为这里的关键词。
“围绕全市规划布局,着力在城市新区建设上促突破;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促突破;围绕社会民生事业,着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促突破;围绕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在改进工作作风上促突破。”在2013年5月13日德阳经开区召开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铿锵有力的四个“着力突破”,既是德阳经开区的发展目标,又是发展的抓手,让每一个在场的经开区人对未来的园区发展充满信心,倍感振奋。
着眼发展,着力突破,经开区用一个五年完成了奇迹般的“突破”与“跨越”。入驻园区的各类企业2000余家,拥有工业企业400余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余户,产值和销
售过亿元企业30户,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8户,工业贡献率达64%„„这是德阳经开区今天的成绩,而明天,这些数据还将无限上扬„„
“发展是梦想的根基。奋力谱写‘中国梦’的美好篇章,就要牢固树立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千亿产业新城。”杨建明说。争当德阳科学发展排头兵,以优异的发展实绩站稳全省经开区“第一方阵”,德阳经开区始终走在西部前列„„今年,带着梦想与希望的德阳经开区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建设“千亿产业新城”,寻求“次级突破”,实现伟大中国梦„„抛开眼前的光环,德阳经开区蓄势待发,站在了新征程的起点。
2013年,如凤凰涅槃般的德阳经开区款款走来,于薄雾中,一个整装待发的“千亿业新城”欲隐欲现,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西部大城正悄然崛起„„
气概决定气度,量变蕴含质变。这样的豪言壮语,在经开区一路探索、一路奋进的征程中找到了最好的注解。五年磨一剑,德阳经开区重振旗鼓,剑指“千亿”,一路高唱凯歌,气势昂扬。
【露灬珈】
剑指未来——"荣誉"品牌荣获福建省著名商标巡礼核心提示19年前,怀着创业激情,胡连荣从江西只身来闽南创业;从创办"荣誉酒楼"起步,胡连荣从一开始就把目光盯在了"荣誉"品牌......
美的:剑指2000亿的背后2010年11月5日 15点43分 来源:中国金融网近日,美的集团宣布,截至今年10月,美的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预计全年将突破1100亿元,同时在2015年实现销售......
《剑指四风》读后感近日,按照县委活动办的统一要求,我在工作之余细心研读了河南省纪委编写的《剑指四风》一书,本书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危害为主线,以原......
以史为鉴 剑指四风“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重温一段段湮......
American Wine Producers Target China美国酒商剑指中国市场American wine producers are hoping to increase their sales in China, where the country's growing mid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