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作品当中的童年趣事中领会童真童趣,体味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2.从作品的遣词造句中,领会语言的准确精炼、生动传神。3.了解掌握记叙文一定的文体特征(表达方式、写作顺序),以及记叙文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重点难点】
1.对叙事性作品文意的归纳概括及重点词汇语段的赏析。
2.对童真童趣的切身体会,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组织材料、优美表达。【课时安排】
两课时 【重要问题】
1.通读课文,分析作者的回忆里主要讲了哪些场所、哪些趣事。(初步归纳,最后总结)百草园:园中风物、美女蛇故事、雪地捕鸟 三味书屋:询问先生、园中乐事、先生读书
2.精读课文第二段,分析关键词的写作效果和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长吟:拟人化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灵性,亲切可爱。伏:与“肥胖”相照应,体现了黄蜂憨态可掬的样子。直窜:与“轻捷”相照应,体现了云雀轻灵矫健的特点。
低唱、长吟:拟人手法,将动物的叫声化为动听的音乐,不仅情趣盎然,也体现了作者丰富善感的心灵对这些小生物由衷的喜爱。
通过这些关键词的连缀,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副色彩鲜明、层次清晰、有动有静、有情有趣的百草园图景,充满童真童趣。
描写手法的作用: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3.请同学复述美女蛇的故事,分析这则故事的写作效果,以及它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复述,理出故事情节:
书生偶遇美女蛇——老和尚识破机关——金光飞战美女蛇——相安无事得太平(补叙:金光原是飞蜈蚣)
神话故事的插入,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气息,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也丰富了作者的童年回忆和文章内容。现在想来,故为虚诞,但儿童视角里的世界,是单纯明亮的,也是新奇生动的。它在作者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可见作者仍保留着一颗赤子之心,仍不失童趣童真。
写作顺序:插叙。它是在文章叙述主要事件中,暂时中断原来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情节,不仅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情节更完整,也可以使叙述的节奏有张有弛,跌宕有致。
4.冬天百草园有哪些趣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趣事的?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但下雪之后情形则完全不同,雪地捕鸟就是一大乐事,作者通过一系列动词的运用,精炼准确、生动传神的展现了捕鸟的全过程以及这一事件给作者带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
扫、露、支、撒、系、牵、看、走、拉、罩
写出了捕鸟的条件、工具、方法,也写了捕鸟的收获和经验教训。过程的清晰呈现,得益于动词的准确运用,也源于作者对捕鸟经历的深刻印象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5.在作者与先生和伙伴们朝夕相处的读书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趣事?从中可见作者对私塾生活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问先生问题:先生严肃而刻板,读书生活拘束少自由。后园中活动:忙中偷闲、严中有乐。
看先生读书:先生严厉也可爱,读书生活拘束中也不乏趣味。私塾生活虽然比较拘束,先生也比较严厉,但由于儿童的爱玩的天性和调皮好奇的特点,依然能够从中发现不少乐趣。私塾生活是严肃拘束而不乏乐趣的。私塾生活和百草园共同构成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愉快记忆,共同体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也都让作者为之追忆怀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童年是一座色彩缤纷的花园,有蜂舞蝶绕的喧腾热闹,也有悄然盛放的宁静喜悦,从这里,记忆伴随梦想一同起航。一路的风景万千,或许并不都惊天动地,也并非都刻骨铭心,但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些点点滴滴的趣事总是让我们津津乐道,回味无穷,那是我们的秘密花园,是我们相携一生的风景。今天,我们就跟鲁迅一起,去参观一下他的童年乐园,感受一下他的童真乐趣,他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作者背景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们今天常以笔名鲁迅来称呼他,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一生创作颇丰,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本文就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从题目可以看出,我们的游览历程主要有两站,分别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那么这两站的起止点分别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段落的起止点,并留意我们的中转站,也就是文章当中的过渡段。
百草园:1-9 过渡段:10
三味书屋:11-25(2)文章结构理清了,我们就明确了路线图,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抵达第一站,发现你眼中的美景。百草园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乐园。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一乐园的?
1.静物描写,色彩鲜明、层次清晰(碧绿、紫红;由低到高)2.动物描写,精炼准确、生动传神(分析关键词的妙用)
3.活动描写,丰富多彩、妙趣横生(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3)复述美女蛇的故事,分析它对文本的作用
(4)时间匆匆来到了冬季,天寒地冻,百草凋零,百草园变成了荒原,但这里是不是就真的枯寂乏味了呢?作者在这里依然能找到乐趣,那就是捕鸟,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雪地捕鸟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找出段落当中的动词,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扫、露、支、撒、系、牵、看、走、拉、罩
三、归纳总结、整体回顾: 归纳总结第一部分,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最感兴趣的乐事,分析作者离开百草园时的心情。
各抒己见,用在百草园的种种乐事和愉快心情来反衬离别时的困惑无奈、依依不舍。通过“我不知道„„也许„„也许„„也许„„都无从知道”语气中充满困惑惆怅,也充满不舍留恋,总之,作者是要离开百草园了,总之,我们这一段的行程也要告一段落了,但是作者的童年生活还在继续,新的生活在等着他,新的旅程也在等着我们,请同学们下课熟读乃至背诵第二自然段,预习下面的文段,为我们旅程的下一个站点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讨论问答、复习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鲁迅这位大文学家,一起回顾了他的童年生活,百草园里的风物、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情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还记得我们的路线包括哪两个站点吗?——我们已经走过了第一站,感受到了大文学家鲁迅并不只是像图片上看上去的那样,不苟言笑、严肃深沉,他的童年也有属于他的色彩缤纷,他的世界也有烂漫的童真童趣。当他把童年中的图景通过文字一幕幕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时,也借助了一定的表达技巧,比如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呢?修辞手法有哪些呢?写作顺序上有什么匠心安排吗?——今天,我们就继续跟随鲁迅一起,进入第二个站点的旅途,我们的目的地是三味书屋。
二、教师引导、课堂探究
1.书屋中的陈设有什么特点?作者对书屋中的先生有什么印象?最初对他的态度是什么?
书屋陈设:古朴简洁、井然有序,让人心生肃穆之感。(与百草园对比,如果前者是以浓墨重彩营造热闹氛围的话,这里就是疏笔勾勒,聊聊几笔,如在目前,给人以严肃静穆之感。)
先生印象:通过对他的外貌描写(高而瘦、须发花白、戴大眼镜)和别人评价(方正、质朴、博学)的叙述,作者对先生的态度是“很恭敬”的。
2.在作者与先生和小伙伴们朝夕相处的读书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趣事?从中可见作者对私塾生活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书屋中事:询问先生——先生不悦——我的感想(在私塾做学生问问题还是有范围限制的,那就是与学业相关的事情,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认为是自己错在不该问这样的问题,今天的我们在这一方面比起鲁迅还是更加幸福的,因为我们今天的环境鼓励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体验我们的生活。)
·后园乐事: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忙中偷闲)思考:先生对我们的行为有什么态度呢? 有各种惩罚措施,比如戒尺、罚跪,但是都不常用,不过就是“瞪几眼”,大声道“读书”,由此可见先生对我们的态度是外表要求严格,内心关怀呵护的。
·先生读书:大声、微笑、摇头、晃脑、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思考:先生读书时有哪些举动表现?从中你对先生的性格特点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作者对先生的态度有什么转变吗?
举动表现:自我陶醉、可笑可爱、憨态可掬
形象认识:先生不仅是个严肃严厉、会瞪人几眼的冷面君子,也是个醉心学问、可爱可亲老年书童。
我的态度:从初见对他极为恭敬,到他关心我的课业,惩罚贪玩的学生,觉得他很严厉,到明白先生并非有意真心惩罚我们,看他陶醉忘我地读书,觉得他可爱可亲,成为我童年生活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考:先生醉心读书的时候,我们有哪些活动呢?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出作者对于他的书屋生活有什么总体感受呢?
先生醉心读书的时候为我们做一些课堂小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因着爱玩好奇顽皮淘气的天性,课堂小活动也有不少种类,比如:指甲游戏、绘画等,给作者带来了学习之外的不少乐趣,整个私塾生活虽然有课业有约束,但还是可以忙中偷闲、严中有乐的。
三、归纳事件、分析形象、分析两部分关系
1.第二部分主要记述了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主要事件,说说先生形象,并做归纳。
主要事件:询问先生、后园趣事、先生读书(课堂小游戏)
先生形象:渊博儒雅、严肃严厉、可敬可亲(先生也有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对学生的有些问题不作回答,让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学生分析灵活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2.课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前后两个部分有什么异同?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前后两个部分的生活虽然迥异,一个是百草园里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一个是三味书屋里有课业有约束的读书生活,但贯穿其中的是作者的童心,具体表现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好奇心强、求知心切、善于观察和发现,也善于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回忆的眼光总是美化了的,并不起眼的百草园和有些单调的读书生活之所以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一方面是运用了孩子的视角,一切都显得新奇生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一颗感怀的心,生活便可以蜕去繁琐沉重的外衣,显示出纯真本色的面貌,童年生活尤其如此,在作者的记忆中回望起来可以纤尘不染、妙趣横生。
在结构上,两部分是并列关系,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延续。在情感上,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共同体现了童年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共同构成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怀念。
四、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在不舍留恋当中,我们跟随鲁迅的童年之旅即将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的两个站点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到有课业有约束的私塾生活,作者在长大,童年在走远,那些记忆中的童真童趣却历历在目、依然新鲜,在以历经波折、饱经风霜的岁月里更是历久弥香、回味悠长。当然,无论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多远,也要记得保持一份童真童趣,当你面对课业的繁琐、未来的挑战和生活的重担时,可以忙中有趣,忙中有味,不辜负生命的恩赐,体会多彩的生活。童年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记忆中的一座魔法城堡,你要尝试着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为它留下记忆的文字、留下童年的梦痕,当你回首往事,或者为别人诉说的时候,你的生活同样精彩纷呈,你的世界也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课下练笔,写写你的童年趣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3、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一、导入:从《风筝》入手谈你心目中的鲁迅的形象。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鲁迅早时求学的地方,不同的是一个有趣、自由,一个略显枯燥,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儿童广阔的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
新课标第一网(www.daodoc.com)--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