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8:53: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

春风学校七年级语文教案【阮兴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和情趣,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理清文章结构

1、教师以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为学生理解文意题旨及 风格特点作好铺垫。学生听读,并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缠络chán

豁huî

觅食mì

渊博yuān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ân

油蛉 líng

攒cuán

斑蝥máo 珊瑚shān

蟋蟀shuài

敛liǎn

脑髓suǐ

陌mî

人迹罕至hǎn

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传授shîu

书塾shǔ 宿儒rú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

窦dîu

厥士juã

拗ǎo

倜傥tì tǎng

金叵罗pǒ

盔甲kuī

绣像xiù

锡箔xī bï

2、学生听读后,教者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3、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讨论并归纳:

(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

补充: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四、分析文第一部分:

1、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春风学校七年级语文教案【阮兴刚】

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2、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1)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5、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五、总结本课时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情感与主题。

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方法及对比的写法。

一、导入课文

鲁迅先生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他对三味书屋及老师又是怎样的情感呢?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春风学校七年级语文教案【阮兴刚】

2、提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中“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提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

4、提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提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6、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在此文中写出了几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写出了五个方面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单调的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小园中去被先生批评;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成绩却不少了。

在这五个方面中最使作者反感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反感?

你是怎样理解的?

(1)老师为什么怒而不答“怪哉”?(2)“只读书”流露出什么意思?(3)为什么会逃课呢?

(4)读的内容好理解吗?反映了什么问题?(5)“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却是为什么?

7、提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8、提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归纳

1、从作者对百草园及对三味书屋的描写,你能看出他对这两个地方的太度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总结一下你对于本文主题的看法。

全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2、作者鲁迅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态度并不相同,你能从哪些方面的内容看出来?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3、课文内容比较多,作者是怎样条理清楚地叙述的呢?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

2、完成课堂作业。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揣摩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设计:整体感悟1、导入2、感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领悟课文写景的精妙,提高描写的能力;理解并学习课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2、通过合作与交流,探讨写景的妙处;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下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