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体会张喜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的参训学习体会
进修学校小教部张喜芬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话题)。每天我们老师都在课堂上教学生要爱学习、会学习,然而,我们现在拷问我们自己:我们真的是爱学习、会学习吗?而且,关于学习,现在它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教师的现场学习力”。迁移到我们教研员职业,就是“教研员的现场学习力”。
2009年至今,我经历了两次脱产式通识学习、两次学科专题式培训学习,四次在职学习,让我又重新回到了课堂,幸福地当上了学生。现就我的同仁及自己的学习经历,回顾一下学习体会。
首先,请走进我的同事团队
我们这支教研员团队,从年龄结构上看,可以说是老中青混搭,而从年龄层面上看,属于成年人里的中年人行列。我们的大量工作时间,是在教研现场。所以不可能像一些大学生、研究生或者高校教师那样,可以坐拥书城,可以泡在图书馆,静下心来静静地去学习。要想让这些人真的能达到一种“学习自觉”,也真的不太容易。因为这不是我们懒惰和懈怠,而是因为有太多的内外因素在制约着这个群体的学习。
回放:我们这个团队中一位优秀教研员(成员)的山东行纪:
(一)2012年11月12日晴
2012年之前没来过山东。2012年一年来了三次山东,平均三个月来一次,5月、8月、11月各来一次。这次真的不想来,身体状况不佳,心里也比较拒绝。但无奈,也来了。坐在飞机上,很难受,像发烧,下了飞机好多了。入住红藤三馆。众人喝酒,晚上大哥鼾声很重,我几乎一夜未眠,心理状态很不好。厌烦、排异、看不上。写出来才知不对,应该改一改。再如从前,虚心求学吧!还是应多多补给呀!
(听了一上午,脑中几乎没留下什么!)
虽然哪都不想去,但心应有归属,归于学习,归于宁静,归于向上!不能丢掉思考,这是一直应坚持的:律己、学习、思考、践行、思路、定向、创新…… 调整一下吧!
春闻百花秋望月,夏纳凉风冬听雪。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生可惜事:少无名师,长无良久,壮无善事,老无令名。
好好学习吧!
(二)2012年11月13日
晚上也没调整好学习的心态,思念哈尔滨的雪。可有幸与于永正老师相识,早上他说“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有法”、“精彩的课堂需要让”、“精彩的语文课堂应该有静的时候”、“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这是他在早上7:00多给一个老师辅导教学片段的赏析,逐字逐句的辅导。认真的程度让人感动!
今天还促成了宋月娥的拜师,拜于永正老师为师的简单仪式。心里很欣慰,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推她一把!向前!向上!
钱某老师下午讲课,就教研员的工作而言,她应该像我们学习。
(三)2012年14日
今天,陶继新老师要约我聊一聊教学。做了点梳理:
读书课教学专题日记习作教学朗读教学阅读教学
教师培训的系列思考。
一点之前来到会场,可惜没谈上。会后简单交流了一下。
《学记》认真听了,很值得学习,教师培训也很适合。
总在回想这几天脑海中都存留下了什么?现在还没找到!
(四)2012年11月15日
一直在思考“成人厌学”的相关问题思考。顿学、迟学、缓学……回顾:每个讲座引发我的思考:
1、盛新凤:让区域内名师做专场,既讲座又上课,进行农村教师培训。
2、王敏勤:让骨干教师整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特点。
3、于永正:
1)学业检测的三级:闭卷、半开卷、开卷。
2)怎么说话老师才喜欢。
4、钱爱萍:期末考试出“关于火车票”的问题。
5、张斌:能否对教学校长、主任进行命题培训,也就是从起决定作用的关
键点、指挥棒入手解决问题。
思考:从“根”上解决问题。
6、陶继新:蹲苗、悟本、扎根。时时刻刻修养自己。
思考:“成人厌学”的相关问题。
7、丰际萍:梳理3—5年单元工具性目标。列表(语用、习作等)。
8、李卫东:
1)熟背教学的课文,烂熟于胸。各册书中的古诗列出来。
2)一个课文,从不同角度设计,拿出课例。
回哈后立即整理:
1、含义深刻教学的理解方法、课例。
2、整理近几日的听课笔记。
3、再设计《长大做个好爷爷》。写文字的感动!
这可谓是一位优秀教研员现场学习时的一种无奈、矛盾、自律、向上的一种心理情绪的表达!
“善思者将思有所悟,善学者将学有所成”
思考:
一、“成人厌学”的相关问题
厌学原因:
1、成年人担任着多种社会角色,分身无术。
2、工作忙,事物多,生活工作压力大,力不从心。
3、现实的实用主义思想导致学习的倾向性明显。
以上三点,容易导致成年人松弛了学习这根弦。
尤其是:我们所接受的培训讲座等现场学习,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还容易出现“听的时候很激动,听完后很平静,回去一动也不动”的这种情况。
二、现场学习力——我们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良好的现场学习能力表现为: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
1、专注
在成功的路上,阻碍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高素质来源于学习力。
“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蓦然回首”——柏拉图
2、捕捉
可以说,每一次培训学习,我和我的同仁都力争通过虚心、努力地学习,把现场培训中有用的资源“钩”出来。
回放我的以为同仁的学习日记:
2012年11月15日
一直在思考“成人厌学”的相关问题思考。顿学、迟学、缓学……回顾:每个讲座引发我的思考:
1、盛新凤:让区域内名师做专场,既讲座又上课,进行农村教师培训。
2、王敏勤:让骨干教师整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形成特点。
3、于永正:
1)学业检测的三级:闭卷、半开卷、开卷。
2)怎么说话老师才喜欢。
4、钱爱萍:期末考试出“关于火车票”的问题。
5、张斌:能否对教学校长、主任进行命题培训,也就是从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指挥棒入手解决问题。
思考:从“根”上解决问题。
6、陶继新:蹲苗、悟本、扎根。时时刻刻修养自己。
思考:“成人厌学”的相关问题。
7、丰际萍:梳理3—5年单元工具性目标。列表(语用、习作等)。
8、李卫东:
1)熟背教学的课文,烂熟于胸。各册书中的古诗列出来。
2)一个课文,从不同角度设计,拿出课例。
同时,我们也通过互动的方式,随时地与专家们进行着问题切磋、观点对话等等,并及时地回放了自己的实践工作做法。如此一来,应该说我们能够很自信地感受到:其实,专家们提到的很多、做到的很多,我们也在做着呢!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真的是做得还不错!
比如:
1、他们谈到的教研员要听课、上课、评课的“三结合教研”模式,我们在两年前就这样做了,而且这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常态工作之一。
2、他们谈到的小课题研究,这是我们在2008年就着手于课题研究的一中有效的科研工作方式。
3、他们谈到的要给课堂留下有效印记的教育叙事,咱们今年的“卓越杯”大赛上,已经开始展示我们自己的叙事成果、并且开始着手叙事作品这项工作了。
4、他们谈到的研究型团队建设,我们已经在研究型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创新着做这项工作了。比如,我们的区域集体备课活动,已经在创新研究型团队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我们品德、科学、综合实践学科等教师以往集体备课难的问题。等等。
所以,通过这次走出去交流学习,更增加了我们回来关起门来继续练功的信心。
3、转化
《中国好声音》是前一阶段比较火的一档电视节目。从《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我们能够看到顶级的导师、原版的转椅、高级音响、零点乐队贝斯手王笑冬和黄金调音师金绍刚等“顶级元素”。这些元素为节目的高品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歌手张靓颖在她的微博中写到:“中国从来不缺好声音,缺的是好平台、好环境。”其实,教育莫不如此,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也是有品位的环境。尤其,有品位的专业教师队伍,正是教育好平台、好环境的首要因素。说到这,再次来反观我们自己那段学习经历:
我们在学习之余,这些同事们私下里也在不断地交流着、思考着、反思着。我们达成一致的最大的感触就是,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要想做好工作本份,需要我们就在当下,要不断地学习。我们曾经这样说到:可能,不学习,工作也可以完成——但完成的质量会如何呢?也可能,不思考,人也可以活着——但活着的质量又会如何呢?还可能,不创新,事业也可以发展——但发展的最后出路又在哪里呢?所以,至少在此刻,我们心中涌动的,那就是坚持学习!只有学习才是硬道理!
所以,此刻我们要做的是
平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
认真分析自己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
肯定自己的人生价值;
养志、蓄力、探索、践行。
“改良社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自己”
“优秀是优点的长期积淀”
最后,我想说的是:转眼间,难忘而有意义的几次培训学习已经过去,面对当下和将来,我还讲继续参加即将到来的各种培训学习。我相信,所有经历过的,一定会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它会让我们的每一个今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张德芬经典语录1、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2、这些情绪都是一个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
最近的感言以及去印度合一大学的心得 分享 阅读(245) 文章出处:德芬 de 内在空间 (2007-06-14) 我的博客好像很多人来拜访呀!数字直线上升,不知道是不是有那个超级粉丝天天要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张德芬经典语录,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1、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2、当你把你的内在世界调整得很好的时候,你的外在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变得很顺利。3、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
冰雪为容玉作胎------张丽莉事迹学习体会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名字——张丽莉,响彻中华大地,她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每次在电视前看关于她的报道时,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都深深被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