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音乐欣赏心得体会)_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

其他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8 17:39: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心得体会】

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音乐欣赏心得体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

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

唱法是指演唱歌曲的方法。主要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每种唱法都有各自不同的艺术标准,用不同唱法演唱的歌曲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方法。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美声唱法发展到今天,它的唱法已不再是17世纪的唱法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同时,它还有很多的流派,有“靠前”唱的流派,有“靠后”唱的流派,有“竖”唱法,也有“横”唱法。总之,不管哪个流派都有好的歌唱家涌现,优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清晰的语言,声音的统一,气息的有力支持,是世界上许多歌唱家所追求的最高声乐艺术境界。

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特点就是混合声区唱法和整体共鸣,真假声按音高比例混合着用,并把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其中,美声唱法比较注重的有几个方面。

第一,讲究音域宽广、声区统一。宽广的音域,能使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声区得到完美的统一。声音连接圆润优美、行腔委婉、线条优美流畅,吐字准确清晰,字音连贯、母音一致,声音灵活华彩、集中而富有穿透力。

第二,讲究深呼吸、低喉位,喉咙的打开,声音的掩盖与集中。追求明亮松弛的声音,并讲究高位置。高位置起音,高位置安放。

第三,重视呼吸,强调用气去歌唱。美声唱法从一开始的训练就非常重视、强调呼吸的艺术,要求每一个声音都要有呼吸的支持,声音要均匀地托在气息上,要用气歌唱,强调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

第四,在艺术表现方面,强调高雅、大方,沉稳庄重,感情内在而深沉,演唱通常不用扩音设备,伴奏通常为钢琴或管弦乐队。

总的来说,美声唱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八个字:“通”(气息声音的通畅),“实”(有力度、有音量、有穿透力的结实的声音),“圆”(悦耳动听的圆润的声音),“亮”(集中明亮的音色,富有生命力,辉煌而灿烂),“纯”(清晰透明、优美纯净的音色),“松”(声音松弛而有弹性),“活”(声音灵活自如,无论是在音域、力度、音色、咬字、吐字等方面都能富于变化),“柔”(如丝绒般柔和的声音,与集中明亮的声音形成美学意义上的刚柔相济)。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由中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和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的一种唱法。民族唱法包括中国的戏曲唱法、说唱唱法、民间歌曲唱法和民族新唱法等四种唱法。由于民族唱法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

在当前,将民族韵味放在歌唱观念之首位的唱法即为民族唱法。它独特的韵味通常表现在咬字、行腔、音乐风格等方面。咬字俗称“唱字”,是根据汉字四声行腔归韵的。我国的民族唱法特别注重咬字,戏曲和曲艺也同样如此。民族唱法我们通常要求的是咬清字头、唱好字腹、收准字尾。在行腔上,民族唱法讲究一些“小拐弯”,也就是一些装饰音、倚音、滑音等唱法比较讲究。它通常用韵味的浓淡来衡量歌手演唱的表现力,“死曲能唱活,任凭腔来润,腔随情感转,字领腔儿形”就充分地说明了民歌的韵味。

民族唱法发声有三种:

第一种是以真声为主的演唱,这种演唱大多用的是胸式呼吸,共鸣以口腔共鸣为主,声带整体振动,声音结实、明亮。比如:郭兰英演唱的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还有她演唱的民歌《南泥湾》等作品,采用的都是真声唱法。这种声音适合演唱中、低声区的歌曲,因为以真声为主,所以,唱高音比较困难。

第二种是以假声为主,唱高音较容易,唱低音较困难,这种声音声带缺少张力,往往适合演唱柔和的作品,强劲有力的作品不适合。比如:刘长瑜演唱的京剧《红灯记》“都有一颗洪亮的心”;云南民歌《猜调》等等。

第三种是真假声结合的演唱,这种方法中低音以真声为主,且掺少部分假声,到高音,以假声为主,真声很少,也有人比喻“假声的位置真声唱”,这种声音,如果能够很好地和气息、共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这种声音会是非常的圆润、明亮,刚柔相济,赋予表现力。比如:《亲吻祖国》、《世纪春雨》、《枫桥夜泊》、《茉莉花》等等,目前,我国的民歌作品的演唱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这种发声方法,同样,这种发声方法也是和美声唱法的发声是一致的。

民族唱法的共鸣和共鸣重心的调整比较灵活,整体的共鸣型号比美声的要小一些,可以说,它的共鸣管道比美声的共鸣管道要窄,有些作品甚至要窄得多,我国民族唱法所用的共鸣有利于表现我国的民族语言和旋律的韵味,对体现我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恰倒好处。这一点,我们从声音的效果就能够听出来。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又称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其特点是声音自然,形式灵活,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流行唱法提倡歌者个性的张扬,而不拘泥于固定的演唱标准。

通俗唱法是借助音响来扩大效果的,因此说,一个好的音响师是至关重要的。它以闪耀变化的舞台美术灯光宣染气氛,用不同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队伴奏,集说唱一体的演唱技术。

通俗唱法的发声也有真声、假声和混声。使用真声时声带完全振动,它的共鸣主要是胸腔;在流行歌曲中,叙述式的主歌部分一般采用真声演唱较多,华语的歌手像田震、蔡琴、李宗盛、迪克牛仔等。

使用假声时声带局部振动,它的共鸣主要是头腔。假声的特点是声音尖细而飘逸,需要用气息的有力支持,来控制好声音的强弱。假声一般用在歌曲的***部分,也就是高声区,大部分是一带而过,往往和真声交替使用。如:杭天棋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的最后部分就用了纯假声的演唱方式。

使用混声,是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的声音,音量不大,缺乏力度,一般歌手在进入高声区时,往往用此方法。

通俗唱法的共鸣同样是分成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通俗唱法的共鸣和美声不一样,唱歌的时候不需要每个音都有共鸣,比如,唱轻音和中音时就基本不需要共鸣,但在唱高音时就必须用这个技巧。

通俗唱法的风格大致分这么几种:说唱风格、音乐剧风格、民谣风格、中华民族流行风格、爵士风格、摇滚风格、乡村风格等等。

总的来说,通俗唱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实力来。如: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亚.波切利就拥有和世界三大男高音一样的技巧,并将通俗唱法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声音的音色、还是音乐的表现力都堪称世界一绝,他以崭新的方式打破了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的界限而雄踞欧美许多国家流行榜的冠军位置。

综上所述,在发声上:美声唱法注重的是混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的是真假声结合的方法;通俗唱法运用的是真声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美声唱法注重的是整体共鸣,强调的是整体歌唱,其中最注重的是“面罩共鸣”;民族唱法的共鸣腔体就美声来说,相对较窄,没有美声开得大,用的多,但也比较讲究声音挂在面罩上;通俗唱法的共鸣一般来说,唱高音时用一些,因为在演唱时有麦克风,所以,不是特别强调共鸣的音量。

三种唱法的共鸣效果不一样,但是共鸣腔体确是一样的。在歌唱的吐字咬字上,美声唱法改变以往的重声不重字的现象,现在也强调吐字要清晰,这一点,可以借鉴民族唱法的吐字咬字,对唱好美声作品是非常有帮助的。通俗唱法的吐字咬字强调的是要像说话一样的自然、清晰。总之,三种唱法都要求的是声音靠前,明亮,吐字清晰。

三种唱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同”大于“异”。随着时代的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的,唱法的研究也不例外。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歌曲赏析教案(优秀)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教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歌曲赏析教案美妙的歌声--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歌曲赏析教学目的:初步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种歌唱方......

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唱歌气息及发声的基本知识

就中国目前声乐发展的形式和情况,早在86年左右就已经形成了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三种唱法气息运用以及发声方法的基本知识。 1、美声唱法:它是国外......

三种唱法

歌曲的三种唱法【教学目标 】1.聆听和感受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方法,能通过听来区分清楚三种唱法; 2.通过欣赏不同唱法的歌曲,使学生爱唱、敢唱、能唱;3.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

通俗唱法发声练习

通俗唱法发声练习过去,人们总对通俗歌曲存在一种偏见:只要乐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了,有没有方法无所谓。这样一来,许多歌手就对呼吸、咬字、声音的位置都不研究,造成中、低音发白、发......

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

下载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音乐欣赏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特点(音乐欣赏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