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2 08:02:4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通俗唱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通俗唱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通俗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一样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歌唱类课程,离不开科学的发声方法。新的时代,新的形式,通俗唱法作为发展迅速的声乐演唱艺术之一,需要科学的发声方法。以自然发声为主的通俗唱法,基本属于真声发音类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通俗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首先是呼吸,“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吸在通俗唱法中的运用非常关键,主要是因为通俗唱法的歌曲蕴含的感情不一样,歌曲的内容也不一样。它非常重视歌曲感情的内化和外化,例如通俗唱法在表达悲痛、深沉的情感的时候,声带有意识地不完全闭合,呼吸使用得很强烈,形成一种沙哑的声音,就好像是漏气的感觉,并且把这样的感觉夸大,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真实感受这一情感。其次是发声器官的运动状态。为了表达某个歌曲特殊的情感,声带可以不完全闭合。通俗唱法的声音运用,更注重的也是自然或半自然的声音特色。软腭的状态与喉咽的开合密不可分,要求软腭的状态的唯一条件就是在喉咽腔打开的状况下。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利用软腭保护声带和咽喉,同时还可以彰显声音的修养,增加歌曲的表现力。第三,吐字清晰。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吐字清晰。普通话可以说是通俗唱法的主流语言。要求语音规范,演唱过程中吐字清晰,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最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一般来说,通俗唱法演唱的关键方式是真声,在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发真声表达内心实际情感。它们的特点是要用横膈膜,也就是演唱都要适当地打开喉咙。喉咙打开的大小不同,用声也就不同;声音靠前靠后不同,音色、风格也就不一样;喉咙使用的力度不同,表现手法也就不同。演唱者如果想让自己的声音持久,需要在演唱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从而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唱法特点,表达歌曲内容,让观众深刻体会歌曲情感。

二、通俗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注重突出个性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嗓音特点,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下,通俗唱法要突出不同的音色,表现出学生不同的特点,就要努力寻找到通俗唱法声音个性的依据。可以使用改变习惯的方法,如纯模仿和盲目用嗓子,利用理性的用嗓子的方法来替代感性的用嗓子的方法。我们都知道,流行歌曲就是利用个性化的展示来彰显个性化。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个人的特性、个别的特性,也就是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这样的特质表现在外表就是这个人的做人处事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在心理学方面,个性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慢慢表现出来的,是稳定的、鲜明的心理特征,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这样的个性是借助不同的演唱技巧和自身对音乐的了解表现出来的审美情感,在表演的过程中就能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现如今音乐类选拔比赛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同时一批又一批的通俗歌唱艺术人才迅速崛起,这其中不乏很多掌握了专业发声技巧的优秀歌手,他们演绎的音乐作品也充分地展示了自身的专业功底。比如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中,平安的一首《我爱你中国》,用他自然的嗓音和唱法重新演绎了被人们认为只有用美声唱法才能演唱的歌曲,唱得激情、有力。平安的唱法已经超越了很多歌手对音乐的理解,这种美声是美好声音的简称,并不是传统的美声唱法。这种张扬个性的通俗唱法在那一刻也更加有力地感染了大部分听众。在如今大部分高校教学中,声乐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基本都是由教师单独训练发声的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在通俗唱法已经影响全球音乐的形势下,应该再开设一门对于歌曲作品理解,以及如何表现它的课程。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下,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不断提升演唱者素质。其次要注重气声的表现,气声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声音和气息所占的比重,我们把自然声音作为歌唱的前提,通过气息发出的声音演唱,演唱的效果比较柔和和飘逸。比如歌曲齐豫的《船歌》、许茹芸的《独角戏》,都是这样的演唱效果。均通过气声充分地展示作品深刻内涵。演唱时要进入歌曲所赋予的角色当中,通过演唱能给听众画面感和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状态,彰显个性特点。

三、通俗唱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如何与传统唱法相结合

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第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第二,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比如在嗓音的使用上三者也不一样。高师声乐教学要体现时代性,要与社会接轨,在教学中,声乐的三种唱法,要重视、体现出不同特点,优势要发扬,弱点要摒弃,同时,三种唱法在教学中都不可缺少,要相互结合,相互学习,相互影响。通俗唱法更加接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贴近民众,同时它不需要系统的、专门的训练,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体现通俗唱法的特点,体现其特点,让它真正成为以青年人为主题、抒写青年的生活、歌唱青年的特点的演唱形式。三种唱法虽然有不同,但之间也潜在着某种不可消逝的联系。如发声方法有相似之处,呼吸运用的共性和声音走向的共性,但三种唱法的结合不是简单叠加。一方面,传统的音乐学院注重美声和民族唱法的专业培养,给演唱者气息控制、腔体共鸣、行腔吐字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市场机制的落后使得市场需要与人才培养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文化趋势引导不同类型的音乐相互借鉴和吸收,在传统唱法中融入通俗唱法,演唱技巧上可以让传统唱法与通俗唱法相互借鉴。如今对于时代感极强的80、90、00后,通俗唱法相对传统唱法更加容易被接受,通俗唱法歌词通俗易懂,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歌唱者内心的情感。但笔者认为通俗歌曲节奏的掌握不太容易,有些节奏不是数数拍子就可以,而是要寻找感觉。通俗唱法在感觉上、节奏感上和歌曲表达上需要注入充沛的感情。高师声乐教学面对的是年轻的群体,他们往往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乐于接受,可是因为民族歌曲和美声技巧性比较高,歌曲演唱难度非常大,往往在演唱中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通俗歌曲非常注重情感的表达,在唱法上相对于传统唱法来说有很大改变,在歌曲演唱上有很好的感染力,使歌曲“以情带声”。

参考文献:

[1]刘继平.高师声乐教学活动中融入通俗唱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理论,2009(7).

[2]张海亮.高职院校改革背景下通俗唱法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构论证[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

[3]冯珊珊.以动态的发展眼光来看流行音乐演唱中的唱法[J].音乐教育音乐表演,2007(3).

第2篇:通俗唱法发声练习

通俗唱法发声练习

过去,人们总对通俗歌曲存在一种偏见:只要乐感好,嗓子好就可以了,有没有方法无所谓。这样一来,许多歌手就对呼吸、咬字、声音的位置都不研究,造成中、低音发白、发干;高音干拔,从喉头挤出。虽然经过录音棚的处理能骗过外行的耳朵,但一到现场就现了原形。当今著名的歌星,无论是大陆的毛阿敏、韦唯、刘欢,港台的邓丽君、童安格、优客李林,或者是国外的莱昂内尔·里奇、杰克逊及麦当娜,一听便知他们经过了严格的声乐训练,都有着科学的发声方法。作为音乐爱好者,不要求很高的声乐技巧,但懂得一些方法,使自己的歌声圆润、松弛也是很必要的。

一、歌唱的呼吸

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呼吸很浅,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气传”。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练习呼吸的方法 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支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 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

3.怎样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多做仰卧起坐,增强腰腹的力量。

二、歌唱的共鸣

有了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

1.歌唱的基本状态 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

2.共鸣的位置

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

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琴友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

第3篇:声乐流行唱法论文(实用18篇)

提问是获取知识、解决困惑的重要途径。在总结中,我们可以用统计数据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的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反思和反馈。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一

摘要:鉴于我国民族音乐和高校声乐的发展现状,将二者进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对于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推进声乐教学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大歌剧;高校;声乐教学;融合。

我国民族音乐内涵相当丰富,包含着非常多的民族文化元素。但目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还没有非常重视这一部分的教学。因此,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对于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背景与状况。

(一)民族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在我国民间音乐艺术中,存在着大量的小调、民歌等,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音乐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声乐流行唱法论文(汇总19篇)

壁球是一项集身体力量和灵活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怎样才能撰写一份引人入胜的工作总结?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总结范文,供您参考。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一

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声乐流行唱法论文范文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乐流行唱法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范文1

【摘 要 】美声唱法,原意美丽的歌,通常译作“美声唱法或美声歌唱”,是指17和18世纪之时,注重音色美的一种歌唱方法。本文先介绍美声唱法的起源、特点及美声唱法的基本要素,通过理论与实际学习相结合,探讨了美声唱法学习的方法,以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唱出优美、动听的歌。

【 关键词 】美声;唱法

一、美声唱法的历史起源

美声唱法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而来,自文艺复兴逐步形成的。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2023年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精选19篇)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总结的语言要恰当、得体,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来选择恰当的语气和用词。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精选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声乐流行唱法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当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高师声乐教学应该以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就业需求的为重点。通过对高师声乐教学现状、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等情况的分析,认识到应该加强素质教育与就业目标的结合,提高教学理论系统性与技能实用性的结合,坚持师范特色与学业范围多角化的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单位需要、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和建设者。就业导向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具有理论与现实意声乐课是高师义。

论文关健词:高师声乐就业导向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的应用论文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在声乐教学中实践性的训练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来进行指导,通过不断地示范演唱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效果,但是教学效率却明显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从感觉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却无法将其表达出来,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却不能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还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来实现教学的全面展开,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理论体系。贺星的《声乐教学艺术论》(2013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是从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理论建构出发,找到当前声乐教育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中外的声乐教育历史经验中建构和完善更科学化、艺术化的声乐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声乐教学实践,培养更专业化的优秀声乐人才。《声乐教学艺术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集中于声乐人才的认识论和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的应用论文

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的应用论文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在声乐教学中实践性的训练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来进行指导,通过不断地示范演唱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效果,但是教学效率却明显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从感觉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却无法将其表达出来,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却不能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还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来实现教学的全面展开,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理论体系。贺星的《声乐教学艺术论》(2013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是从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理论建构出发,找到当前声乐教育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中外的声乐教育历史经验中建构和完善更科学化、艺术化的声乐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声乐教学实践,培养更专业化的优秀声乐人才。《声乐教学艺术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通俗唱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俗唱法在声乐教学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