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_网络安全学习学习心得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8 20:41: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网络安全学习学习心得”。

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

—程文霞(20102518)

自老师布置作业到现在已有一段时间,我是这组的小组长,主要负责督促他们完成工作。我们从选题到一步一步的完成这篇论文花费了不少心力,因此我对于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学习还颇有一些体会。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的理论依据是一些民主政治的学习、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一些语录的学习和与网络舆论监督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的学习。从这些学习中我充分体会到要加强我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认识,特别是对其特点、意义及作用的充分了解,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建设,使网民在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时,能够注意调整心态,以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而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布信息、不考虑信息的真伪、不考虑社会公众的反应。网络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它是属于大家共有的虚拟空间。所以,当我们享受网络带来的好处时,应关心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关心网络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遵守网络道德,增强网络监督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规范网络舆论监督,争取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让它在复杂的社会运行当中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以此来推动社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网络舆论监督的意义就是民意得到了真实、充分的表达。正义存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法律是一定形态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体,因而法律必须代表最大多数民众的意志,司法又必须在人民的监督下公开、公正进行。如果法律抛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只是部分“权威”强加给人民的信条;如果司法活动不受人民的监督而失去公正,那末法律就将失去在民众中的权威。民不可欺——无论什么人,打着“权威”旗号也罢、打出“人权”招牌也罢、还是玩弄什么其他花样,他都不能逾越人民的意志。一方面在法律范畴给予人们很多启示,譬如法律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如何保证司法公正与权威;如何看待死刑等。更重要的是网络舆论监督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网上畅所欲言体现了民众对权威机构的一种评判,在网络上对司法机关的评判则从某一方面体现一种社会的声音。网络在极大地拓展人们交互空间的同时,又极大地便捷了人们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它将成为今后人民自我教育和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那末,人民可以通过网络监督司法活动,可以把这个手段扩展到其他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等所有领域,都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都应当为人民群众提供网络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然后第二步是关于调查部分,在做这一部分是我们走了弯路,开始我认为我既然是学习关于网络的那么我们的调查就容易啦!只要在网上下载一些就可以啦!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做了一些实际的调查(问卷调查法)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比较好地承担起了代表公众对腐败问题进行监督的社会责任。媒体以调查、报道和评论等舆论形式批评公权力运行中的“该作为不作为”、“不该作为乱作为”,已成为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10月17日,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了网络的作用,进而指出:“舆论监督能够给反腐败提供非常多的信息基础,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反腐败线索,首先是通过舆论监督体现出来的,这说明我们的反腐倡廉活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活动,而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这些我也明白正是网络的率先曝光及媒体的及时介入,才使得有关职能部门启动调查和问责程序,最终背后的违法行政、贪污腐败、失职渎职等丑恶现象大白于天下,涉案人员相继受到法律或党纪政纪的制裁。假如没有网络舆论监督,一些事件的真相可能被继续掩盖,一些问题官员可能仍旧身居高位,百姓的合理诉求找不到快速有效解决的渠道。网络舆论监督向人们展示了从未有过的力量。公众发表的意见在网络中集合,进而形成无法忽视的社会舆论压力。这种压力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引起政府高层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从而对政治民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今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在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网络是表达社情民意的很好平台,它在社会监督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提倡利用网络这种先进的传播工具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第三步是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分析:随着网络舆论监督的不断发展壮大,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现代新闻传媒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人们对于网络舆论监督也越来越重视,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几代领导人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视上。网络的盈利机制可能对网络舆论监督带来伤害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为了牟取利润,赢取点击率,置正确舆论导向于不顾,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和有害信息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借助互联网开放、自由、简易、海量等特征,迅速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增加其影响效应。这对网络舆论监督将会是致命的。目前,绝大多数成功的网络舆论监督案例,都是网友通过人气较高的全国性的商业网络论坛或者博客平台发布信息,引发较大关注实现的。也就是说,首先,由于相关落实制度的缺失,绝大多数花大力气建设的各级各类政府网站及其网上举报、投诉平台实际中作用甚微。其次,地方网络论坛在网络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十分微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的2009年77件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23件率先在网络论坛上曝光的事件,没有一个是出自地方网络论坛。而地方网络论坛立足本地,容易形成利益共识,本应成为舆论监督的排头兵,在网络舆论监督的链条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成为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而且很多时候,地方网络论坛上往往汇集的只是一些舆情信息,尚未形成舆论,只要及时解决,就能化解舆论的产生。但现实中,往往是很多监督信息在地方网络论坛曝光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网民只好再借助于全国性的网站平台,这就占用了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和网民个人资源。而从权威性、便捷性上来说,政府网站和地方网络论坛本应该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阵地。

第四步是关于如何解决现状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是,要弥补前段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这就为舆论监督节目进一步拓展报道空间提供了新思路。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的社会问题在社会观念和社会心理层面的表现也是比较突出的,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如再不被重视和解决,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会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而“新闻纵横”前一阶段的报道,对这两个领域关注较少。从当前的社会现状看,舆论监督类报道在这两个领域还是大有作为的:

一、新阿媒体要对社会伦理道德领域的失序现象进行监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必然作用于观念领域,要求社会观念领域适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相对于社会结构层面的变化,观念领域的变化往往相对滞后,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原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体系因不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被普遍怀疑、否定,或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而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规范体系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普遍接受,从而引发社会成员发生价值意义危机,出现某种明显的价值混乱或茫然,人们普遍感到心里失落而又无所适从。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自律机制或体系,实现监督约束。但仅有自律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加强对媒介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对于社会公众监督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应该时刻保持自身倾向性不被监督对象的表象所迷惑.始终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对社会、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责任及义务。总之.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监督形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引导社会朝着良性、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避免“权力越位”现象的发生。

总的说来网络舆论的形成主要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中报道,以及网民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手段来实现的,而主流新闻媒体的适时介入,将会使网络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3年网络舆论在一系列社会重大事件表现出的巨大的威力,2004年其势头依旧不减。不管是当事的政府部门,还是当事的社会名人,在今天都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上的舆论压力。年内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深圳“妞妞事件”。10月26日,深圳市一位初中生家长在天涯、凯迪等论坛公布了一封学校给家长的信,信中披露深圳市五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初中学生安排在上课时间,自费购票观看电影《时差七小时》,从而拉开了网上揭批深圳“妞妞(本名李倩妮)事件”的序幕。网友在论坛中不仅将其有关身份、背景和内幕揭个“底儿掉”,而且对目前官场中的“潜规则”猛烈抨击。众多新闻媒体随后也跟进报道,一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11月6日身为李倩妮父亲的深圳市委副书记、秘书长李意珍通过媒体进行了“道歉表态”。11月11日,深圳市委举行三届十次全体会议,专门就这一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意见进行了通报,主要领导表示党的干部应接受网络舆论监督。

2003年被称为中国的“网络舆论年”,孙志刚案、刘涌案等事件的出现等反映了网络媒体引导的网络舆论的力量,也迫使人们不得不开始审视这一新兴的力量。最近的“苏丹红事件”、“网民签名反对日本‘入常’”等事件更是体现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之大。如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开始对政府的决策发挥作用,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一位参与防治“非典”的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2003年4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大学生宿舍考察工作时说:“我看到同学们在网上写的一些话,我挺感动。就在前不久的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的开始讲到:“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他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我觉得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感动了我。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网络媒体表现出的影响力、社会地位、政治认可度、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都清楚地证明,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然而网络舆论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网络本身是虚拟的,网民在网上的活动具有匿名性,再加上信息服务提供商管理的不足,这些都容易导致网络舆论的呈现一种混乱和非理性的状态。

目前很普遍的就是网上充满着谩骂与人身攻击,不仅一些论坛里存在这种情形,而在很多热点文章后面的评论里也充满着谩骂与人身攻击。以近期的北大教授陈瑞华为例,其因发表了羞辱自考生的言论而引起公愤,大家群起而攻之。本来对这样一件事进行探讨很有社会意义,我们也需要公开去讨论大学的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还是平民教育这个问题,网络媒体在提出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上发挥了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然而也凸显了其自身的弱点,其使得正当的讨论被铺天盖地的谩骂声所淹没。因此有人就说“互联网是人类唯一可以随意大小便的地方”,此言虽不完全准确,但也确实反映了网络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

除此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互联网还是谣言的发源地。网上发言不需实名验证,因此谣言的产生在所难免,而且关键的是经过网络这种极其迅捷的媒体的传播,以讹传讹,谣言被无限放大,而且令人难以辨别真伪。网络谣言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媒体的报道不准确造成网民理解有误进而形成谣言;二是通过网络信息的留言或者BBS上的一些道听途说改编之后形成新的谣言。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些体会。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熊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监督随着“天价烟事件”、“邓玉娇事件”、“孙志刚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等一系列事......

论网络舆论监督

sunshine论 网 络 舆 论 监 督兰绍江内容提要: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政治生活方式。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摘要: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民意表达与社会主义道德监督的重要手段,督集中反映了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和各种价值判断及思想动态,促进了公民意识提高,推动了......

网络舆论监督研究

网络舆论监督与我国政府监督机制的问题研究摘要:实现依法治国、廉洁、高效的行政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但我国现行政府监督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却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一)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激发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人们在传统媒体上表达反腐意见通常要署真实姓名,有时还需提供单位和个人身份证明,这就给意见表达......

下载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个人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