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北京学习心得与感悟_北京学习感悟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8 18:33: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7月北京学习心得与感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北京学习感悟”。

以生为本 培育学生有个性健康成长

——北京学习培训心得与感悟

务川县第三小学

陈淑林

2016年7月21日在学校许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8人开车到遵义机场,乘飞机到北京,开启了为期7天的北京首都学习培训之旅。现将本次培训的学习与感受小结如下:

7月22日上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部副部长毛亚庆作了题为《新常态、新教育、新学校》的首场讲座,提出了在新常态下,教育和学校该如何转型的思考。他指出,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进入一个新常态,教育不能单一地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而要从外延发展回归到内涵发展。“过去的教育更多是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看做‘物’,注重理性水平的提升。新常态下,要关注学生本身,教育应以“人”为目的。

一、新常态:从“数量”到“质量”

毛亚庆从中国社会发展谈起,指出过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思考。“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除了物质以外并没有太大变化,尤其是精神层面。”他指出,这些都表明,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进入一个新常态。

二、新教育:从“观物”到“观人”

在新常态下,教育不能再单一地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要从外延发展回归到内涵发展。毛亚庆说,过去的教育更多是把学生培养成掌握知识的容器,把学生看做“物”,新常态下,要注重学生本身,作为一个“人”的意义去看待。毛亚庆指出教育需要回归本真,要改变人们的教育诉求,以尊重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而不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既然情感教育解决人的社会发展问题,毛亚庆指出应该从两方面来思考教育。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要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三、新学校:从“物质”到“精神”

“要解决当下的教育问题,就要重新定位学校,更要凸显从‘物质’到‘精神’。”毛亚庆说,以往学校基于教育传授的基础进行办学,学生犹如复印机,教师更注重本质知识、系统知识的传授,学生多是被动学习,每个学生是封闭的个体。

毛亚庆建议,学校管理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树立“全纳与平等”理念,平等对待所有孩子;二是教育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三是校园氛围树立“参与与和谐”的理念;四是从学生出发,树立“安全、健康与保护”的意识,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

在毛亚庆专家的培训中突出强调了:教师要转变观念,学校要转变引领管理方式,适合当前教育发展,为学生服务。

7月22日下午

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作了题为《学习文化的核心——教育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在他的精彩演讲中,我感受很深:

1、把舞台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合作实践,发展自我。刘校长以案例《学生参与创业》深入的论证了这一过程。

2、关于差生的思考,剖析得非常到位。在培训引导过程中RISE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3、教师发展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模仿期、熟练期、创造期、神遇期。7月23日上午

潍坊广文中学赵桂霞校长作了《建设一所新学校》讲座,有几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

一、办学校——定位很重要

1、办学为了什么?

2、教育为了什么?

3、学习为了什么?

在陈述这一观点时,她谈到了教育如鸡蛋,“从外面打破,只是千篇1律的一盘食物,从内部打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啊,教育就是唤醒、激发、引导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为学生的健康、有个性特色的成长服务。

二、怎样建设学校——战略

谈到了学校愿景、战略目标、五年规划、战略反馈(倾听客户的声音)(教学——学生)。

7月23日下午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褚宏启作了《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讲座,他利用数据和具体事例说明了现在的学生:高分——低能——负担重;现在的教育: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这一切说明学生的创新能力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思考,现在的教育究竟要怎样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要关注学生的什么东西?(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有2个大的要素,即创新+合作。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在创新与合作上下功夫。强调当前教师的大致做法:从记忆——思维(反思),从考分——创新——奇思妙想——与众不同,从知识——行动——应用(解决问题);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学的方式——学生学习,教的方式——教师教学,研的方式——校本教研,训的方式——校本培训,管的方式——学校管理这几方面转变。

7月25日下午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王玲湘作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1+X课程》的讲座。在她的演讲中我感受到了“1+X”课程的魅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一、“1+X”的内涵:“1”指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我们把原来的十几门课程,根据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学习方式整合为五大领域:“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这五大领域指向的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公民道德、国家认同、身心健康、审美情趣、学会学习。“X”指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包括学校个性课程和学生个性课程两个层次。“X”指向的是与学生个性气质相契合的核心素养,如创新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学校个性课程为学生提供体现学校育人特色的必修系列课程;学生个性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众多适合自己的多元化选修课程,包括特需课程,鼓励学生自创课程。“1”是“X”的基础,“X”是“1”的补充、延伸、拓展。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共生,动态平衡,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特色课程中,以水木秀场最为特色,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我展示平台,二、学习方式:清华附小的课堂强调“预学、共学、延学”的动态三环节。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共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提高。延学——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实现核心素养的自我建构。

三、感想:

1、新生入学教育,学校可以统一规范新生入学习惯的养成教育,统一要求,利用开学第一周加强教育;

2、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研究,整合教学;

3、加强我校特色少年宫课程的挖据与开发,形成我校有自己特色课程项目和课程体系。

7月26日上午

金梅君总裁作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小学国学教育》的讲座。她讲了国学的内容和怎样在中小学开展高效有趣的国学教育。我校根据实际,可以利用中午辅导课让学生读国学,也可以在少年宫开展国学班,让国学教育落地。

7月26日下午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作了题为《六年影响一生》的讲座。刘校长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从分享自己非常欣赏的教育家开始了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六年影响一生的诠释。讲座从价值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四个视角深入的诠释了谢家湾小学的教育战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诠释了谢家湾小学的教育追求——天天快乐,健康飞翔。

在她的讲述中,大家了解到,在九龙坡谢家湾小学开学后,孩子们发现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思品、美术这些课程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变化的不只是课程表,还有时间。这五类课程,全在上午教学,下午,全校学生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上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上学第一天,孩子们在音乐教室里学古诗词,下午,有的孩子就进入了厨房般的教室学习烹饪。放学时间到了,有的孩子还不愿意回家。这五门课程被称为“小梅花”,而设计者就是刘希娅。

刘校长以孩子的立场、孩子的体验和孩子的成长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以“自信、自尊、自觉、自悟”作为育人目标,这样的教育理念不正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的完美结合吗?刘校长本着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初衷,带领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给孩子提供更加多元的自我展示的平台,这种“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文化是教育的一种成功典范。刘校长办学思想“从我到我们”正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讲座中,刘希娅校长重点和老师们分享自己在课程整合方面的一些观点,她认为,课程整合在国内不少小学都有一些探索,从先行学校的经验看,一般包括学科内、学科之间、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内容的整合,而谢家湾小学多了一项人与课程的整合,即教师特长与课程的整合。“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关键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发掘他们的特长优势,调动他们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她认为,这也是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

7月27日上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郑瑞芳校长作了《七彩教育伴师生幸福成长》的讲座。郑瑞芳校长的报告是她从心里流淌出的报告,充满了她的教育激情、教育智慧、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她从七彩教育的丰富内涵、追根溯源、幸福实践、独特意义来全面阐释七彩教育办学思想与实践成果。七彩教育成就多样化的教师、多样化的学生一个美丽的梦。其中又从七彩环境成为师生多样化成长的天地、七彩德育成为师生多样化成长的基石、七彩课程成为师生多样化成长的途径、七彩社团成为学生多样化成长的舞台、七彩评价成为师生多样化成长的动力、七彩文化成为教师个性发展的源泉来论述七彩教育的幸福实践,凸显人大附小教育家办学的独特魅力。

一、七彩课程:学生多样化成长途径

在郑瑞芳校长看来,学校七彩办学理念要依靠课程实现,课程是途径,是跑道,七彩课程是实现七彩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孩子爱学、乐学、会学,学校秉承“学习是好玩的事情”的七彩课程理念,探索实验了“让课堂高效起来,让课程丰富起来,让作业可爱起来,让考试轻松起来,让学习好玩起来”的七彩课程教学思想。

二、七彩社团:学生多样化成长舞台

郑校长认为,社团建设是继学校课程建设的另一条隐性的生命线,是学生在课堂以外通过兴趣爱好追求个人理想的另一座自由的舞台。

学校七彩社团秉持“让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点”的理念,为喜爱艺术的学生成立了学生艺术社团,为给孩子展示的舞台,单年举办音乐会、双年举办彩虹艺术节;为有体育特长的孩子成立了以乒乓球、足球等为特色的传统项目学生体育社团,单年举办阳光体育节,双年召开小小奥运会;为喜爱科技创新的学生成立了科技社团,培养了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三、七彩评价:学生多样化成长动力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学校教师们进行了评价改革的探索,尝试改变单纯以学科成绩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业评价,而是多元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面,教师也不只注重书面考试,而是探索多维评价方式。

四、七彩文化:教师个性发展源泉

“幸福的团队滋养幸福的教师;创新的团队促成创新的教师。”打造一支具有高幸福指数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是她始终不懈的追求。

学校积极为教师搭建创新和提升的舞台。在“创建师生幸福成长的理想校园”的办学目标下,确立了“在附小,只要有梦想就能实现”的工作文化,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营造“家”的氛围,教师办公区内设教师阅览区、休闲区、教学资源区。

五、学习感悟:

1、尊重个性,关注差异。让每一个生命独特绽放。注重多元培养、挖掘多元潜质、筑就多元梦想、创造多元文化、成就多元发展、促进多元成长、满足多元需求。

2、不是管理教师,而是引领教师。制度的制定:每个教师说——再汇总——再讨论——出制度。体现民主管理“以师为本”。

3、假期作业作业个性化。(作业可爱)你想研究什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意识。评价方式以汇报为主(开学要作全班汇报)。培养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4、考试评价个性化。设置闯关考试,分层考试(让考试轻松起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教师创造一门属于你自己的课程。特色课程成就特色教师,使他们在课程创新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感、成就感、幸福感。

6、看课堂。一堂课是师生共同成长。课堂中具备“四声”:真诚的欣赏——掌声;身心的愉悦——笑声;求异的思维——质疑声;批判性思辨——辩论声。

7、七彩社团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个性化发展。总之,这次北京之行,收获良多,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学校与学校的差距,期待在以后的工作中,与学校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改革创新,使我们更好的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学习心得成长与感悟

成长与感悟当我随流下车,就开始打量着这个我将生活三年的城市,陌生,有些茫然。报道的流程,终于在一片忙碌中完成,期间学姐们的帮助使我感受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我打量着......

学习心得与投资感悟

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的“微言微语”邱国鹭: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注册金融分析师(CFA),1999年开始从事基金业股票投资研究。曾任美国韦奇资本执行副总裁、合伙人,奥泰尔领航者基......

北京学习心得

北京学习心得体会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遇。非常有幸,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一睹了名师的风采,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

北京学习心得

第十届全国校园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研讨会 -------- 学习心得在这金秋十月,感谢校领导给我机会,能有幸与熊老师一起前往北京参加“第十届全国校园传统文化与文明礼仪教育......

北京学习心得

北京学习心得倪邱中心学校田少华2013年11月12-13日我们一行四人开始了在《中国教师报》支持下,在北京陈经纶中学(本部校区),参加了以“加强教研组和学科建设,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和......

下载7月北京学习心得与感悟word格式文档
下载7月北京学习心得与感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