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情备忘录读后感”。
观《国情备忘录》有感
很荣幸,在最近几周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堂上观看了中国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曾经的我只能算是一个无知的热血青年,盲目爱国,却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国情。观看了此片,我对我国国情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虽不算深入,但是我仍然很庆幸我了解到了那些我不知道的知识。它让我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中央电视台组织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成就,就国情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如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进行客观阐释与解读,是一部国情教育的好教材。这部纪录片以实事求是的立场,客观描述了我们的国情,把认识国情摆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国情是我们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所必需直面的现实,而对国情的认识也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力量,振兴民族的关键。
下面通过对影片的观看,我来谈一谈我对我国国情的一些认识。
首先谈一下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发展。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同样是中国前进步伐的有力保证。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像19世纪末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20世纪七十年代的韩国,以其经济奇迹而令世界瞩目。3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幅高达9.8%,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1978年仅为1.8%,到2008年已提高到6.4%。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07年猛增到21737亿美元,增长了104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4140元,年均增长7.5%,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4000万人。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 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但是农民收入总体上仍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们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比如不断攀升的老龄化人口、步步紧逼的耕地红线、人均占有量低的煤炭等资源,就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民生问题。
然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人口问题,前段时间进行的全国范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超过十三亿,逼近十四亿。巨大的人口压力是我们所有公民不得不面对的基本国情。我不能妄加评论说我国现在的人口现状是以前的错误理念所致,因为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现在,战争的阴云不再那么浓厚,我们发现我国的众多人口成了发展的巨大压力,但是抗战时期,没有那些为了我国解放事业勇于现身的千百万革命先辈,我们怎会有几天的幸福生活。仅仅依靠策略和小米加步枪吗?不行的。但是,当今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地球已经将要承受不住这么多的人口了。关于人口基数大导致的众多问题我就不过多阐述了,我认为要解决我国当今人口问题,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经过三十年的调整、磨合,在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理解了人口控制与国家前途,与自己生存质量的关系。多年的计划生育在控制我们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使中国的经济变革处境更为宽松,也让中国人前进的步伐更为从容。然而,即便我们保持现在的生育水平,人口规模的压力依然存在。未来的二、三十年,我国的人口总量每年还会以800万到1000万的速度惯性增加。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4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这意味着,在此之前稍有放松,中国人口规模依然很可能会突破16亿的承载极限。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第二,将我们人口众多转变为人才众多,在保证人口稳定低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要通过其他方法来减小我们的压力。众所周知,我国教育水平还相对落后,高素质人才还相当匮乏,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重大缺口。我国需要继续加强科教兴国的力度,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培养更多该素质人才,为我国发展贡献更加巨大的力量,拉
动我国发展速度,例如,可以通过研发新型高效环保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等途径来解决我国因人口问题引发的能源危机问题,等等。
再来说说我国三农问题吧。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成为我国发展甚至存亡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将要达到10%左右,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特有的性质,我国农民人口仍然占到60%左右。由于环境的破环,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建筑用地的膨胀,还有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盛行,导致我国本来就人多地少的现状更加严峻,农民无地可种,增产不增收等都是我国面临的巨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民变身为农民工,因此,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从根源抓起,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问题,把土地还给农民,我并不担心因此会使城市房价变得更高更离谱,城市缺的不是土地,房屋,缺的是良心,道德!无论无何保证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在此前提下还要提高耕地质量,多年的耕种,化肥农药深入土壤,破坏了土地肥力,我们要爱惜土地,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环境的同时又得到自己需要的粮食。第二,解决农民离开土地外出务工的一系列问题,每年的春运足见农民工队伍的浩大之势,因此,他们的问题也成了国家的问题。我想,他们要求的并不多,能够保证有合理的工资待遇,不欺压农民工,压低工资甚至拖欠工资,给予合理的安全保障,出现工伤问题时能得到政府支持,保护自己权益,也许,仅仅解决这两个问题他们就会心满意足了。
最后说说我国资源状况。“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经典写照。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创立了有据可考的最早记录:“受报收功,极炽而丰。物众地大,孽芽其间”。从中国资源的总量和数量上看,中国的家底很厚。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配得上富饶二字。我国有170多种矿产资源,有不少矿产资源在世界排名中毫不逊色:我国煤炭可采储量占全世界11.09%,在世界排名第3位;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4490亿立方米。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4位;我国钨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5%;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80%;锗储量世界第一,占有量达50%;钼储量世界第二,占有量达24%。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家底厚实。但中国的资源还存在诸多软肋,无论是在数量分布还是质量水平上,远远低于人们的乐观预期。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资源消耗总量超过任何一个国家,在巨大消耗的同时,我们还存在可以水平低,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同时,我国还面临着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人均数量。再大的数字,用13亿做基数来除,都将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人均煤炭可采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62%;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6%;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6.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地大物博应该退出中国人的思想了,也应该退出世界人的思想。中国的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人均的绝对不足。从全国来说,资源都处于不足态势。工业化速率,终于让我们反身自问:尊奉了千年的“地大物博”,是真相还是美丽的误会?这个答案我想大家都知道吧。关于缓解这一状况我也有自己的想法。首先,科学规划工业发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其次,严厉打击能源浪费行为,保护仅有的自然资源。再次,提高能源利用率,更大限度的利用能源的潜力。最后,发展新能源,寻找对环境破坏小,能循环利用的新能源来替代现有的不可再生能源。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拙见,不深入,也可能并不正确,但是这只是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以后的一些感想,一些看法。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粗略地学到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判断经济形势的方法以及对经济的认识。《国情备忘录》这部短片更是从国家的高度让我......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对我国的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有所掌握,了解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自己一路前行摸索出的一条结合我国国情实际......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今天,我观看了由中央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国庆备忘录》,它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在毛邓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后,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这部影片主要描写了中国民生和中国人......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国情备忘录》观后感:中国的自信《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