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王海_弟子规孝篇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7 01:45: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王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弟子规孝篇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的学习在近些年来十分热门,而且我所在的高中也学习过。并部分观看过钱文忠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解读《弟子规》。根据钱文忠教授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中自序得知,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当时高中所在的学校也是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重点而学习的。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视频上看到到钱文忠教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字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而大学再次读《弟子规》和仔细研读其中的意义,发现《弟子规》的火热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表现了当代人对以往的传统的重视和继承观念。

以下是我《弟子规》的理解。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是根据圣人孔子的言行规范而编的书,做人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与兄弟姊妹和睦相处。其次在生活中要对大家博爱,要讲信用,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多余的经历,就学习更多的知识。

“入”主要相对家庭内部而言。通常来讲,人的成长首先从内开始,没有内的呵护、温暖与无微不至、无私亲情的辛勤付出,人是不能存活下来的。当然也就谈不上后续成长。我们当然没有理由不“入则孝”,对家庭内父母及其他有恩的长辈都不能恭敬与孝道的话,都没能够应尽责任的话,此种人的人生枉为人、不是人。也必然于社会无益。所以我们在家靠父母,也必须要敬孝于父母!要给父母及其他有恩之人以恭敬孝道,此孝不仅是写在纸上、读到书中,更应该是要刻在心中,从小做好,养成孝敬父母及长辈之习惯。以孝为主要修身完善我们的人生。

〈出则弟〉

“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处外面的时候,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出则弟”与“入则孝”相对应,一入一出,一内一外,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家兄弟姐妹恭敬友悌,引伸出外同辈间也要恭敬友悌,相互温暖、相敬相爱,相互支持帮助宽怀。人总是要“出”的,无论我们是大富大贵,还是贫穷。在家为“入”是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小辈。家外“出”则有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则,有老师、同学、朋友,有如我们父母辈的前辈、有如我们兄姐辈的年长同辈,也还有比我们小的小辈。我们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要做到长幼有序,做个有爱有友悌之人,做个尊重他人之人。行事过程中不可以仅仅考虑自我感受,有很多时候我们是要把方便让他人的,特别是要遵守公共利益与善良规则。

〈谨〉

它告诉我们自身这个态度,也是属于居家生活的一些细节,我们同样要特别的留意。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凡事谨慎、细微、不马虎,对处事生活态度来讲无小事!《弟子规》在“出则弟”之后讲“谨”,人是需要严谨、细致、谨慎的,因为现实中人生毕竟不可能是梦幻、游戏的虚拟世界。特别是在家庭以外,严谨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谨教我们在对待外物、外人时要多多考虑他的因素,看清自我;多与人,少于己;对外恭谨、周全、不马虎,对己严律;凡事讲究留有余地,有余地则有调适的空间,不会是死角,这样才不致于伤害外物、损害外人,最终自己也是受益无穷的。人有信,你的心灵是安适的,可以正确看待名利、誉乐、善恶,真真正正内自省,切实处理好自身的内在与外表、长远与短期、荣誉与过失、思齐与内省关系。我们内心真正有心向善并强大起来。

〈信〉

人无信不立,讲信用诚实。于小于近于投机可以不讲信,可是从大处从长远从整体而言,万不可失信。人有信,才能心安理得,才可以正确看待名利、金钱、善恶,真真正正做到自省,切实处理好自身的内在与外表、长远与短期、荣誉与过失、思齐与内省关系。我们内心真正有心向善并强大起来。

〈泛爱众〉

泛”就是广泛、普遍、宽阔、广博的意思;“爱”就是慈悲、爱心、怜悯、同情的意思;“众”是众人、苍生,还进一步拓展是世间万物。最普遍、最普通、最真诚的去怜爱世界的万物苍生。我们特别是要换位思考,特别是当我们处于高处的时候,如财富显赫要有仁爱之心,更该有社会责任心和家庭责任感。我们要去恶扬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从爱众中获得人生快乐。有时在网上有听说开宝马车的一不留神被自行车擦伤车的外观,结果是开宝马的大肆呈威、不依不挠、大有将对方打压得甚至到危及生命程度,这就是刻薄,哪有一点泛爱众哪怕是一点点的怜惜之情呢?

〈亲仁〉

亲仁就是要我们去亲近知识,亲近好师长,即亲“仁者”,因为仁者无敌嘛。我们一生中即使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最忠实的好朋友。这样,好师长就陪伴我们整个人生了。人是群居与群处的,人的成长中总要学习书本、他人经验与知识的,社会

是一个大系统,人也是五颜六色的,我们成长中的人以及成年社会的人要善于取舍、分辨好

坏,从善如流。亲善的知识、亲善的人、获取善的言行与规范。德高望重如是也。

〈余力学文〉

人要不断的提升,提升自己的内涵,就要好好的用功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有空暇的时候,应该把空暇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这告诉我们,在求学与读书方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才会学得好。

总结

《弟子规》全文内容可以概括为“总、孝、悌、谨、信、众、仁、文”八个方面。“总”,即书的总叙,总要义,总纲领;“孝”,突出在家庭内部晚辈对长辈上,要有恭敬孝心;“悌”,表现为父母长辈外同辈间友爱、情义,也拓展到对外同辈友爱,也叫友悌;“谨”,谨慎、严谨,谨言慎行,表现在处事上;“信”,诚实信用,讲话守信,人无信不立;“众”,讲爱的范围,是广泛的、广博的,众生全面的,普世价值的;“仁”,这里讲是我们要亲近仁者,即亲仁,爱仁德之人,珍惜遇到的良师益友,铭记圣贤典籍教诲,从亲近善的知识中受益人生,它亦是我们的最好良师;“文”,学问、文化、思想,能力、智力许可则可以更深入于文化思想学习与做学问,同时也要求闲暇时间不可空虚度日,要抽闲暇时间多读书。

弟子规记忆王

弟子规记忆王幼教加盟就加中国科学院中科先行幼教联盟,王维教授经过三十年潜心研究发明了全息记忆法,并随即出版了一整套关于全息记忆法的教材,《弟子规记忆王》就是其中之一。......

小天使海蒂读后感王碧玉

《小天使海蒂》读后感五(3)班王碧玉前段时间,学校举办了购书活动,而我听了兴奋极了,拿着钱去了大操场,而我的目光却转移到了一本《小天使海蒂》这本书上。这本书第一眼看上去就很......

《教师礼仪》读后感 王海芹

《教师礼仪》读后感王海芹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教师礼仪》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礼仪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礼仪,是社会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是自然和谐的美好结晶,它展示了社会......

王海论文

论“王海”打假对社会有利还是不利谈到王海,大家不得不把他与“打假”、“知假买假”等词联系起来,他的事迹想必每一位消费者都耳熟能详。想到一些欺诈消费者的黑心商贩经王海......

王海现象

1993年10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该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下载弟子规读后感,王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读后感,王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