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众哲学》有感1000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众哲学读后感”。
读《大众哲学》有感1000字
蒋安兰 通信141
2学习马克思主义就绝不能绕过哲学这个话题。马克思在谈到德国人民的解放时,曾用非常明确的语言指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这个比喻非常精辟地说明了先进哲学的巨大社会功能。真正的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思想解放的强大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和灵魂,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哲学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高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故作神秘,哲学本质上是属于全体人民的智慧,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它产生于实践,也应该而且必须由广大人民来掌握。因此,哲学不应该只通过艰涩的语言来表达,哲学的通俗化、大众化我们需要提倡。艾思奇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从走向社会的第一天起,就自觉的选择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武器批判旧世界、开创新时代的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工作了一生,战斗了一生。他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比如说这部《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先生在他24岁时写就的,是中国学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开山之作。
《大众哲学》揭示哲学的踪迹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找到,哲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之所以神秘,主要还是因为他被唯心论者加上了一重神秘的迷雾,要打破神秘,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同时也要研究最进步最正确的哲学系统,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哲学中,愈更深刻地认识到最切实的、最不神秘的事物本身的真理。
艾先生告诉我们哲学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根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获得正确的哲学。本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哲学的主要任务和指导作用,以及我们如何运用哲学解决问题,进而改变世界。
按照人类对生活的见解可以把人分为四类:厌世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宿命论者、享乐主义者。而从本质上看无非两类,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谓二元论,不过是将唯心论和唯物论接连一下,并非是什么新的东西。而无论唯心论还是二元论,作者多次强调它们最后都会走到宗教的怀抱里去。人类认识唯物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国十八世纪的唯物论是机械的唯物论,它只承认数量和位置的变动,后来被十九世纪以黑格尔为首的客观的唯心论打败。新唯物论不只承认数量的变化,也承认性质的变化,于是它打败了客观的唯心论。
我们对于物质的世界,由实践证明它具有两大特点:独立在人的心意之外;能自己运动变化。而物质的运动有一定法则,我们要认识这些法则,并利用它们,才能做有效的斗争,化干戈为玉帛,将不利转为有利的条件。
在认识论里,艾先生将人的认识与照相机类比,它们都是反映外物的形式,但他们又是明显不同的,因为人类的认识除了感觉外,还有想象和理解等等的作用。认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不可知论者主张我们不能够认识到外物的真相,而唯物论是主张可知论的,即我们能认识外物,认识不是一次马上就成功,而是一步一步地更加完全。很明显,不可知论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会滋生人类的惰性,我就觉得它和宿命论是一对孪生兄弟似的;而可知论是会引领我们一步步愈加完善对世界的认识,尽管这种认识是无穷无尽的,但在对“认识”的不断探索中,也一定会逐渐完善我们自身的,提升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大众哲学》读后感从前哲学给我的感觉就是太过于深奥,使人太难以理解。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可是当时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了......
《大众哲学》读后感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
读《活命哲学》有感在中国人的活命哲学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好像很有道理,中庸之道似乎大行其道。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先生在《活命哲学》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活命哲学:“没心没......
心得体会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它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总结应注重主题思想,突出重点,提炼核心,避免内容过于冗杂。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总结和概括,以......
《大众哲学》读后感1000字——工程本172 滕思卓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一直以马克思主义,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起先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