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 读后感_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读后感 时间:2020-02-29 02:27:1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当代艺术 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理论》读后感

读过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抽象也很是枯燥乏味。似乎是自己的肤浅,没有多的学问去对此反驳,也许自己根本没有必要去深的了解这些关于时代关于风格关于许多不需要那么多人争执的文字词语和对艺术的描述的问题上。艺术的发展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论家在边上指指点点更不需要他们规定下什么条条框框来约束艺术的发展。

读过此文章我也被无意识的带到比人的理论框架下,为自己去说别人的话。当代艺术中国只是唯唯诺诺地跟着西方,很多情况限制了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的发展。重要的是了解别人、对比自己。少去搬弄的西方的新名词,仿佛高深的学问是用繁复的名词来修饰,让研究的人都对自己产生一种不理解,更何况我们跟着人家后边,气喘吁吁倒是必然,摔个跟头更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研究就不要跟着自己受累,让读者也跟着受累。了解西方不要胆怯,要虚心的学习,同时要努力的发现自己(同样适合我们现在,学生和老师在一起研究,不要去畏惧老师,不要怕自己不足,只要自己虚心的去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现在的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东西,是因为我们自己把自己蒙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现代艺术结束之后,自然就是当代艺术(也被称为“后现代艺术”)的开始。我们在了解这样的分期时,同时也应该知道,分期是为了书写历史的方便,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并不就意味着到l 860年时,古典艺术就消失了,或者到l960年时,现代艺术就彻底终结了。直到现在,不光现代艺术还在,古典艺术也一样可以存在,只不过它们已经不是主流了,而是作为一个品类存在了。时期只是便于我们在看文字资料所不被迷混,其实这样的时间间隔对与研究艺术论起到一定的作用罢了,他对艺术的发展并没有丝毫的阻隔,只是对人们的看法和思想起到一定的引领或向导。其实指引的的方向还不知是对是错,只是其中强加了研究者的条框。通过文章的介绍了解西方对古典、现代、当代艺术有这样的描述“古典艺术的特征是写实,美学定义是美。它是一项集体主义的宏大事业。现代艺术的特征是脱蕊写实而走向变形抽象,自由地创造各种个性化风格。因此它的美学定义是个性——从发展艺术家的个性,到强调艺术自身的个性,即让艺术独立。而当代艺术的定义却不能用三两句话来打发,因为它实在是边界模糊,而且手段任意,它不仅没有一个属于自身的风格,也不存在共同的美学主张。”

文中提到了德国学者贝尔廷的关于当代艺术的看法,艺术史是缺乏质疑的,在中国因为少更是缺乏。艺术的观念非常限制人,艺术史的模式也一样限制人。他指出,我们一向接受的艺术史,主要是来自一种观念,即一种对于事情的解释方式,它为了维护自身的框架,会变得越来越脱离事实。这一点还是应该多的引起大家的注意。历史的叙述和艺术的观念推动下,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枷锁般的将人们的思想禁锢在一点的模式中。进而,“艺术史的原则被运用于艺术的理论,结果是艺术理论一旦不符合于此,就引起麻烦。”贝尔廷认为:古代和现代在艺术上的这种循环,纯属编造,它好像是完成了历史的证明——艺术的发展已经在古典时代被发现了,而且可以被后来人再发现,古典成为美的法则的视觉现实,它不能篡改,因而是绝对的。如果后来的艺术不能落实这个法则,那么那种艺术必定是不好的。这也正是我们所被迷惑的。

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区别在文中有很透彻的解释,前者尽可能的去避免平面化,突出三维的空间和严格的结构和科学的颜色;后者却恰恰相反努力地做着平面,夸张的色彩。在艺术史中也同时带入了他们每个鼎盛时期的框架,与其说艺术史是为研究当时艺术还不如说是艺术史是为满足一个历史框架为艺术专门设计的。贝尔廷基于历史的研究向我们指出,“现代主义在传统中的根扎得太深,因此,它所具有的长处是无效的。无论我们情不情愿,我们都是在面对西方艺术普世价值的消解,历史的断裂。”现代艺术因受难而转化成正面的文化代表,由它来标识出一个野蛮时期(战争)的结束,一种文明秩序的恢复。所以现代艺术在那个时期被称为胜利的艺术,成为英雄的角色。由现代主义者发起的对于资产阶级文化的攻击和挑战也破产了,因为资产阶级文化一旦死亡,前卫艺术的对手就消失了,前卫也一样无法生存了。对于高尚文化的争执现在也失去了意义,因为现在是大众文化的汪洋世界,每个人在其中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最后,历史在同样多样化呈现和可延展性中,也失去了它的权威。这也同样意味着艺术史不再是我们历史文化的领头形象了。

现在已经步入全球化,艺术史也在发生着变化,他不在延续以前的模式(言行总是不会一致)我们所说的艺术史其实是关于欧洲艺术的一种叙述史,这种以欧洲为主的艺术史,无视其他国家的身份和形象,这个做法现在已经在各处引起了矛盾。艺术史曾长时间地集中于考察和描述风格,并且由此产生一个幻觉,认为这个途径能够理解历史的合理性。当它把这个领域越是开放出来,它就越难把众多的现象和问题集中在一个议题(风格)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多元化不断地将历史改写,那种老套的东西似乎派不上多大用场。任何一件作品,它都会被来来去去的艺术观念赋予不同的解释,它会面临被接受或者被

拒绝,它不仅面临同时代的竞争,还会对后世产生影响。单独作品本身有这样的作用,那么线性的风格进化就不再具有权威性了,人们是和每件单独的作品相处,而不是和风格相处。

这就是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写到这里我都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还是认为艺术设计不是限制艺术发展要记录和去分析艺术,史只能走在后。

2010.10.24

当代艺术策划书

“交换意见”2011当代艺术展当代艺术面对各种诠释,自身彰显的价值判断源于艺术家的各行其道,“交换意见”传递艺术家情感通道的远方景象、赏析“通道”四壁记录的生命图式,分享......

当代艺术的特征

当代艺术的特征对于当代艺术的特征这个题目的理解,在现在来说,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看法。近几年来,每一次的研讨大会,无论是对中国画、水墨画......

当代艺术的审美形态

当代艺术的审美形态当代艺术从时间上说,美术史对“当代‘的时间界定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从这个时期开始,伴随国际主义艺术阵营的兴起,艺术史上发生了激进的变革。原本被顶礼膜......

湖南当代艺术生态考察报告

 湖南当代艺术生态考察报告刘洵发表于 2009-06-12 13:17:37阅读 1010 次 评论 14 条 所属文章分类: 艺术批评湖南,古属荆楚管辖,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域处在洞庭......

**成当代艺术圈潜规则?

**成当代艺术圈潜规则?3月初在苏富比春拍上祁志龙的一件作品被质疑有人**,才致使出现艺术家本人”看走眼“的情形。那么,艺术家创作是否真有人**?**的作品是否有收藏投......

下载当代艺术 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艺术 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