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瑟罗_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奥瑟罗读后感”。
轻信大于悲——《奥瑟罗》读后感 哈姆雷特的复仇因为自己太过犹豫而害死了自己,而奥瑟罗却因为太过于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而最终失去了自己那份纯洁的爱和自己的生命,当我看完《奥瑟罗》这部悲剧之时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不知道像奥瑟罗这样一个英勇之人为何会让伊阿古这样一个小人而玩弄于手掌之中呢?周围的人个个都对他很尊敬,不免感叹伊阿古这种真小人的武装之术是如此的高明与成熟。这部悲剧讲的是摩尔人奥瑟罗和威尼斯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相爱,最终得到元老们的同意,跟随着奥瑟罗到塞浦路斯岛去为祖国的和平而战,祖国虽然借助上天的安排不费吹灰之力胜利了,但他们自己的命运却没有得到圆满的结局。奥瑟罗虽是英勇之人却也具备全人类的弱点太过于轻信于别人,在伊阿古的调最终
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爱人和生命。
在这里给人印象最深也最痛恨的人非伊阿古莫属了,伊阿古这种阴险毒辣之人,具备了人性的所有恶习,他因奥瑟罗把副将之位委任给了凯西奥而对此怀恨在心,更可恶的是他轻信了谣言,认为自己的妻子和奥瑟罗、凯西奥都有一种见不得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正是因为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要报复所有人,可是他的报复不但想让别人失去现在所拥有的更想让自己得到足够多的名利,可是他最终损人利己,葬送了自己的所有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伊阿古这种人不管古往今来都是无法逃避的,在我们的周围同样有着不少这样的人,本以为他们都是多么纯洁、善良、友善之人,可是到头来把自己也给出卖了都不知道。虽然伊阿古这种人可恨,是万人唾弃的卑鄙无耻之徒,可他们的身上也不免有可敬、可学、可怜之处,说他们可敬、可学之处是他们在表面上能够得到他人的尊敬,别人能够以诚对待他们,他们做人的圆滑不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吗?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用心去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抓住别人的弱点“轻信的愚人是这样落进了圈套;许多贞法贤淑的娘们儿,都这样蒙上了不白之冤!”以此来作为自己的筹码去为自己挣来利益。他的可怜之处便是整天活在谎言之中,以一谎来遮百谎,甚至是欺骗自己最亲的人,活在面具之下没有真实的自我,活在恐惧之中,甚至是不会睡个安稳觉,每时每刻都在算计着别人,可他们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把自己算计进去了。
他们变成如此还有便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人(主要的是亲人)的忍让,如伊阿古之妻这样的人“我那古怪的丈夫向我说过了不知多少好话,要我把它偷出来„„究竟他拿去有什么用,天才知道,我可不知道,我只不过为了讨他的喜欢。”就是像这种无知的女人就更加塑造了伊阿古这种人。这种人的弱点是心小如针眼而且还疑神疑鬼,对自己身边的人包括最亲的人都不会相信,把自己置于圈外水深火热之中,自己没有
能力得到的东西别人得到了更是对此恨之入骨。
故事中最无知没有头脑、没有主心骨和最无辜的人应该属罗德利哥这位绅士了,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得到失去的爱人任由伊阿古来摆弄,最终是钱财散尽还毁了自己,像他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多有的,在这激烈斗争残酷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自我,为了得到虚无渺茫的东西任由别人摆布充当别人的傀儡,让自己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而他们却觉得自己活在别人的安排之下是一件轻松快乐之事,并没有因为失去自我而忧伤,可是我们生来在这个世上就应该有我们自己的个体和精神,我们要为自己而活,不
能成为别人的傀儡,不然的话到头来是悔之晚矣!
奥瑟罗虽为主人公,可是这个主人公并没有他应该具备的那种自信与观察的优点,他太过于轻信别人,是他在战斗中确实是个勇士一个多谋的指挥官,可是他缺少与别人沟通,缺少对人的理解,他那种豪爽的性格只能适合于兵营之中、战斗之中,并不适合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之中,他缺少去理解、摸清琢磨别人的耐
心,这也说明了这个人对自己、对最亲的人缺少信任,更是说明这个男人的心太过狭小,理智无法抵制自
己的冲动和虚荣之心,他轻信于伊阿古,是因为伊阿古掌握了解了他的性格。
苔丝狄蒙娜这个女人的死说明了这个女人的贞烈为了自己的名誉与清白而死的,可是这样就真的能够说明她对爱情、丈夫的忠贞吗?有的说她的死代表了女人的反抗,这种反抗又有何用呢?她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气死了亲父,她能够为自己心中的那份爱而反抗家庭的压力,我佩服,最起码她活出了自己,也说明了她的固执与刚强,可是她临死之时我相信她是失望的,是心灰意冷的,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片真心和忠贞不二的爱情,当初自己所爱的人,现在自己所忠爱的丈夫却对她不信任,死在不明不白的剑下,直到最后还
在维护他的权益与荣誉。
在爱情的面前有多少男女为她折服,有多少男女因为她而悔恨终生,又有多少男女因为她而迷失自我,有人说“爱情是失去理智的东西”,有的人因为爱而成全别人,有的人因为爱而伤害别人,有的人因为爱而葬送了自己,可是爱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会让人不知所云吗?我觉得苔丝狄蒙娜死得太不值了,要想为了维护女人的贞洁爱情并不一定要死,死也会招来别人的冷言冷语,只能把自己的贞洁掩埋、把真相掩埋,那我们为何不反抗呢?自古以来男尊女卑是更古不变的,可是我们女人真的卑吗?我想不是的,我们女人在自己的精神领域里应该是更高于男人的,只是为了息事宁人给男人尊严罢了,如果要真的要来分个尊卑的话,那结果还不以为然呢!男女之间、人与人之间在一起应该要有最起码的信任,夫妻之间的生活和爱情更是需要经营的,出了问题并不是单方面的责任,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不想给
自己招惹来麻烦,可曾想过有些责任扛下来总比推卸来得轻松呀!
其实这部悲剧之中最大的弱点就是太过于轻信别人,这也是我们现代人的最大弱点,就算明知是空穴来风是假的却也逃脱不了。就拿现在的娱乐圈这个是非之地来说是最明显的,人多嘴杂之处,有的人为了自己更红更牛而造他人的谣甚至自己的谣,而那些粉丝们会因为自己的偶像被语言的伤害而郁郁寡欢,大发雷
霆,为自己的偶像抱不平,这难道不是明显地过于轻信别人吗?。
“人言可畏”有多少人毁于、死在那些言论之中,“一语可以兴邦,亦可丧邦”我们又何必太过于在意别
人的言语呢?我们只要活得问心无愧,活得自在就应该活出自己来不必在意他人。
《奥赛罗》读后感
邓威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中山大学
对于《奥赛罗》中爱情的赏析
苔丝狄梦娜与奥赛罗的爱情在第一次看这部剧时并不怎么显眼,但当自己再一次去看并将他们俩关于爱情的话总结起来之后才发觉这种爱是多么的不平凡。尤其是苔丝狄蒙娜,尽管伊阿古一直在在背后给她抹黑,却丝毫不影响她在观众中圣洁的形象。她的爱情观的确有几分超越世俗,这一点在第四幕最后一场中与爱米莉亚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她眼中爱情已经超越整个世界,她宁愿对自己的丈夫忠诚,保持自己的贞洁也不要整个世界。
虽然爱米莉亚在自己‘高谈阔论’中将妻子的堕落归咎于丈夫的过失,并为妻子‘偷情’罗列出几个‘充分合理’的理由,但苔丝狄蒙娜依旧坚持自己观点,最后还是说“愿上天监视我们的言行;我不愿以恶为师,我只愿鉴非以自警!”
只可惜苔丝狄蒙娜最后死于不幸,但奥赛罗最后的自刎和临死前的那段话让我们再次感到了这种爱情的神圣,奥赛罗的死向
世人表示这种爱情是不能玷污的,他宁愿用死去换回对苔丝狄蒙娜的爱情的肯定,或许这样超越世俗的爱情也只能用这样的悲剧来宣扬,这这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方法类似,用悲剧性的结局换回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家族的和解,从两敌对家族的和解来反衬爱情的伟大!
虽然全剧对苔丝狄梦娜花的笔墨不多,但她的人性美却依旧让人印象深刻。她临死前,当爱米莉亚问及谁杀她的时候,她回答说:“没有谁,是我自己。再会吧;替我向我的仁慈的夫君致意。”说明她依然爱着奥赛罗,正如她之前说过的那样“我是那么得喜欢他,即使他的固执、他的呵斥、他的怒容在我看来也是可爱的。”
她的这种人性美确实震撼了奥赛罗!在爱米莉亚问及谁杀死了她的时候,奥赛罗先是说:“啊!她怎么会被人杀死的?”“你听见她说是她自己,我没有杀死她”他并没有直接承认,为什么呢?他似乎在害怕什么似的,可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又害怕什么呢?这说明苔丝狄蒙娜的最后一句话已经颤动的奥赛罗,使他朦胧中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有点感到害怕以至于一开始没有直接承认,之后才承认说“她到地狱的火焰里去,还不愿说一句真话。杀死她的是我。”。这就是苔丝狄蒙娜的爱情的力量与美丽的人性。
凄美!是我对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之间爱情的真实感受。回味着他们这段短暂的爱情之旅,荡漾在耳边的是苔丝狄蒙娜的那支凄凉的杨柳歌,浮现在面前的是奥赛罗临死前与苔丝狄蒙娜的一吻„„
关于《奥赛罗》这部剧主题的探讨
首先我并不认为这部剧的主题与种族问题的讨论有多大的关系。对于奥赛罗的持有负面观点的人其实全剧中只有三人:勃拉班修、洛特利哥和伊阿古。至于洛特利哥,他对奥赛罗的恨完全出于奥赛罗‘抢走’了苔丝狄蒙娜,但当然还有从‘审美’角度出发的对奥赛罗肤色外貌的反感,但是洛特利哥并不曾与奥赛罗有过往来,加上作为‘情敌’的身份,他对奥赛罗的观点对于主题的讨论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是从威尼斯的官兵等接触过奥赛罗的人的言语来看,威尼斯人对奥赛罗并没什么反感,反而是很敬重的,这一点可以从第二幕第一场中几位无名官兵们的对话看出:
“迈克尔•凯西奥,那勇武的摩尔人奥瑟罗的副将,已经上岸来了;”
“我很高兴,这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总督。”
“但愿他平安无恙; 因为我曾经在他手下做过事,知道他在治军用兵这方面,的确是一个大将之才。来,让我们到海边去!一方面看看新到的船舶,一方面把我们的眼睛遥望到海天相接的远处,盼候着勇敢的奥瑟罗。”
而且,第二幕第二场中传令官的言辞中说“我们同时还要祝贺我们元帅的新婚。帅府中一切门禁完全撤除,从下午五时起,直到深夜十一时,无论任何人,可以纵情饮酒宴乐。上天祝福塞浦路斯岛和我们尊贵的元帅奥赛罗!”竟然对于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结婚,威尼斯人是以庆祝的态度来对待,那他们何有反感之情呢?
同样在第二幕,在伊阿古设计凯西奥前几位军官的饮酒谈话中有几处诸如“高贵的摩尔人”这样的称呼。所以普通的威尼斯民众并没有对奥赛罗什么反感,反而是很尊敬他。再加上威尼斯的统治层对奥赛罗友好的态度(尤其是公爵),我认为这部剧的主题与探讨种族问题并没什么关系。再加上其实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很大程度上与宗教有关,而这部剧中奥赛罗并不是异教徒,而是虔诚的基督徒,所以通过的奥赛罗去讨论种族问题也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时就会有一个疑问,竟然大家都不讨厌奥赛罗,为什么唯独勃拉班修会对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婚姻如此反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为了让观众在一开始误以为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婚姻是真的坚不可摧的。一开始勃拉班修的地位和勃拉班修的愤怒自然会让观众认为:他们的爱情要完蛋了。但是观众猜错了,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在如此有声望的勃拉班
修的愤怒面前几乎毫发无伤。再加上出场时奥赛罗的高贵形象,观众可能会在朦胧中以为他们的爱情真的是坚不可摧的。这样就与后面卑鄙的伊阿古最终完全摧毁了奥赛罗的幸福形成了落差,让观众感受到这种卑鄙小人的可怕之处。莎士比亚用这样的悲剧结局来教诲世人们警惕伊阿古这样的恶人,同时也希望有情人不要一时冲动听信他人而悔恨终生,甚至像奥赛罗那样自刎而终。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虽然这部剧名叫“奥赛罗”,但莎士比亚用了几乎大半以上的精力刻画伊阿古的形象和他的阴谋。
所以对于夏夫兹伯里的这句评论:“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的婚姻是一场不般配的、诡异的而结合。基于一个骗子虚伪的自负和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女的病态幻想。悲剧并非源自伊阿古的阴谋诡计,而是主人公性格和人物关系的自然结果。”我实在不能认同,我想莎士比亚也是不会认同的。细读剧本的读者都会发现伊阿古对人心理的揣测能力之高与语言技巧之纯熟恐怕是莎士比亚别的作品难以匹敌的,已经到了让人发麻的程度。下面我们可以看看伊阿古与奥赛罗的关键对话:
伊阿古 我以为他本来跟夫人是不相识的。
奥瑟罗 啊,不,他常常在我们两人之间传递消息。
伊阿古 当真!
奥瑟罗 当真!嗯,当真。你觉得有什么不对吗?他这人不老实吗?
伊阿古 老实,我的主帅?
奥瑟罗 老实!嗯,老实。
伊阿古 主帅,照我所知道的——
奥瑟罗 你有什么意见?
伊阿古 意见,我的主帅!
奥瑟罗 意见,我的主帅!天哪,他在学我的舌,好像在他的思想之中,藏着
什么丑恶得不可见人的怪物似的。你的话里含着意思。刚才凯西奥离开我的妻子的时候,我听见你说,你不喜欢那种样子;你不喜欢什么样子呢?当我告诉你在我求
婚的全部过程中他都参预我们的秘密的时候,你又喊着说,“当真!”蹙紧了你的眉头,好像在把一个可怕的思想锁在你的脑筋里一样。要是你爱我,把你所想到的事告诉我吧。
对话一开始他比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思,而是通过一些比较反常的言语让奥赛罗自己去猜测。显然这样做是为了让奥赛罗认为他接下来的话是他的心里话是值得相信的。从上面奥赛罗的最好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奥赛罗开始‘上钩’了。之后伊阿古的言语也总是以好话在外,坏话藏里的方式讲述,谈话临近尾声的时候他还在说“凯西奥是我的好朋友—主帅,我看您动怒啦。”倘若不是从前文知道伊阿古的阴谋,我想仅凭这段对话谁也不会认为伊阿古实在说谎。说好人的坏话前总是先来几分赞语,在慢慢切入,那一句句‘精巧’的话几乎可以操控别人的思维一样,让人感觉有点可怕,那些话正如伊阿古自己说的一样‘本来就是一种毒药’,“ 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尝不到什么苦涩的味道, 可是渐渐地在血液里活动起来, 就会像硫矿一样轰然爆发。”(第三幕第三场)
这种通过语言来操控人心理技巧,在与洛特利哥的对话中表现的也非常明显,洛特利哥几次想放弃都被伊阿古糊里糊涂的说回了,最后还是按照伊阿古的话行事。伊阿古的可怕还在于他竟然还会写诗!如此披着羊皮的狼,奥赛罗又不是神,怎能不受“控制”呢?我想幸好我们是旁观者,否则我们又怎能清醒呢!
而且对于伊阿古的卑鄙奸险形象,历史上还发生过一场悲剧:在英国某地演出莎士比亚的名剧《奥赛罗》时,台下的一名年轻军官,对扮演埃古的演员恨之入骨,忘记自己是在看戏,竟然开枪打死了那位演员.当年轻军官发觉自己忘情失态后,又开枪自杀.于是,在场的观众自愿出资,将两位死者合葬在一起,并为他们立起一座纪念碑,碑文是: “这里埋葬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演员和最伟大的观众”.这也是莎士比亚的伟大!
从奥赛罗的角度来看,奥赛罗也并没有随便相信伊阿古的话,第一次谈话相当长,第二次谈话的时候他还说说“恶人,你必须证明我的爱人是一个淫妇,你必须给我目击的证据;否则凭着人类永生的灵魂起誓,我的激起了的怒火将要喷射在你的身上,是你自己悔恨自己当初不曾投胎做一条狗!”在看到了所谓的“证据”之后他依然几次与苔丝狄蒙娜谈话,且每次对话都不会简短,说明他的内心还是很混乱。
我们再来看看奥赛罗临死前对自己的评价
“你们应当说我是一个在恋爱上不智而过于深情的人;一个不容易发生嫉妒的人,可是一旦被人煽动以后,就会糊涂到极点;一个像印度人一样糊涂的人,会把一颗比他整个部落所有的财产更贵重的珍珠随手抛弃;一个不惯于流妇人之泪的人,可是当他被感情征服的时候,也会像涌流着胶液的阿拉伯胶树一般两眼泛滥。”
这句话基本都围绕着对苔丝狄梦娜的爱情来说,可见他对她的深情。而自刎前的最后一句话:
“在阿勒坡地方,曾经有一个裹着头巾的敌意的土耳其人殴打一个威尼斯人,诽谤我们的国家,那时候我就一把抓住这受割礼的狗子的咽喉,就这样把他杀了。”则很好得表现了奥赛罗对威尼斯的爱。这句话很值得品味,从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他对祖国的爱,另一方面说明了他对自己的痛恨就像自己对诽谤自己国家的人的痛恨一样,不可原谅!
再结合 其他在场的人对奥赛罗自刎的评价:“惨酷的结局!”“一切说过的话,现在又要颠倒过来了。“他的心地是光明正大的。”虽然剧中高潮时奥赛罗的形象在观众的眼中已经遭到破坏,但最后似乎有种破镜重圆的感觉。
所以对于奥赛罗,我们应该说它是真正的文明人,具有着高贵人性和卓越的品格。我们没有理由对他有什么指责,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只能怪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而,以致于敌不过魔鬼的化身„
(这学期对莎翁戏剧的学习,自己受益实在不少,也产生了一些对戏剧对话的研究中的一些看法:首先研究剧作家的想法与观点可以通过剧情设计与对话设计中了解到,这是无疑的,但是有些对话是出于剧情的需要,这样的对话不应当独立出来去分析剧作家的思想观点,毕竟剧作家先是设计好了剧情的发展,才开始设计人物的对话;但是有些对话的设计是独立于剧情发展的,如莎士比亚喜剧中主人翁与小丑或与弄人的对话,这些对话的内容就是可以独立出来分析。
另外对于通过对话进行人物心理与性格研究的时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对话是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甚至只是为了娱乐大众的消遣式对话,这些都带有剧作家时代的影子或剧作家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另外有些对话则带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如:当爱米莉亚追问谁杀死了苔丝狄蒙娜的时候,奥赛罗先是否定自己杀死了苔丝狄蒙娜,之后又承认。本来可以直接设计成奥赛罗直接承认,而且并不影响剧情与紧跟着的对话,这样精心设计的对话就可以用来研究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
《奥瑟罗》1.社会悲剧说:新的人生与社会理想遭到社会阴暗势力的扼杀,是一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悲剧,是理想破灭的悲剧。2.性格悲剧说:奥瑟罗过于单纯,而且十分轻信。他性格中潜......
冲动与多疑是悲剧的起源——读《奥瑟罗》有感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奥瑟罗》是一部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悲剧。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世纪的人对这一悲剧有......
冲动与多疑是悲剧的起源——读《奥瑟罗》有感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奥瑟罗》是一部创作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悲剧。在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世纪的人对这一悲剧有......
《我眼中的李商隐》柔和多情是你的品性,博学多才是你的名片,追求认可是你的骄傲。如纯洁的仙子一般在人间,比世人少了些污尘,多了些超然。“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你......
浅说《罗亭》汉语言文学10B 罗晓欢 104030082 最初看到书名,以为会是一本描述革命者成长的书。而罗亭是那个革命者。莫名的第一印象,毫无根据。一直到看完整本书,心里才隐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