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有感_读莫言蛙有感

读后感 时间:2020-02-28 13:24: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读后感】

读《蛙》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莫言蛙有感”。

读《蛙》有感

初次见到《蛙》这个书名,丝毫不解其意,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是一本不太好看的书,但读完后我又一次体会到不能只凭经验下定论。

先说说我对书名的理解。我认为有三层意思:一,‚蛙‛同‚娃‛,代表了初生婴儿,书中有一处描写:姑姑一天走夜路时被一池塘的青蛙围攻,姑姑说‚那天晚上的蛙声如哭,仿佛是成千上万的初生婴儿在哭‛,‚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诉、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此处的‚蛙‛暗示了姑姑虽外表铁面无私毫不留情,但内心时时刻刻因伤害生灵而备受煎熬。作者以‚蛙‛为题即暗示读者该书与初生婴儿有密切关系。二,‚蛙‛同‚娲‛,代表了繁衍,最初的姑姑因精湛的接生技术而被村里人亲切称为‚送子娘娘‛,其形象与女娲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出现的代孕公司附近的广场上,出现的许多与送子娘娘有关的活动及节目,代孕公司也与女娲有密切关系;在姑姑晚年时,她一直坚持让郝大手捏出她曾经杀害的未成形的生灵,也可以理解为她为那些生灵所立的牌位,通过郝大手的灵巧双手来解脱姑姑的内心,消除她的罪恶感使她获得重生,亦是对女娲形象的诠释。此处的‚蛙‛不仅是肉体的繁衍亦是精神上的重生。三,就与‚蛙‛本身有关了,牛蛙一次繁殖基本上能有上千的后代,这与人类的繁殖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正突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蛙是动物没有意识,自然不会知道过度繁殖的后果,而人类因为能意识到其后果所以才会将计划生育进行到底。

再来说说本书的内容。与莫言的其他大部分书相同,故事被设定发生在高密东北乡,但不同的是那个地方的人以人体器官为名,其原因‚大约是那种以为‘贱名者长生’的心理使然,抑或是母亲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的心理演变‛,这正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书中大部分人物都是由器官命名的,姑姑万心,‚我‛万足,王脚、王肝、王胆父子女,陈额、陈鼻、陈眉、陈耳祖孙三代,袁脸、袁腮父子等等,同时也有不以器官命名的如王仁美,小狮子等人物。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的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小说中的‚姑姑‛是一条主线,姑姑年龄的增长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及政策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建国初期,是国家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好时期,有一个生育高峰,那时的姑姑在哪里都受到欢迎,用鼓鼓的话来说就是‚那时候,我是活菩萨,我是送子娘娘,我身上散发着百花的香气,成群的蜜蜂跟着我飞,成群的蝴蝶跟着我飞‛,那时的姑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的。姑姑不仅有令人羡慕的好工作也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空军男朋友,可惜好景不长,那个男朋友飞到台湾投靠蒋介石了,这对于阶级意识极强的姑姑来说犹如五雷轰顶,也为姑姑日后的坎坷埋下伏笔。她接连被共产党记处分,*时期又被批斗,更重要的是姑姑的内心似乎从此就对男人失望了。随政策与国情的改变,人们不能再像从前一样肆无忌惮的生育了,因为我国人口正急剧膨胀,同时大多数人口素质偏低。姑姑的工作也从妇产科医生扩展到了计划生育的落实者,而她在村人眼中的形象也由一个和蔼可亲的送子娘娘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手上沾满了无辜生灵的鲜血。其中包括‚我‛的第二个已经七个月的孩子,‚我‛的前妻王仁美也因这次大义灭亲的流产而丧命。同样丧命的还有邻村张拳的老婆,王胆在姑姑的追击下早产大出血而亡。她使劲各种招数,安排眼线,以硬对硬,开铲车拆别家房子等等,只为将计划生育进行到底。前妻死后,姑姑撮合了‚我‛和她的助手小狮子。小狮子很喜欢小孩子却不会生育,就找了代孕公司代孕,很巧的是代孕那个女孩却是曾经在她怀中令她爱不释手的陈

眉。‚我‛老来得子不胜欢喜,而姑姑也终于在老年时期找到了归宿,她嫁给了民间艺人郝大手---因他在姑姑被青蛙攻击时救了姑姑---对姑姑来说就是从地狱中得到拯救。更重要的是他拯救了姑姑那颗背负罪恶的心。在姑姑的晚年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如从前那样严格,姑姑便整日向郝大手描绘那些她曾经伤害的生灵好让他捏出他们的样子,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

全书最终在一个比较和谐的氛围中结束。

最后说说我对本书表达主题的理解。记得我们的一个外教曾经质疑过中国的计划生育,他认为这项政策剥夺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权利---繁衍的权利,但我认为任何一个了解中国国情的人都不会这样质疑。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将近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人口增长源主要是在农村。换句话说,假如不控制中国人口增长,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粮食需求,而中国又正在迅速发展,建设用地本就与耕地冲突,加上粮食需求便会更紧张,若人口不加以控制便会产生无限的恶性循环。随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越来越先进,很多家庭都选择少生优生,甚至有一些大城市的家庭选择‚丁克‛,农村的超生现象也减少了许多,整体上,计划生育在中国取得了较好的控制。虽然计划生育剥夺了一些人的繁衍权,但从整个国家的角度上讲,计划生育还算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政策。作者展现给我们的正是新中国波澜起伏的六十年‚生育史‛,揭示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现象。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亲历者和旁观者的‚我‛内心的纠结与痛苦,反抗与顺从,不安到坦然的变化,以及各种矛盾的心理,全都昭示了时代的变化。书中同样也描绘到了‚我‛的童年经历,与同学们一起吃煤,*时与同学的折腾,以及与哥哥姐姐们的嬉笑打骂,无不体现出童真童趣,足见作者对那时的虽贫穷却美好朴实生活的怀念,使读者在读的时候能够会心一笑。全书中亦有多处对高密东北乡的描绘,细腻的笔触下可见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高密东北乡在作者心中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意义,而是一种符号,一种代表爱代表情代表回忆的特殊符号,同时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作品的容器和载体,正是他早年的乡间生活才是他有能力写出生动细致的中国现状。书中还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虽然他所描绘的社会仍是一个充斥着重男轻女观念的社会,女性只是一个替男人传宗接代的机器,若第一胎生女孩就算不要性命了也非要生第二胎。但‚我‛这个形象却显得更加爱护女性,王仁美虽第一胎生了女孩,‚我‛并没有强迫她生第二胎,即使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执行政策;当王仁美不满意流产而咬‚我‛的手腕时‚我‛并没有生气,反而把另一只手伸过去让她咬;‚我‛对小狮子也是爱护有加,与她结婚是心想:我已经害了一个女人了,不能再害一个。作者通过‚我‛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其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从‚我‛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男女平等的希望。书中也有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借姑姑这一形象表达。虽然姑姑亲手结束了许多不成形的生命,但他并未心安理得,晚年时一直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所以她才会要求郝大手捏出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娃娃来祭奠那些已经逝去的无辜的‚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观念以及计划生育的牺牲品,可见她对生命的敬重,也足见作者对生命的敬重。

莫言在书后的代后记中说到‚写完这部作品后,有八个沉重的打字压在我的心头,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这便是他所说过的悲悯情怀---能够直面人类邪恶和丑陋的悲悯情怀。他讲他的悲悯建立在中国文化宗教上,他的悲悯不是只同情弱者,更不只是同情,他的悲悯是同情底层人士,同情强者,关心关怀关注人性,直面人类的肮脏与丑陋。他立足于实际,揭露丑恶血腥的现实,站在社会的风口浪尖上,用如椽大笔描绘出社会敏感问题,将最真实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最可贵的是,他是真正写作的人而不是造作的人,不会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写作风格,他说过‚我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不愿意看就不看。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这才是他最难能可贵的性格,为自己而写作,为现实而写作,为文学而写作。

读他的书,可知时代变迁;

读他的书,可面人性之恶;

读他的书,可明社会之情;

读他的书,可解人生百态。

他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的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读《蛙》有感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师的小说,一口气读完了《蛙》。小说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让我似乎真切的和他们存在过一样。我难过,我愤怒,我鄙视,但是这都不能让我离开这本书半途丢掉,因......

读蛙有感

读《蛙》有感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与悲悯。——序言真正认识莫言,是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上所熟知的,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因此为了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

读《蛙》有感

反省历史之痛,呈现对生命的敬重和悲悯——读《蛙》后感本想用一些中性的语句来做标题,思来想去,好像只有《蛙》封面上这沉重的引言可以全面的表述主题。《蛙》,是当前中国最红作......

读《蛙》有感1500字

读《蛙》有感1500字木子一本好书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这几天我一直在看莫言的《蛙》,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吃饭时想着它,想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煤,想着那一双双因为......

读莫言《蛙》有感

读莫言《蛙》有感莫言说,《蛙》是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那代人的。我没赶上它的顶峰,但我经历过它的余波。计划生育,这个词让我感慨颇多。 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民,尤其是普通老......

下载读《蛙》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蛙》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读莫言蛙有感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