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父亲邓小平”。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岁月》有感
摘要: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是我国政治历史上的重大浩劫。毛毛的这本《我的父亲邓小平—*岁月》,从女儿的角度生动的为我们展现了伟人邓小平一家是如何应对这场浩劫的,并最终渡过了难关的。也从作者的角度对邓小平、毛泽东、林彪等作出了公正的分析评价。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邓小平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历史概念的理科生来说,各种历史事件在我脑中总是痛苦的混成一片。但最近几次课对于毛概老师关于中国道路探索的那段听得却很认真,对几位国家领导人为我国所做的牺牲和贡献印象尤为深刻。而其中邓小平在政治上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定位令我无比敬佩,于是便对他的人生和家庭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刚开始阅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时,觉得它都是记载一些*时期发生在邓小平身上的点滴的事件的,所以感觉很无聊。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及各种人物关系的逐步理清后,它带给我的是极大的震撼!邓小平面对批斗时的沉着淡定,邓家人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爱,邓家孩子面对造反派时的聪慧勇敢„无不让我感叹不已。
*过去已经将近40年,尽管在过去的历史课本中我们也学到过很多次关于*的内容,但那寥寥数字介绍的都只是*的皮毛,如果不是有心我想是很难了解更多的吧。也许上课时老师会给我们深入介绍一些,我们的父辈也许正是那个时期的受害者给我们灌输了许多那个时期的思想,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安稳中的学生来说,*的一切离我们都是那么遥远,其悲惨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到的。但这本书中,毛毛用她的感情,用极其平淡的文字向我们一一讲述的*的故事,让我如临其境,不禁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而胆战心惊,时而愤然拍案。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邓家人面对困境时对彼此表现出的爱。书中毛毛对于邓小平的有一句评价是这样的:“从来坚强,从来遇险不惊,从来不喜怒不喜形于色,政治上的遭遇再险恶也打不到他,亲人的生离死别,却是他最难于接收的”。我想对于这一点,邓家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一家人也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全家人聚在一起。“要知道,在最艰难是时刻,能与亲人在一起是最重要的”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亲情是如此的伟大。1967年前后,即使邓小平夫妇被囚禁中南海后,他们仍每天缩衣节食,想尽办法为孩子们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编着各种借口想要多要些钱给孩子们。“她一会儿说冬天到了该买棉衣了,一会儿说被子没带够要买被子了,一会儿说男孩子能吃粮票不够了,每月总是想尽办法,变着法子,不管钱还是粮票,能多加一点算一点”。虽然是一件家庭小事,但
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卓琳对孩子们无尽的牵挂和爱。对于他们的大儿子邓朴方,两位老人更是表现出了其伟大之处。当面对朴方不堪忍受造反派辱骂被逼跳楼导致高位截瘫终身残疾事,他们没有去责怪谁,而是紧紧团结在一起,想方设法为朴方医治。即使后来朴方被送到江西和他们一起生活,邓小平这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也还是亲照顾瘫痪的儿子给他翻身。还有书后面邓小平在孙子生日是写的小纸条:“小萌子明天生日,给他一点水果和两个罐头,两个瓶子留给他玩,还有糖一大块。不要调皮,和眠眠姐姐两人分。给小胖子一个大苹果。”这样小的细节,他都能一一想到还写上纸条提醒,让邓小平那高大的形象顿时变得充满温情与爱,就像自家爷爷那样亲近触手可及。*十年,邓家人始终如一的心不分离,用信任和亲情来相互安慰支持,以获得心灵上的镇定,纵使这十年间邓小平起起落落,但邓家一家人的温暖却始终未变过。
其次让我敬佩的是邓家的几个小孩在面对造反派时的无所畏惧。当听自家公务员老吴说刘家的孩子们被撵出中南海的时候,他们也是害怕的,害怕和父母分离,害怕被撵出后不明的命运,但他们没有退缩,毅然选择了反抗,选择了斗争。“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我们的命运绝不能任人摆布。” “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面前没有平坦的大路,我们将要面对的,是中南海—那个往日的避风港-以外的漠漠人世。”表达了他们不甘妥协,与命运作斗争的决心!在方壶斋的胡同里,面对突然改变的生活环境,他们能很快调整适应。即使经常还会受到造反派的骚扰批斗,但他们从来都没有畏惧过,还学会了攒钱防范于未然。在方壶斋的日子枯燥无聊,他们却不愿意浪费任何一点时间,想办法把家里的藏书偷拿出来阅读学习,毫不怠慢。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我是无比的惭愧,现在的我们即使是在课堂上也从来没有像他们那样对书本如此如饥似渴,这一点我想不佩服他们都难。还有大哥朴方在面对文化大革命如此浩劫时,并没有像其他家庭那样背叛家人以让自己获得最宽大的处理,而是为了保护弟弟妹妹做出大哥的样子,把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揽到自己身上一人承担。让同为家里的老大不禁反问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是否有勇气牺牲自己保护弟弟?
第三个让我佩服的便是邓小平及其老战友之间的革命友谊了。在那样一个*的年代,谁人不是只求自保,甚至有些还选择了背叛。但彭真被打倒时,邓小平不畏旁人的眼光给彭真一家送去橘子。邓小平被第二号走资派时,李富春又让警卫员送来了香烟,虽然都是些小小的礼物,但礼轻情意重,在那个时期,这样的小礼物也不是谁都会送出的。还有在“邓小平专案组”后期加紧对邓小平的调查取证工作时,对开国元帅聂荣臻进行的调查及请周恩来总理写的证明都充分证明了他们稳固的革命友谊,没有背叛,没有对造反派的妥协退让,有的只是对邓小平客观公正的评价。周恩来那“邓小平是在留法勤工俭学时入团转党的,我和
李富春、蔡畅同志均知道此事。”的证明,更是给予专案组和造反派重重一击!
第四便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时期的作风了。*初期,邓小平刚刚被打到时,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他并没有任何预警和准,但面对批斗,面对造反派的各种侮辱他从不争辩,始终都是漠漠忍受,以静制动,不去做无谓的斗争,我想这也为后来他重新回到政治舞台奠定了身体基础吧。*期间,邓小平几乎都是被“囚禁”的,但是邓小平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吃饭、工作、睡觉、看书、关注时事,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并长期坚持这些良好的习惯。那个时候邓小平经常是沉默的,眉头紧锁,但他并没有什么都没做,他不停的在思考,思考国家和人民的出路。在江西改造期间被他踏出的“邓小平小道”,便是他思考的足迹。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到恢复。当时*尚未结束,四人帮仍在翻云覆雨,任何违背*的举措都有可能招致再次被打倒的危险。邓小平也清醒地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决定大举开展整顿工作,因为这是他经过深刻的思考得到救国之路,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国家混乱,更不忍看自己的人民受苦!他深知这次复出的机会来之不易,机会只可能转瞬即逝,所以就算再一次被打倒,他也要进行改革。这也许就是他沉着冷静的外表下所守护的不可逾越的底线!在他的整顿下。铁路整顿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随后,各行各业的整顿工作全面展开,有效地对*时期的混乱局面起到控制,工业生产恢复并呈现良好地发展态势。他在全国的全面整顿,显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是一个及其爱国的共产党员被囚禁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思考的结果啊!
当然,*过后邓小平能再次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我想还是要感谢毛泽东这位伯乐。是他看出了邓小平的政治才能,在*期间始终要求与刘少奇区别对待,在政治和人身上都有所保留,从来没有让林彪和中央*插手。在八届二中全会上,他顶住压力,为邓小平保留了党籍。作为一名还未成为共产党员的共青团员,毛毛在书中告诉了我们党籍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党籍,在有些人眼中可能只不过一支政治的风向标;而在忠实的共产党员心中,则高于生命,重于生命。”*中,毛泽东保留的不仅仅是邓小平一个人,而是一批老干部,也许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确实给新中国带来了不小的浩劫,但他发动*是要由“天下大乱”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方式去夺取社会权力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巩固政权发展中国,这一个我们是不可否认的,他对邓小平选择保留的方针也是及其正确的。
我想读完这本书,对我真正起影响作用的并非邓小平卓尔不凡的一生或是其对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所
起的重大作用,而是他这一身的生活作风与整个邓家人对待人生的态度,这对于我们当
代的大学生来说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人生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的父亲——邓小平(上)》读后感导言:邓小平的一生是让人崇敬而又颇负传奇的,邓小平经历的三起三落更是让中国百姓一直以来都津津乐道。邓小平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踏上革命之路,为......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1001班 乔洁 041001017作者自己将《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归纳为“感情流水账”。看完此书,给我最大的感触也是文革时......
电子信息工程 第二组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翻开《我的父亲邓小平》,里面记载了一位女儿对少年时期与“文革”时期间父亲的客观看法和评价,让我看到了一个除了以前我们认为......
《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环境07010713100103号陆燕十年“文革”早已结束了。这场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大劫难,早已化为一个遥远的记忆,沉淀在了人们的回忆里。而对我......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描绘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创举之一——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是他使得“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