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父亲邓小平”。
电子信息工程 第二组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
翻开《我的父亲邓小平》,里面记载了一位女儿对少年时期与“*”时期间父亲的客观看法和评价,让我看到了一个除了以前我们认为可亲可爱的老人以外,一个勤工俭学的少年、还有一个在*期间做出了不可磨灭功绩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动人场景和他的惨痛经历。
邓榕在书中说道,“我要记述的只是过去,但我深信,人们会从对过去的思索中获取教益,而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勇敢的去开拓未来。”的确,那一代人物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比如那钢铁般的意志,比如那永不言弃的精神,又比如那忠于党、忠于国家的赤诚。邓小平在被批判期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的党员。”扪心自问,这样的句子,在这样的情形下,换做现今的一些政府官员,有几个能有勇气说出来呢?当今的社会里,缺少了一股正气,导致人们日趋浮躁和个人利益化。党籍,在有些人的眼中可能不过是政治风向标,但在忠诚的共产党员心中,则高于生命。作为一个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邓小平从未因一时冤屈而丧失信心,从未失去希望,从未放弃过争取复出的机会。
最让我深受震撼的是小平在*期间遭受迫害时仍旧保持的那份从容镇定。
在*初始,在一次会议上被要求检查,说他代表资产阶级反动
路线。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面对报刊的点名,面对对他的种种打击和污蔑,甚至造谣中伤,小平始终保持沉默。但是又有谁知道他内心的挣扎?也许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早就练就无畏无惧;也许因为在他六十多年的历程中,早已有过不同寻常的磨砺,所以面对不公平的待遇,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他虽然不可能无思虑,却唯有以沉默待之。
邓榕说父亲虽然坚强,从来遇险不惊,从不喜怒于色,但是与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分别,也许从此不可相见,对他来说,政治上再大的险恶遭遇也不必亲人间的生死离别伤害大。
在被打倒期间,邓小平在中南海被软禁三年,大儿子被逼跳楼得高位截瘫;二次被打倒后,在江西的院子里与世隔绝,连剩饭也得吃,却仍能苦中作乐。书上写道,“在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活和政治上的磨砺之后,他们明白,幸福只能自己寻找,自己去争取。困难和忧伤,要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去克服。乐观主义在逆境中更要保持。”这些话,只有经历过那样的苦难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吧!
邓小平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凡人之家。他是一个孝顺儿子,老继母在他家度过了一生;他又是一个温和的父亲,愿意每顿饭与儿女们一起进餐;他会饶有耐心的守着炉火一块一块地为孙子烘烤尿布。他和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融和。正是这一切,使他从琼楼高处跌落时,获得一个软柔的托举。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一个理由。
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永远会记得,有那么一位老人,他的话不多,个子矮
小,却站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处,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的父亲——邓小平(上)》读后感导言:邓小平的一生是让人崇敬而又颇负传奇的,邓小平经历的三起三落更是让中国百姓一直以来都津津乐道。邓小平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踏上革命之路,为......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1001班 乔洁 041001017作者自己将《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归纳为“感情流水账”。看完此书,给我最大的感触也是文革时......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有感摘要: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是我国政治历史上的重大浩劫。毛毛的这本《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从女儿的角度生动......
《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环境07010713100103号陆燕十年“文革”早已结束了。这场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大劫难,早已化为一个遥远的记忆,沉淀在了人们的回忆里。而对我......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描绘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创举之一——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是他使得“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