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的父亲邓小平”。
从邓小平三起三落中的感悟
黄咏欣
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这不是神话,也不是人为的编撰。这是邓小平真实的故事。
1931年,为抵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力图减轻这一错误给党造成的损失,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认真贯彻了毛泽东所主张的,也完全适应当时边缘地区特点的正确路线。这触怒了当时的中央临时政府,一场批判“毛、邓、谢、古”的斗争紧锣密鼓地开场。在连番打击后,邓小平被撤销了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给予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贬为区委巡视员。此为第一次“落”。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邓小平被扣以“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帽子,其当时担任的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未经任何正当程序便被撤销了。随后,夫妻、子女被分开监禁审查,长子被逼的跳楼导致高位截瘫并没得到好的治疗。65虽的老人被发配去劳动改造,并独立照顾残废的儿子。这是第二次“落”。
70年代中后期,“四人帮”发起的一场更大规模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开始,在“四人帮”自编自导的“**事件”中,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再次受禁锢。这是第三“落”。
三次的政治打击,每次都来势汹汹,令人闻之心惊。每一次的打击,对于其他人而言,都可说是毁灭性的。然而邓小平每次都能韬光养晦,等待复出,并活跃于其岗位。
第一次遭受批判后,邓小平申请到下属的宣传部当干事,潜心编辑《红星》报,使之成为中央苏区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消息来源,和传播党的思想和文化的阵地。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出任中央秘书长。在之后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过无可估量的作用。当他随毛泽东登上**城楼的那刻,中华民族的史册翻开了完全崭新的一页。
第二次被打倒后的邓小平经历着人生最艰苦的时期,然而仍坚持尝试与中央联系,表达自己的赤诚与复出的愿望。这段时期,也令他对国家、对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1975年初,邓复出恢复党内工作的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其主持草拟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汇报提纲——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三个文件,开始在已遭受重创、积重难返的国家开始全面整顿工作。工业、农业、文教、科技、军事等的混乱状态得以遏制并开始扭转。生产的恢复、政治稳定的恢复和生活的恢复,让人们看到了意志,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正义,看到了希望。
再次被打倒的邓小平心中是磊落坦然的。在第三次复出后,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使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僵化的局面被冲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提出与实践,百万大裁军,“一国两制”创造性的设想及成功收复香港、澳门,邓小平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着中国踏上腾飞的道路。
比之伟人邓小平,很多人在遭受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心里失衡,要么仇视一切,要么趋炎附势。在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我感受到的是其乐观积极、大度与坚定的信仰。
首先是乐观。古贤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也是一种乐观积极。因为乐观,“困境中的乐观主义,永远的乐观主义”,使邓小平面对残酷的打击仍能保持内心的一份明净。也因乐观,形成其对民族事业的乐观,对中国前途的乐观与希望。困难是无可避免的,伟大的事业更要面对更大的挫顿。伟人邓小平一生的实践,向我们展现着乐观积极的可贵与重要。这值得偶处于迷茫中的我们借鉴,值得面对困难的我们共勉,值得被一时困难障目而会轻言放弃的我们警醒。
其次是大度。邓小平一生对毛泽东都是极其尊重与推崇的。抗战时期是其坚定的战友与支持者。*期间邓小平一直努力与毛泽东联系,表达对党的忠诚于复出的希望。在复出后承诺绝不翻*的旧账,且确实做到了。直到毛泽东去世后,邓小平还对毛泽东一生、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科学、正确的评价。这,足见其伟人的胸襟!而我们,又曾多少次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斗;多少次因被误会而争辩得面红耳赤;多少次因不被认同而心生不忿?一个人的胸怀是其人格力量的体现。唯有容忍之量,才能时刻保持从容大度,这始能赢得人们的尊重与认同。
再言坚定的信仰。信仰或说梦想,常被喻为灯塔。确实,没有信仰,如同漫无方向的夜航,随时有覆没的危险。没有信仰,遇到挫折或迷茫时,也就没有走出困顿的方向与动力。从最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到确立共产主义信仰,邓小平与国家历代领导人一样,用其一生为这一信仰奋斗者。因为有着这一坚定的信仰,邓小平在青年时代毅然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在之后的实践中,即使是在最困难的事情,也没背弃、甚至动摇过这一信仰。为了信仰的实现,他一直思考这、实践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这是其理论成熟的重要基石。坚定的信仰使邓小平能一直实事求是、创新地看问题、解决问题,使他的光辉复出成就中华民族的光辉。现时的大学生,很多并没有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大多仍是模糊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而现在要做的是确立起短期、长期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地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一次又一次严峻打击后,是一次次光辉的复出。伟人邓小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感谢,同时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学习他的乐观与积极,学习他的大度与从容,学习他为信仰奋斗终身的热情与毅力。
《我的父亲——邓小平(上)》读后感导言:邓小平的一生是让人崇敬而又颇负传奇的,邓小平经历的三起三落更是让中国百姓一直以来都津津乐道。邓小平从青年时期就开始踏上革命之路,为......
《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读后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1001班 乔洁 041001017作者自己将《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归纳为“感情流水账”。看完此书,给我最大的感触也是文革时......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有感摘要: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大革命,是我国政治历史上的重大浩劫。毛毛的这本《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从女儿的角度生动......
电子信息工程 第二组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翻开《我的父亲邓小平》,里面记载了一位女儿对少年时期与“文革”时期间父亲的客观看法和评价,让我看到了一个除了以前我们认为......
《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环境07010713100103号陆燕十年“文革”早已结束了。这场20世纪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政治大劫难,早已化为一个遥远的记忆,沉淀在了人们的回忆里。而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