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实习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缓和曲线实习报告”。
岩溶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此次岩溶地貌实习的目的,有助于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结合,使我们更深的理解及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学会将课本上的内容应用于实际地质情况中。
二、实习任务
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地下洞穴系统和沉积物,称为岩溶地貌和岩溶堆积物。岩溶地貌分为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进行观察,因此此次实习的任务是分别对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进行观察,并能够清晰准确的辨认出每一种岩溶地貌及其相关的堆积物,并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及其相关成因的解释,从而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学的岩溶地貌知识。
三、实习内容
1、在摘星亭观察地表岩溶地貌。
该点可见大、小型两种地表岩溶地貌。其中小型地貌位于摘星亭附近,地貌类型有:溶沟和石牙(图xx)。其成因为:地表水沿石灰岩的节理裂隙进行溶蚀与侵蚀,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凹槽,及溶沟;石牙为凹槽之间残存的突起岩石。溶沟和石牙间的相对高度在3厘米左右。形成该种地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岩石的可溶性较高:因为此处的岩石为灰岩,属于碳酸盐类,其溶解度较高。
自摘星亭向远处观望可见两组正负相间的大型地貌(如图xx所
示)。他们分别是:溶蚀洼地、峰丛、溶蚀平原和孤峰。溶蚀洼地是与峰丛同期形成的一种负地貌类型,平面形态为椭圆形,底部平坦面积小;峰丛是一种山峰基部相连的峰体,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行的马鞍地形,高差在200米左右;溶蚀洼地常与峰丛共生构成峰丛—洼地组合形态。溶蚀平原是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岩溶地形,在该点分布较广泛局部散步者岩溶孤峰;孤峰是兀立在岩溶平原或盆地上的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峰体较矮。
2、在老虎岩观察地下岩溶地貌
地下岩溶地貌主要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和潜流。该处可见受层理控制的溶洞。溶洞是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溶洞的通称,它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的各种构造面,特别是沿着各种构造面互相交叉的地方,逐渐溶蚀、崩塌和侵蚀而开拓出来的洞穴。形成初期,岩溶作用以溶蚀为主,随着空洞的扩大,地下水的运动加快,侵蚀和崩塌也随之加强,洞穴迅速扩大。从而形成高大的地下溶洞。溶洞壁上会有很多的溶蚀窝。
该点出露形态不完整的洞穴堆积物。如石钟乳。石钟乳是地下水沿着细小的空隙和裂隙从洞顶渗出而进入溶洞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压力的降低、水中Ca(HCO3)2变得过饱和,CaCO3就围绕着水滴的出口沉淀下来。逐渐形成一种自洞顶向下生长的CaCO3沉积体。在溶洞底处还可以看到一些次生堆积物,但其发育不完整,不能分辨出沉积物的类型。
3、在龙隐洞观察地下岩溶地貌
此处也可见溶洞,但其成因与老虎岩的不同。该溶洞是由地下河和断层破碎带共同控制。地下河是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位于岩溶区地下的有水通道。因此,在岩溶作用过程中,一方面是通过地下河的水平冲刷促使了溶洞的形成,并在溶洞壁上形成了一些近于平行的冲刷痕,在溶洞壁的底部有很多溶窝。另一方面为碳酸盐层里面的地下水沿着裂隙进行垂直的溶蚀,裂隙就是大量出入不规则钟乳石的地带,原因是钟乳石形成的地带就是地下水最活跃的地带,并能在地貌中观察到裂隙带及其破裂面。
四、结束语
本次实习是一次对岩溶地貌系统的实习学习,从老师详细讲解跟同学的回答中,我学习到了很多课本内不能理解的东西,深切的体会到了“认识一定要到实践中去”这一伟大的论断,对桂林的地貌有了理性的认识。
最后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指导我们实习,感谢老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使我们欣赏了桂林美景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岩溶地貌学习报告时间:2009年6月15号地点:南川县南平镇石庆村九队主要内容:岩溶水的相关知识岩溶地貌的主要特征重庆岩溶地貌的主要改良措施认识一些岩溶水的监测仪器:多参数水......
紫薇洞一王乔洞 路线(实习点报告内容及作业)紫薇洞一王乔洞1.观察认识王乔洞、紫薇洞、双龙井和扁井等岩溶现象。观察紫薇洞形态,产出层位,测量喀斯特溶洞延伸方向、长度、标高,......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
实习报告一、实习时间:2011年7月..日至2011年8月..日。二、实习地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华路..号定西..会计师事务所。三、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能够深入实际、锻炼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