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野外动物学实习报告”。
缙云山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号:13姓名: 雷鹏丽指导老师:
动物学(zoology),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一、实习地自然概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 ”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
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间早霞晚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观云雾之奇,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景区古木参天,翠竹成林,环境清幽,景色优美,素有“小峨眉”之称,是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饱览自然风光的最佳去处。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木葱茏,森林面积达13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属,1966种,其中有桫椤、水杉、银杏、红豆杉、伯乐树、无刺冠梨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种;有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黄芩等特色植物38种,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区和植物物种基因库。山上竹林茂密,品种多达十余种。有节肢动物2纲,20目,147科,1264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1目,51科,189种。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野外实习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庆市环保教育基地”、“重庆市绿色教育基地”等称号。
缙云山从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是缙云山最高的,海拔1050米;狮子峰最险峻壮观,其余各峰亦各具风姿。缙云山系全国自然保护区。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其中有猴欢喜、无刺冠梨、缙云琼楠、伯乐树、银杏、红豆和果上长有两翅的飞蛾树等珍稀植物。山中还有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树—水杉,此树是
1.6亿万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种。素有“小峨嵋”之称的缙云山,堪称观日出,览云海,夏避暑,冬赏雾,以及观赏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的绝佳去处。
1.地理位置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八塘镇,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植被郁郁葱葱,森林面积达15750亩,与缙云山前山二脉相承,同属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也是可以进行旅游开发的规划区范围。
缙云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彩,人文景观亦独具特色,山幽、溪秀、潭深、崖隧、石奇、寨险,清代民居、明代墓群、宋元峰火台、唐时民风浑然一体,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缙云后山有舍身崖、八角池、龙潭天坑、龙洞泉、张口竹、千亩梨园、万亩竹海等9个主景36个配景另有云峰寨、明墓群、峰火台、厂丰鹿遗址、清代民居等18处人文景观。缙云后山素有植物基因库之称,生息繁衍着1803种高等植物物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45种(属),特有植物36种,动物种类众多,已发现野生兽类6目14科27属32种。
2.地质地貌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3.气候、土壤
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
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缙云山土壤分为黄壤和水稻土两大类,并有少量零星分布的紫色土。黄壤大类又分为黄壤和黄泥土两亚类,二者各有一属,即冷砂黄壤土属和冷砂黄泥土属,其中冷砂黄壤土属有6个土种,冷砂黄泥土属有4个土种。水稻土大类只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缙云山的矿藏以煤为主,并有少量铁矿等。其煤层主要分布在缙云山西北面的蔡家沟、杨泗沟、双河口、黄焰沟及东南面的么店子、水马门、麻林坝一带。据统计,1926~1933年.宝源煤矿公司在缙云山采煤,最高年产量达125085吨。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面的火烧山、舵鼓石及公路沿线一带,1958年.曾以此山铁矿炼铁。4.4.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重庆市植物园成立于1985年,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重庆市植物园与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主要任务是保护、繁殖、研究本地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广泛收集国内外亚热带木本植物资源,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建成科学内涵高、园林外貌美、科普性强、具有鲜明特征的森林植物园。现在重庆市植物园有主任1人,副主任3人,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7人,技术员19人。植物园的日
常工作由自然保护区科技科负责,并由采育组、园庭组负责植物园各功能区的日常管理。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植物园在市林业局的领导下,植物园的建设已具一定规模。植物园规划面积约2500亩,以缙云寺为中心,分为10个功能区。近年来,植物园的科技工作者在植物园的实践中,注重总结经验,先后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46篇,其中科技论文26篇,有4篇获优秀论文奖。并编写出版了《缙云山植物名录》和《缙云山植物志》。
(2.)动物资源
有动物1605种,其中:脊椎动物239种,无脊椎动物1249种,软体动物52种,环节动物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小灵猫、秃鹳、红隼等11种。缙云山区系起源古老,物种稀有性程度高,特有性显著。在保护、科研、教学、旅游等综合利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动物学学习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技术, 增强独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视野外实习,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
三、动物学学习意义
实验动物科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形成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基础科学门类。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做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许多领域研究课题成果的确立和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做为一门科学,它的提高和发展,又会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因此,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可概括为下面三句话: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位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
四、动物学研究方法
1.描述法
主要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如实地把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以及药用价值,其他经济用途等系统地记录下来,为有关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第一手资料。有时还必须附加图表以帮助表达,也可适当地作些说明。这是认识药用动物的初步方法,也是对药用动物进行研究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2.比较法
通过不同药用动物的系统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资料。如动物的各分类阶元的特征概括,品种的确定与建立,都是通过比较研究而获得的。此外,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用动物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比较法也是一种研究药用动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实验法
是在一定条件的控制下,对药用动物的各种生活现象、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有关方面作进一步观察与分析。由于实验条件可以随着要求不同而变更,因此它比一般的观察更能揭示药用动物的本质,有利于药用动物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的深化。实验法也往往和上述的描述法、比较法一起进行,通过实验研究,对于药用动物可有更深入的了解。上述是在药用动物研究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作微观的观察和研究,如采用电镜、电镜扫描、生化分析等。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最重的是要忠于事实,准确,认真,思考精细,记载详明。
在药用动物的研究过程中,要采集标本,并要将采来的标本进行标本制作。如一般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可以浸泡在5%的福美林液或700酒精中,若为柔软的标本,可先杀死,定形,然后再浸入上述液体中。若为坚硬的,如棘皮动物、昆虫等,可以直接投入液中即可保存。高等的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小型爬行类,也可以直接浸泡在5%福美林或70%
酒精中,而大型的爬行类,以及鸟类和哺乳类,则需做剥制标本。无论液浸或剥制标本,均需填写采集记录,记明采集时的情况,特别是标本在经过处理后,易变形或变色的,均需要记载清楚,一般均要印制特别的记录本,供填写上述采集的记录。另外还要在标本上附挂标笺,也需在标笺上填写采集日期、采集人及其编号,以便和记录本相互查对,最后将其保存起来。
五、实习内容
1.河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工具:水桶、锅、5%的甲醛溶液
步骤:(1)将河蚌放进锅里煮,等其贝壳稍微张开一点口便将其捞出。
(2)待河蚌冷却后往其内脏团注入配好的????、的溶液。
(3)用5%的甲醛溶液进行长期的保存。
2.巴士引诱法
工具:(1)啤酒
(2)醋糖酒精水
2: 1:1:20
(3)锄头、纸杯
步骤:(1)用醋、糖、酒精、水按2:1:1:20的比例配成巴士引诱液
(2)到达适合的地方挖坑并将纸杯埋入土中适当的深度并加入巴士引诱液、啤酒。
(3)两天后再将杯中的虫子取出,交与老师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类认识。
3.环毛蚓标本的采集及制作
工具:锄头、70%的酒精、95%的酒精、水桶
步骤:(1)用锄头在选定的地点挖一立方米的的样方地并将里面的的蚯蚓捡到水桶内。尽
量不要将蚯蚓挖断。
(2)用75%的酒精将蚯蚓处死。
(3)用90%的酒精浸泡蚯蚓并将其缕直。最后用90%的酒精浸泡半小时。
4.涡虫的采集和观察
工具:毛笔、瓶
步骤:(1)用毛笔将石块上的涡虫放进瓶中进行观察。
(2)区别涡虫和蚂蝗。
5.昆虫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工具:捕虫网、毒瓶、纸袋
步骤:(1)将蝴蝶、蜻蜓、蛾等昆虫放入之前叠好的纸袋里并将其翅膀放直。
(2)将其他的昆虫放入毒瓶中,并注意使昆虫标本具有的完整性。
(3)将自己所得到的昆虫制成标本,注意所用针的针要基本一样高。
六、实习感想
无脊椎动物学的野外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从摸河蚌到挖蚯蚓,以及蚯蚓标本的制作都 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方法和技巧。这次野外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还让我们对大自然,对生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昆虫的捕捉上我们也战胜了自己,锻炼了自己。战胜了很多的困难,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也让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我想这次的野外实习使成功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成长。
另外,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也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它是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让我们深深地理解到实践对于生物这个学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只是几天的实习生活而已,但是,我想,这段时间的生活会是大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那些大家一起晒太阳,一起流汗水,一起欢笑,一起成长的日子!
野外实习的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也将把那几天的激情和热情放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题目:普通动物学黄山野外实习专业班级:生物科学专业(2班)姓名:杨杰学号:20101501170指导教师:查岭生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组2012年6月2日野外实习是普通......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七号文库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
1《.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登录界面地址?A.B.shenghuan.shnu.edu.cn C.cc.shnu.edu.cn D.2.《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一共有几个栏目?A.7 B.8 C.9 D.103.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时有几......
2021年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紧张又充实的实习生活又将谢下帷幕,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埋头苦干哦,写一份实习报告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习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