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8 08:09:3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定义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课,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的时间:7月13日至7月23日

实习日程安排

时间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 7月13日 工具箱的整理 学院一楼 7月14日 实习工作安排 施秉大酒店 7月15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 杉木河、7月16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石坂屯 7月17日 标本的分类、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18日 蛙的采集、蛙标本的制作、下午观鸟、标本的鉴定 施秉城关、施秉大酒店 7月19日 钻洞、安鼠夹、标本的鉴定 施秉杨柳塘镇 7月20日 鱼、鼠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21日 实习总结会 施秉大酒店 7月22日 观察生态环境 施秉舞阳河 7月23日 返回

三.实习地点:贵州省施秉县

施秉城关、施秉杉木河、施秉石坂屯、施秉杨柳塘镇

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东经107°52′37″至108°28′47″、北纬26°46′46″至27°20′16″之间。东与镇远,东南与剑河,南与台江,西与黄平,西北与余庆,北与石阡等县接壤。县城西南距省会贵阳230公里,南距州府凯里111公里。全县南北长62公里,东南宽60公里,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

县境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阶梯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大阶梯过渡地带,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米;东南较低,最低海拔486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 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年降雨量伪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和湿润。县内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地方工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具备了较好条件。县城位于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江南小城。生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云豹、猕猴、香獐、大鲵等10多种;二三级保护树种20多种 四.实习人员及指导老师

实习人员:2007级生物科学全班同学

我们组的组员:杨荷青、刘俊丽、吴敏敏、李正华、张婷、孙启飞、胡启波、黄强盛、马勋东、雷成燕 指导老师:黎道洪、杨卫成、张燕、罗庆怀、罗泰昌、张志敏、许成香、梅杰

五.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主要是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标本非常漂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标本制作好也是非常难的,下面说一下昆虫标本制作过程。

㈠无脊椎动物

1.昆虫标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①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 :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③水网: 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纱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④吸虫管: 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制作时按厚玻璃管的内径选用合适的橡皮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略弯的细玻璃管(进虫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吸气球连接。吸气管下管口扎以纱布,以免昆虫被吸入吸气球内;组装完毕后,将橡皮塞塞在厚玻璃管口,便可使用。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

⑤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⑥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①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②扫捕

▲适用于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方法: 很简单就是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这种方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是最多的。但这种采集方法就是比较难得挑选出昆虫,因为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这就需得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更换。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③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④搜索

▲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 隐蔽的地方:ⅰ树皮下面、朽木中

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ⅱ砖头、石块下面,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ⅲ蜂巢、鸟兽巢穴,▲ 最佳用此方法的时间: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注意: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⑤诱集

诱集法: a.灯光诱集

▲适用于一些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鳞翅目的蛾类

▲方法:在没有月光又无风的夜晚,选择一个植物茂盛、最好还有水流的地方,将诱虫灯的构件安装好,就会诱来各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蛾类,四面飞来停在幕布上。只要准备几个毒瓶,就可大量收集了。

▲最佳采集时间:在闷热的夏夜、阴天或雨后、甚至正在下着小雨

▲适用于喜欢吸食花蜜蝶蛾类

▲方法: 用50%红糖、40%食用醋、10%白酒,在微火上熬成浓的糖浆,用时涂抹在树林边缘的树干上,白天常有少量蛱蝶等蝶类飞来取食,夜间则可诱到许多蛾类和甲虫 c.腐肉诱集

▲适用于对腐肉一类物质具有趋性的昆虫,尤其适于采集各种甲虫。

方法:将一个玻璃瓶埋在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瓶内放置腐肉或鱼头一类腥臭物,如果瓶口较大还应在瓶口上方用树枝或石块进行遮盖,以防鼠、鸟衔食。d.异性诱集

▲适用于能释放一种性信息素的昆虫如如舞毒蛾、天蚕蛾、和盲蝽等

▲方法:将采到的或饲养出的雌昆虫囚于小纱笼内,挂在室外,则能诱来许多同种的雄昆虫。

1.3采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①时间 昆虫的发生期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合的,但我国地域广大,南方和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昆虫活动早晚也不一致。

②地点 应根据采集目的而定,按照昆虫的生态环境去采集。作为昆虫分类实习、认识一些常见昆虫,可到附近山区、植物种类复杂多样的环境采集或灯诱;采集水生昆虫就应当到池塘、河沟和水田去采集 1.4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⑴展翅板 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①木制展翅板

②泡沫板式展翅板

③三级台 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④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

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胸部,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中,每一三角纸只包一只。

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多数蝴蝶喜欢吮吸植物花蜜,有些种类喜欢吮吸树木伤口所流出的汁液,有的喜欢腐烂发酵的瓜果、人或动物的尿液,有的群集在路傍积水或溪边浅水处饮水,在这些地方应特别留意。也可根据蝴蝶的习性,在岩石或树干上涂上蜂蜜、在地上布置腐烂瓜果、撤尿、或制造一些树木的伤痕以引诱蝴蝶来自投罗网。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

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

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触角的处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制作好的蝴蝶标本

★注意: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3.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篇二: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094120217 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09应用生物教育a班

组别 第一组

实验课程名称 动物学野外实习实验 2011年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

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过,但是这次总感觉和以前的不同,因为这一次我们是带着专业的知识来学习参观的。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无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或是水里游的,应有尽有。我们的观察和普通的游客不同,我不仅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识别每种动物是哪个纲,哪个目,哪个科的动物,它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等,并且详细了解它们的各种特征。通过对动物园动物的观察,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同学们对动物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圆通山动物园之行,让我们体会到的不 仅仅是知识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笼子里面供人们观赏的动物中,有很多的种类野生型已经灭绝了,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猎杀,很多动物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所以学会养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宣传保护动物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等的知识,也是我们本次参观动物园的最大收获之一。4.禄丰恐龙谷之初探 6月29日全班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恐龙谷的路上,坐在车上大家纷纷议论和猜测恐龙真正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一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与几千万年前的地球霸主恐龙零距离接触,心情就别提有多激动了。

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神奇的恐龙谷,这里有很多的与恐龙体型比例1:1的恐龙塑像,看见这一个个实体比例的塑像我不禁感叹恐龙之大。当我们来到化石馆,看到这一具具恐龙的化石时,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二字。身边的这些恐龙化石让我不由得幻想起那个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的繁盛世界。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们了解了有关恐龙的许多知识。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它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普遍为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6500万年前的一天,突然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强烈的撞击导致海啸和火山爆发,撞击产生的铺天盖地的灰尘使地球数月乃至数年不见天日,地球气温随之骤降,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能生长,恐龙因缺乏食物等原因而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本次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野外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知识,是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学习和组织的能力和对动物学知识的兴趣。篇三: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姓 名: x x x 学 号: 0811080100x 班 级: 08 所在小组: 小组成员: xxx 指导老师: xxx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级 生 物 本 科 第 二 组、xxx、xxx、xx x、xxx、xxx、xxx 贵州梵净山 年5月24—6月1日 2010

一、前言

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门实践性很强的生物专业必修课。动物学的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堂讲

授、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基本环节。动物学野外实习时学生从课

堂走向大自然必须经历的一步,使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动物学野

外实习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也是拍样学生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掌握动物学实践能力,提高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动物学野外实习时动物学教学不

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教学改革总趋势下,《普通动物学》

作为一门基础专业课,课时数量被大量压缩,以让位于新兴学科,这

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然而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正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能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更

多的动物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通过动物学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类常见动物,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与周围环

境的关系,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观察和鉴定方法,加深和补充课堂

学习的内容。

通过此次的动物学野外实习,让我们学习到了课本之外的动物学

知识,真实地了解到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

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性思考问题和合理处理

各类问题的能力,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丰富了我的人生经验。

二、实习的时间:5月24日至6月1日

表1 实习日程安排

二、实习地点: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 1.实习地简介

梵净山蘑菇石中文:梵净山 英文:mount fanjing 位置:中国贵州省铜仁市境内

梵净山: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原来的正名为“三山谷”,国务 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 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净山植物类型多样, 森林是梵净山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其生物资源的核心。它既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又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枢纽;同时因其特殊的层次结构,形成了动物、微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地。森林类型划分 原生性的栲树林、青冈栎林、珙桐林、黄杨林、高山柏林等以及次生性的响叶杨木、桦木林、枫香林、枫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等44个森林类型。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森林活立木蓄积为3378000立方米。植物物种多样性 在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据不完全统计,植物种类有277科、795属、1955种,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14属19种,占全国种类数的9.5%,种子植物144科460属115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4.6%;苔藓类50科127属245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1.1%;蕨类38科85属183种,占全国种类数的7.0%,大型真菌45科123属372种,占全国真菌数的4.7%。植物区系分比较复杂,是一个相当丰富和相当古老的温带、亚热带的植物区系。

动物种类的多样, 梵净山区拥有东洋界的华中、华南和西南三个区系成分的动物。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已初步记录在案的动物有800多种,其中兽类8目23科68种,占全国种类数的13.6%,鸟类16目39科191种,占全国的6.2%;爬行类3目9科41种,占全国的10.9%;两栖类2目8科34种,占全国的12.2%;鱼类4目9科48种,陆栖寡毛类2科21种;昆虫18目,目前已知400多种,尚有不断的新属新种报道。除此之外,梵净山尚有众多低等动物、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研究还未涉及。梵净山游梵净山,成熟而最为便捷的线路只有一条,就是经印江自治县木黄风景名胜区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西线梵净山旅游线路。车行50公里,只需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自然保护区的棉絮岭接待站。在木黄风景名胜区,可参观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馆、纪念碑,了解红军在印江、沿河等地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同时,还可以篇四: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2011年6月18日,我们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野外实习,这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这次野外实习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也为我们以后走上教育岗位更好的胜任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参观,我们了解了动物进化的历程,尤其是侏罗纪恐龙时代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恐龙生活和前寒武纪生命起源与生命大爆发事件的认识。同时也对古生物学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 实习目的及意义

1.动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动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2.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1)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面向中小学学生,云南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对周围环境中动物的识别具有现实的需要。

(2)野外实习的经验对于中小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和

课外兴趣活动具有很大帮助。3 强化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宏观生物学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二 实习的内容及感受

录片,并听解说员解说澄江动物化石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发现的化石种类,地质历史以及在动物进化史上的研究意义。从中我深刻感受到其中的价值,澄江动物群出现在寒武纪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化石宝库。现今,澄江动物群化石共120余种,分属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腮曳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10多门以及一些分类位置不明的奇异类群。澄江动物群生物在线了海洋生物的真实面貌,充分显示了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参观时我们更深刻了解了动物的进化史。3 圆通山动物园 6月26日我们到圆通山动物圆参观并很详细的记录了有代表性的各种世界的野生动物,并对其分类地位,形态,栖息地,地理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动物园饲养有猴,熊猫,犀鸟,狮子,亚洲象,金钱豹,斑马,猛加拉虎,孔雀,丹顶鹤等珍禽异兽500多种,还有孔雀园,鸟园,水族馆,陈列各种鱼类。我们认真的观察记录各种东北购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对于有些本土不分布的动物,我们观察动物的特征与常见的种类进行比较,回来后对照课本内容,加深对各种动物的深刻印象,特别是在鸟园,我们看见了各种各样的种,包括黑天鹅,银耳相思鸟,黄胸支部鸟,金雕,八哥等47个种的鸟类。在动物圆通过对其动物的观察,使我对动物的特点、与其生活习性有了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课本知识。

禄丰恐龙谷

禄丰恐龙生活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晚三迭纪,大约又在八千万年前突然消失,它是中生代地球上早期恐龙起源,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禄丰恐龙分属蜥龙目和乌龙目两大家族包括禄丰龙,云南龙。兀龙,卢沟龙,中国龙和大地龙等六个属至少八种,体型有大有小,食性有素食者和肉食者之分。通过观察其体型和阅读有关说明我了解到禄丰龙时代较早,代表性较强是阐明恐龙起源最珍贵的化石证据。

三 对云南古生物历史的理解

古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的规律。从地球生命的出现都人类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约35亿年得历史时期。生物演化史既是系统发育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环境、扩大生存空间的过程。系统发育包括从无到有的起源,从少到多的分支发展和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发展。每一新的类型的出现,都是一次重大的飞跃,在生物演化史上曾经有多次重大的飞跃。

科学家根据地层的先后顺序与生物出现的早晚,将地质年代分为5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从历史进化史看,最初出现的是水生的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是水生的无颌类至有颌类,然后是两栖类,又由爬行类演化为鸟类、哺乳类,最后是人类。

从古生物学的进化史中,可以看出云南聚集了太多的古生物学物种,是一个研究生物学起源和进化的好地方,尤其是帽天山的澄江动物群,是了解“寒武纪大爆发”这一生物演化史上最壮观,最精彩的片段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窗口。

四 实习心得

通过此次实习,我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了丰收。在实习,我们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使我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而且对各门各纲的动物的分类有了清楚的辨别,更通过与动物的近身接触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对它们的存在价值有了新的反思与认识。其次,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动物学实习时间很短,但工作量不少。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记录名录时,大家互相协作,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将有利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最后,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这也对了我以后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起了警示作用。同时也明白了在校期间我们必须认真学好理论知识,留意身边的事物,以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篇五:动物学野外实习总结 野外实习是生物学科类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理论与实际连接到桥梁,同时也是巩固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方式。通过书本与实物的相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也让我更加接近自热、了解自然。野外实习对于动物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滩涂和动物园、生物标本馆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另外,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允许、可捕捉到的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本次野外实习,由于考虑到捕捉时所存在的隐在危险,所以我们大多数是以参观了解为主,通过外形的直接观察了解各科的主要特征及科间所存在的差异。本次的实习也让对古生物从未涉猎的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实习的地方有:

前两个地点主要是对现代的认知,虽说物种种类比较少,不过总是比光看课本来的实际。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自己动手记录了物种的特征,因此我组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动物学实习名录,作为一个组长我感到很欣慰。首先观察的是动物的实体标本,初步了解了几大主要科目动物的外形特征,当然,有认识的,也有没见过的,总之一句话,这次没白来。同时也简单的了解了动物地理的一些简单的知识,了解地域的不同,物种是根据地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座山,可以分春夏秋冬,动物的分布也随之而变。然后,我们去了动物园,这次通过活体动物的观察,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基本生活习性及生活方式,通过阅读动物铭牌了解它们的地理分布、食物来源等等。

它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宰者,是今天地球生物的祖先,由于地质运动和地球环境的变化,它们从此长眠地下。经过了成千上万年的掩埋,它们的躯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成为了化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让人着迷。通过查阅资料,明白了何为化石,化石的形成方式、过程,化石的分类以及研究化石的意义。

下面我对本次野外实习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首先,我在知识和技能上获得了丰收。在实习中,我们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动物学知识,不仅是我以前所学的课本知识设在自然界中得到了验证与加深,对各门各纲的动物的分类有了清楚的辨别,更通过与动物的近身接触了解了他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更对它们存在的价值有了新的反思和认识。再者,我们认识到啦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期4天的动物学实习时间很短,但工作量不少。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各尽其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记录动物标本的时候,大家相互协作,培养了从小组到整个实习同学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最后,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习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最基本的为我们应聘生物教师这一职业或是继续深造提高了竞争力。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了解,发现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用处,只要我们对它们认真学习与钻研,就必能做到物尽其用,它们势必也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财富。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我们在校期间那必须认真学习好我们的知识,留意身边的每一种动物,恰到好处的将我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壮大自身的能力素养。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我们今后从业或是继续深造的基本前提。对今后实习工作的建议:实习过程中的参考书籍资料有些不足,有些问题不能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此外,实习最好做到人人动手,让同学们自己采集、鉴定、制作标本,这样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最好能真正的做到野外实习。

第2篇: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对课本上的许多名词的定义解释我们都不是很了解,特别是一些形态特征的描述,书上是这么写着,但世界上的生物是千变万化的,生物不会照书本上的特征生长,所谓世上不会有两张相同的树叶,为了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能更好把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深课,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课一个理性的认识。

1、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2、通过在野外直接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3、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4、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的时间:7月13日至7月23日 实习日程安排

时间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 7月13日 工具箱的整理 学院一楼 7月14日 实习工作安排 施秉大酒店 7月15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 杉木河、 7月16日 早上昆虫标本的采集,下午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石坂屯 7月17日 标本的分类、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18日 蛙的采集、蛙标本的制作、下午观鸟、标本的鉴定 施秉城关、施秉大酒店 7月19日 钻洞、安鼠夹、标本的鉴定 施秉杨柳塘镇 7月20日 鱼、鼠标本制作、标本的鉴定 施秉大酒店 7月21日 实习总结会 施秉大酒店 7月22日 观察生态环境 施秉舞阳河 7月23日 返回

三.实习地点

贵州省施秉县 施秉城关、施秉杉木河、施秉石坂屯、施秉杨柳塘镇 施秉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位于东经107°52′37″至108°28′47″、北纬26°46′46″至27°20′16″之间。东与镇远,东南与剑河,南与台江,西与黄平,西北与余庆,北与石阡等县接壤。县城西南距省会贵阳230公里,南距州府凯里111公里。全县南北长62公里,东南宽60公里,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 县境位于云贵高原第二大阶梯向东部丘陵平原第一大阶梯过渡地带,属于黔东中低山、丘陵区。整个地势西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米;东南较低,最低海拔486米;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 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摄氏度,年降雨量伪1060至12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气候温和湿润。县内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地方工业、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具备了较好条件。县城位于中部盆地,地势开阔,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是一座融山、水、林、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的江南小城。 生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二三级保护动物云豹、猕猴、香獐、大鲵等10多种;二三级保护树种20多种

四.实习人员及指导老师

实习人员:2007级生物科学全班同学 我们组的组员:杨荷青、刘俊丽、吴敏敏、李正华、张婷、孙启飞、胡启波、黄强盛、马勋东、雷成燕 指导老师:黎道洪、杨卫成、张燕、罗庆怀、罗泰昌、张志敏、许成香、梅杰

五.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总的大至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二是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环境的观察、标本的制作、标本的鉴定、标本的保存等。 无脊椎动物的实习我们主要是制作昆虫标本,在实验室我们看到的标本非常漂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标本制作好也是非常难的,下面说一下昆虫标本制作过程。

㈠无脊椎动物

1.昆虫标本采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昆虫采集工具

①捕虫网:主要用于捕捉空中飞动的昆虫,如蝶、蛾类、蜻蜓类等等。网的.结构由网袋和网柄组成。 网袋宜用薄柔的细纱,颜色以白色或淡色为好,如罗纱或蚊帐纱,也可用尼龙纱巾改制,目的是减少挥网时的阻力,利于昆虫入网并便于透视网内。

②扫网 :用以捕捉灌木丛或杂草中栖息的昆虫。规格结构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应选择结实、耐磨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

③水网:专门用以捕捉水生昆虫。制作水网的材料要求坚固耐用,透水性良好,通常用细或亚麻布制作。网圈规格与捕虫网相同,但网袋较短呈盆底状,网柄应长些,以便使用者站在塘边或小溪岸边,采集水面或水中的昆虫。

④吸虫管:用以捕捉小型、微型和虫体脆弱的昆虫。它是由厚玻璃管、橡皮塞、橡皮管、橡皮吸气球和细玻璃管等组成。制作时按厚玻璃管的内径选用合适的橡皮塞,按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上穿两个孔,其中一个孔插入略弯的细玻璃管(进虫管);另一孔插入吸气管,并与橡皮管和吸气球连接。吸气管下管口扎以纱布,以免昆虫被吸入吸气球内;组装完毕后,将橡皮塞塞在厚玻璃管口,便可使用。采集时将进虫管口对准所要采集的小昆虫,利用吸气形成的气流,将小虫吸到厚玻璃管内,然后将所采到的小虫放入毒瓶杀死。采集蚊类、蠓类、蚜虫、蓟马和一些小型寄生蜂,均可使用吸虫管

⑤毒瓶:用于迅速毒杀昆虫。

⑥其他工具:三角纸袋、棉层、镊子、剪刀、毛笔、放大镜、笔记本、笔、酒精

1.2昆虫采集法

①网捕

▲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网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 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②扫捕

▲适用于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大片草地和灌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这样就可以采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这种方法采集到的昆虫种类是最多的。但这种采集方法就是比较难得挑选出昆虫,因为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这就需得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更换。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③振落

▲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

▲方法: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的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④搜索

▲ 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

▲ 采集法: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采集法: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 采集种类:无翅亚纲的双尾目、弹尾目以及原尾目等

▲ 最佳用此方法的时间: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注意: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⑤诱集

诱集法: a.灯光诱集

▲适用于一些有趋光性的昆虫如鳞翅目的蛾类

▲方法:在没有月光又无风的夜晚,选择一个植物茂盛、最好还有水流的地方,将诱虫灯的构件安装好,就会诱来各种昆虫,其中最多的是大小不一的蛾类,四面飞来停在幕布上。只要准备几个毒瓶,就可大量收集了。

▲最佳采集时间:在闷热的夏夜、阴天或雨后、甚至正在下着小雨

▲适用于喜欢吸食花蜜蝶蛾类

▲方法: 用50%红糖、40%食用醋、10%白酒,在微火上熬成浓的糖浆,用时涂抹在树林缘的树干上,白天常有少量蛱蝶等蝶类飞来取食,夜间则可诱到许多蛾类和甲虫 c.腐肉诱集

▲适用于对腐肉一类物质具有趋性的昆虫,尤其适于采集各种甲虫。 方法:将一个玻璃瓶埋在土中,瓶口与地面相平,瓶内放置腐肉或鱼头一类腥臭物,如果瓶口较大还应在瓶口上方用树枝或石块进行遮盖,以防鼠、鸟衔食。 d.异性诱集

▲适用于能释放一种性信息素的昆虫如如舞毒蛾、天蚕蛾、和盲蝽等

▲方法:将采到的或饲养出的雌昆虫囚于小纱笼内,挂在室外,则能诱来许多同种的雄昆虫。

1.3采集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①时间

昆虫的发生期与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季节大致是相符合的,但我国地域广大,南方和北方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昆虫活动早晚也不一致。

②地点

应根据采集目的而定,按照昆虫的生态环境去采集。作为昆虫分类实习、认识一见昆虫,可到附近山区、植物种类复杂多样的环境采集或灯诱;采集水生昆虫就应当到池塘、河沟和水田去采集

1.4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⑴展翅板 是用来展开昆虫翅的工具, ①木制展翅板②泡沫板式展翅板③三级台 这是针插虫体时所使用的工具。 ④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2.昆虫标本采集、制作

以蝴蝶为例说明昆虫的采集过程和制作:

2.1蝴蝶的采集过程

①蝶类通常在林间路边和水溪边,或花草繁茂的地方,蝴蝶喜欢停在潮湿的地上吸水,尤其是稍含咸味的水,最能吸引它们来饮,所以一般它在昆虫都喜欢呆在森林的边缘,特别在水溪边。天气晴朗时一般在早上10点到下午3点是最佳的采集时间,可直接用网捕。

②根据蝴蝶的生活习性我们会选择在空旷的森林边缘或水溪边,飞翔中的蝴蝶,可以挥网捕捉,迎面飞来 可以从容兜住;向前飞去的则须快速追扑;在它访花活动时可以从旁掠取,应当注意植物上有无刺棘,防止把网挂破。

③当蝴蝶进入网中,应当即将网袋的底部向上甩,或将网柄翻转,都能将网口封住,切忌从网口向里张看而让蝴蝶再从网口逃逸,只要运用自然,一定能够捉到。

④捉住以后,可以隔网用拇食二指捏住蝴蝶胸部,依蝴蝶大小加不同的压力,使蝴蝶窒息,然后用镊子取出,包入三角纸中,每一三角纸只包一只。 如果蝴蝶停在地面,应一手拿网柄,一手提网底,对准罩下,等蝴蝶飞起进入网中,再将网底折转。不能扫捕,以避免泥土扫入网中,损坏蝶翅。多数蝴蝶喜欢吮吸植物花蜜,有些种类喜欢吮吸树木伤口所流出的汁液,有的喜欢腐烂发酵的瓜果、人或动物的尿液,有的群集在路傍积水或溪边浅水处饮水,在这些地方应特别留意。也可根据蝴蝶的习性,在岩石或树干上涂上蜂蜜、在地上布置腐烂瓜果、撤尿、或制造一些树木的伤痕以引诱蝴蝶来自投罗网。

2.2蝴蝶标本的制作

①根据虫体大小,选择适当的昆虫针,自蝴蝶胸背中央垂直插入,并留有8mm长度。昆虫针要从前足与后足中间的胸部垂直穿过

②将针对准展翅板槽的中间垂直插下,使虫体背面与展翅面板平行。

③用小号昆虫针或镊子拉住或捏住左右前翅较粗的翅脉向前拉,直拉至前翅的后缘和身体相垂直。蝴蝶的腹部要与胸部成一直线 ④压上事先折叠过的透明的压翅条,使其前翅后缘与压翅条上的折痕重合。为了使标木呈自然状,可用昆虫针在翅基部翅脉处拨弄整形蝶翅,并把足、触角和触部稍加整理。 触角的处理

⑤检查标本制作是否正确,有无差错,若无差错则可以把它放好以晾干。 制作好的蝴蝶标本

★注意:不同昆虫生活习性不同,它的采集地的选择有所不同,采集方法也有所不同,

生活习性的不同在上面我以说了,下面我主要说不同的昆虫制作标本时的针插部位的不同:

● 直翅目昆虫针插在前胸背板后方偏右的后内角

● 蜻蜓目、鳞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针插部位于中胸背部中部

● 半翅目昆虫插在中胸小盾片中间稍偏右一侧

● 鞘翅目昆虫针插右鞘翅内前方,使针从中足和后足之间穿过

● 微小昆虫则用00号昆虫针孔入昆虫的腹部正中,再用一般的昆虫针穿过软木的左测 在针插时还特别注意:昆虫针插入一定要与虫体的长轴垂直。

3.标签的填写:采集标签要包括采集日期、采集人、采集地以及鉴定人

第3篇: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学野外实习距现在已经结束近一个礼拜了,不同于植物学野外实习,那次实习我只坚持了5天就阵亡在了肠胃炎里,还在第9天的时候被提前送了回来,我认为就参与时间上看本次野外实习还是有所进步的。

大学里最后一次的野外实习就这样以说快不快、说慢不慢的速度结束了,最后一天坐火车回来时尤记得十几天前,李松老师开的动员会,再回想起十天里每天做的事,好像时间就是这样,你以为它是静止的时候,它流走的飞快,就像已经身为大二的我还记得小学四年级趴在栏杆上,单纯的想着时间是静止的吧,然后转眼间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眼前的每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动物学野外实习

1《.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登录界面地址?

A.B.shenghuan.shnu.edu.cn C.cc.shnu.edu.cn D.2.《动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一共有几个栏目?

A.7 B.8 C.9 D.10

3.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时有几天?

A.3~4天 B.4~5天 C.5~6天 D.6~7天

4.动物学野外实习总学分是多少?

A.1 B.2 C.3 D.45.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分为几篇?

A.1 B.2 C.3 D.4

6.动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定分为几个部分?

A.1 B.2 C.3 D.4

7.动物学野外实习如果考核未通过,则需要?

A只能.补考 B.只能重修 C.补考或者重修 D.什么都不需要做

8.下列哪一位老师不是“脊椎动物部分”指导教师?

A.俞伟东 B.李利珍 C.唐仕华 D.罗永婷

9.下列哪一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2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094120217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09应用生物教育A班

组别第一组

实验课程名称 动物学野外实习实验

2011年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1.澄江帽天山之探索发现

6月19日,我们踏上了本次野外实习的最后之旅,这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世界的特异化石库——澄江帽天山。在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我们有幸见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期的各种生物化石,这些来之不易的化石不仅保存完美,而且种类繁多。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时生物的形态特征,使我们如实看到了地球海洋中最古老的动物原貌。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的参观,使我们深刻了解了动物起源的奥秘,认识了动物演化的漫长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人类占据地球的来之不易。

2.圆通山动物园之行

参观了解了古生物霸主恐龙之后,6月25日我们又来到了圆通山动物园,虽然之前也曾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

动物学实习心得

在气候温润五月中旬,我们组织了洞头海滨动物实习。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在学习了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后,我们有机会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亲身去体验精彩的动物世界。洞头素有“百岛县”之称,风景优美,海洋动物丰富,非常适合此次动物实习,在学习之余我们亦可以领略大海的辽阔和天空的湛蓝之美。洞头之行必将成为我们一生难忘的一行。一想到要去海边实习我们都很兴奋,出发当天我们早早拉着行李箱在集合地点等待校车的到来,一进入洞头境内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观震惊住了,一眼望去是了无边际的大海,几艘渔船随意地停靠在岸边,俨然是一幅和谐的鱼米之乡。

实习第一天下午我们带着采集标本要用的工具去了岩礁,我们小组成员分配好任务后就开始采集动物了,虽然岩礁很难走但是阻挡不了我们探索动物的决心,傍晚伴着阵阵涨潮声我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缙云山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学号:13姓名: 雷鹏丽指导老师:

动物学(zoology),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一、实习地自然概况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与嘉陵江小三峡、合川钓鱼城一并被定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缙云山总占地面积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缙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资源丰富。

缙云山,雄峙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 ”山岭,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缙云山与嘉陵江小三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七号文库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

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