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原则的有效利用的论文
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原则的有效利用的论文
摘要:当前一些地理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教学,没有意识到传统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势。有效利用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应遵循“1+1+1>3”原则、优先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视性原则、资源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展贴性原则。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媒体;教学原则
本文探讨的传统地理教学媒体,是指教室现有教学资源(如大小黑板、白板等)、学生拥有的学习资料(如教材、地图册、填图册、练习册等)、教具、学具、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等传统的、身边常见的媒体。当前一些地理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教学,不熟悉或没有意识到传统地理教学媒体的优势。笔者根据实际地理教学经验,总结出有效利用传统地理教学媒体的原则。
一、“1+1+1>3”原则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将导学案、传统媒体、多媒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远大于单独反复运用一种教学媒体的效果。因为三类媒体从多个视角进行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学生不但加深了理解,而且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导学案将学习内容和问题前置,帮助学生自学教材,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黑板呈现信息的时间较长,随写随擦,灵活方便,是课堂上师生板书板图的主要场所。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地理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图示和动画,有效突破重难点。例如,对于褶皱的形成原理,学生先根据导学案预习教材上的图示与课文,初步了解相关概念和规律;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后,再引导学生亲手挤压书本,体会背斜和向斜的形成过程。
二、优先性原则
在多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传统媒体。因为相对于前者,传统媒体教学除了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外,还有以下优点。
1.生成性强
多媒体教学预设较多,而现场教学千变万化,传统媒体可以创造良好的“现场效应”,能够适应教学生成的需要。
2.开放性强
传统媒体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于课堂上师生、生生面对面互动与交流情感。
3.操作性强
学生的最大期盼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演、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演来获得的。而这些机会和活动,学生一般要依赖传统媒体来展示。因为学生不一定精通多媒体操作技术。
三、创新性原则
学生往往对传统媒体不感兴趣,为此需要对传统媒体承载地理信息的形式进行创新和改造,变劣势为优势。
1.设计“地理黑板学案”
黑板是最常用和最主要的传统教学媒体。课堂上利用好黑板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无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纸质学案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和效率,地理教师可以于课前在黑板上板书和板图,将纸上学案精简后搬到黑板上,笔者称之为“黑板学案”。它与电子学案、纸质学案并列,成为三大类型的学案之一,适合各学科教学使用。
2.运用“地理3D记忆法”
笔者将多面体教具称为“3D”记忆工具。其用于记忆的原理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文字内容,都是印在同一纸张平面上的,学生为了能够记住地理概念、规律和图示,常常反复阅读同一平面上的文字,其记忆和思维也被限制在一个平面上,时间长了容易带来枯燥感和机械感,引发记忆疲劳。如果在多面体(例如包装盒)的每一面上,写上不同的地理文字内容,这就把印在纸张平面上的文字变为不同空间、不同平面上的文字内容。比如工业区位因素太多,学生一般只能记住其中一部分,不妨将工业区位因素分别写在一个多面体盒子的每一个面上,呈现在一个“3D”空间里,各因素的立体感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就会扩展到不同方向延伸的平面上,再结合谐音记忆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记忆兴趣,其记忆的主动性和各项能力就被激活起来。
四、可视性原则
利用身边的材料,将各类地理图示做成肉眼可见的实物模型,用于做游戏和演示地理变化过程,强化图文转换意识。
1.模式图的模型化
模式图往往被称为地理的“母图”,据此设计的题目往往被称为“母题”。所以重视模式图的教学极其重要。将抽象的模式图做成立体实物模型,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直观、形象,学生在做模型的过程中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2.模式图的拼图化
裁切泡沫塑料、硬纸板、木板,涂上不同颜料,制作六大板块拼图、中国政区拼图、世界政区拼图、地球内部结构拼图、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拼图、太阳结构拼图等。
3.景观图的模型化
如用米汤和沙土混合,可以做成沙丘、冲积扇、风蚀蘑菇、峡谷等地貌模型。
4.统计图的模型化
统计图较抽象,可以制作成实物模型,从平面走向立体,增加可视性,加深印象。比如制作气候统计图模型的方法是:将众多磁吸吸在黑板上,垂直组合成每月降水柱状图,每月磁吸数量多少可以代表柱图长短;也可以用代表各月气温的数枚磁吸将彩色棉线压在黑板上,表示气温变化曲线。其他如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图、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图、金字塔统计图、扇形(饼状)图、气候立体统计图、等压面图等,都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实物模型。
5.过程图的动态化
通过改进图示画法和制作教具来演示复杂的`、抽象的、难以表达的地理变化规律。比如,用双层等圆硬纸板制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模型:上层硬纸板上画出各重要纬线,下层硬纸板边缘某点上,粘贴用硬纸条做成的红色箭头(表示太阳直射光线)和切线(表示地平面),两者夹角即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旋转后者可观察太阳直射点在不同位置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五、资源性原则
1.联系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设计探究性问题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可以是教室、校园、座位、宿舍、学习用品、师生等,具有真实、直观、具体、便于观察等特点,但有时被一些地理教师所忽略和轻视。如果地理教学充分利用它们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诸如“利用教室空间方位描绘太阳视运动规律”、“观察旗杆影子透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利用课桌、笔、纸、尺子和透进教室的太阳光计算本地太阳高度”等探究性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和想象力的建立;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增强学以致用的地理意识。
2.联系身边的时空资源设计生活问题
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时空资源,深入浅出地阐释抽象的地理原理规律。比如学习新课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热力环流的规律,笔者举出现实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实例,就可轻易解决。如水沸腾时在锅内如何流动,壁挂式致冷空调、暖气片安装位置的原理,水壶口打开热气的流向,冰箱打开冷气运动的方向。而有的老师做实验、放视频,边讲边画,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可能还不理解。
六、多样性原则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利用多种传统媒体,设计和组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作业形式上的多样性
如把读图作业变为填图、绘图和贴图作业,多种作业活动有利于落实图上内容,加深对图示的记忆和理解。
2.传统媒体运用上的多样性
在一堂课里,可以运用板书、板图、板画、自制教具、课本、模型、学校地理课堂资源等多种传统媒体,从多角度呈现地理事物多面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3.实验形式上的多样性
如背向斜教学,可挤压书本,也可折弯装有水油的塑料管等,让学生体验多种实验活动。
4.设问视角上的多样性
演示实验时变换常规的问法,激发学生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与热情。例如,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时,有的老师一般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是什么?”学生常按课本上的说法来回答:“自西向东”,但这并不是此实验所要求得出的客观结论。因为此问没有说明观察的视角,学生还是按平常的平视角度来观察、思考和回答的。不妨变换一下问法:“从北极星方向俯视,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如何表述?”这时学生会主动俯视正在演示的“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再经过积极思考,很容易表述出正确的结论:“均为逆时针方向”。
七、展贴性原则
地理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堂上需要呈现大量的图示,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地理图示难以在课堂上快速、精准地画出来,而平时常见的传统教学媒体一般不具备这些功能。为此,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前,把地理关键字词、重要图示和表格分别打印或用记号笔写在纸上,制成“贴字”、“贴图”和“贴表”,笔者称之为“三贴”。课堂上使用时,直接用磁吸将其压在黑板上。课前一般制作空白的贴图和贴表,其中的文字内容单独制成贴字,课堂上再由学生将贴字对应贴在贴图和贴表中相应位置。这样增加学生读图、填图、指图、读表、填表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笔者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展示“三贴”,可以节约当堂板书板图时间,增大课堂容量和学生的活动量。
第2篇: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
1传统教学地理教学研究
受限于经费,其实今日大部分的学校地理教学还是以传统教学地理教学为主要方法,而信息融入地理教学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大量使用电脑软件上课,所以对多数学生来讲,地理老师还是会以传统教学地理教学方法做为上课方式,以下是针对其教学方法作探讨。
1.1地理景观表示法
由于学科本身的需求,光靠地图教学并不能满足学习上的需要。地景如峡谷、瀑布、热带草原、高山峻岭……,人景如黄河皮筏、秦岭栈道、蒙胞账幕、藏胞雕楼……,都非用图片来表示不可,利用图片的教学有很多种。草就照片一项来谈:就包括公布栏的展出、专科教室的展览、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分组交换观展等,其中除了实物投影机的放映可得到直接立即的效果外,其他方法都是得借助额外的时间或外借专科教室才能连成教学效果,所以若学校的设备不足,至少应配置一间地理专科教室,让地理老师轮流使用投影机上课,目前各学科中地理可说是最适合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方式上课的科目。
1.2挂图中心教学法
运用挂图的教学方式,其实不甚理想,因为不一定能配合自己的需求,同时坐在后面的同学其实看不太到,而且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除非是介绍单一景观地理现象,因为该张图占上课比重很高,此时我们才会采取这种方式的教学。
1.3板图中心教学法
这是目前最为平常的教学法,而且是每位地理老师一定要尽量熟能生巧的教学方式,因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终究地理老师摆脱不了画图,即使运用多媒体电脑方式上课,还是会有要在黑板上画图的机会,因为课堂进行的'教学活动是活泼生动有趣的,在解释事情时总会多少运用到板图,所以平时还是要有随时都能在黑板上立刻画出简图的能力,不管画的好不好,至少要让学生看的懂,而且在表达地理景观时,尽量用地图是最简单易懂的,所以尽管科技再这步,地理老师绝对要培养自己的绘图能力。
1.4壁报图教学法
有时地理老师为了节省绘图时间或初为地理老师会使用此一教学方法,但此一方法有时会有一些问题,例如壁报图的灵活度不高,临时要在图上增加符号不易,可视地理教学题材诀定是否要运用此一教学方法。
1.5投影片教学法
亦有相当比例地理老师使用此一教学方法,因为毕竟此亦为大量呈现地图与文字的教学法,运用适当实学生也可收到不错的学习效果,只是对于照片的处理还是需借助电脑的扫描,再用彩色印表机列印,但彩色列印成本很高,需透过学校大力资助。
1.6问题讨论教学法
其方式有很多种,但最重要是事前要有充足的准备,而常用方式如下:
(1)分组讨论地理教学法:分组讨论是激发同学脑力激荡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但其题材的选择较为特殊,不是每一种课程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教学,有时甚至只要在课程进展中安排25分种的讨论教学法,所以在进行这种方式的教学最重要是想借助同学彼此的互动,以及分组同学中表现较为好的同学,让其他同学借此机会学习观摩一番,这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法,但却不是常见的教学法,所以地理老师平日应多思考哪些主题适合此一教学方法,以达成教学的最大效果。
(2)辩论式地理教学法:此一教学方法更不常见,甚至一学期用不到两次,但学生只要事前经过好好的准备,通常可达到不错的效果,尤其现在学生说问的能力比起以前的学生受的信息刺激更多,寻找资料的管道更多,所以辩论的内容更具有深度,有时其实可以运用改良式的辩论式教学法,亦即除了主辩、二辩、三辩、结辩等人固定之外,可以让辩论的两组同学分别加入讨论,让更多的同学拥有参与感,更投入教学活动的进展中,以让同学更热爱上地理课。
2结语
尽管信息融入初中地理教学有非常多的优点,但仍有其缺点存在,例如电脑死机、学校停电、学校设备维修管理不当,这些都会让其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老师临时应变的能力要非常好,至少基本的板图中心教学法要能立刻派上用场,而一些传统运用的教学法,如以讲义为主的教学方式,其实学生很希望老师除了用多媒体的电脑教学,最好能有辅助讲义,因为眼到、手到固然是学习的极佳的方式,但对于一些在即短时间不易纪录或绘制的地图,老师还是应像可能事先准备好,笔者的学生曾经对笔者表示最希望的是老师在一节课当中运用信息科技教学配合讲义,再搭配问答式教学法,能让自己获得最大收获。而大部分地理老师都运用powerpoint教学,这亦表示其使用的教学效果极佳,但无论如何教学活动的进行,最重要是依教材内容决定要使用何种教学法,才能让学生老师在愉快舒畅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进展教学活动。
第3篇: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共19篇)由网友 “玥见”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论文
1、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以及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要充当好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自己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最常用的情景教学法等,最常用到的是以探究式活动中心的问题情景,在教师前教师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贯
第4篇: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优质16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帮助他人避免重蹈我们的覆辙。沟通和交流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怎样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在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写作总结的常见错误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传统教学地理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当前,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和谐都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
和谐其实属于美学的一个概念。
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被人们赋予新意义。
不管它的含义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其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美”。
和谐美这一概念很早就已经产生,它蕴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西方的传统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中西传统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和谐美,寻求和谐的真谛,和构建和谐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和谐;美;中西传统文化。
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和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
关于和谐经典词句非常之多,比如蕴涵和谐意识的“声一无听,物一无
第5篇:论文_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新编各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科书,编写体系科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然而,作为非中考科目的初中地理,在教学实践中处境尴尬。长期以来,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地理学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
笔者认为,正视地理学科,进而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有效地理学习的途径;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所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是关键。本文将立足于“教师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