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三年级《大海的歌》片段教案
三年级《大海的歌》片段教案
《大海的歌》第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成墨蓝。”乍一看,这句子很不起眼——不就是写海的颜色吗?其实不然。
讲读中,我发问:“这句话讲什么呀?”
学生不假思索就答:“写海的颜色。”
我紧追着问:“什么颜色呀?”
生甲:“绿的。”
生乙:“蓝的。”
生丙:“墨蓝的。”
(答案都是片面的。)
我打出幻灯字幕:
①海的颜色是绿的。
②海的颜色是绿的、蓝的、墨蓝的。
③海的颜色由绿变蓝、由蓝变成墨蓝。
学生分组读,比较三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第①句只写一种颜色。
第②句有三种颜色。
第③句写颜色在变化,越变越浓。
这么一说,孩子们恍然大悟了,得出新的`结论:“这句话讲海的颜色在起变化。”
“海的颜色为什么会起变化?”我穷追不舍。
“因为海有深有浅,所以海的颜色就不同了。”……
引读:浅海的颜色是——绿的。
深海的颜色是——墨蓝的。
我再因势利导:“可见,课文中写的这艘船已在哪儿了?”
学生异口同声:“深海中了。”
“这句话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学生读下文的三句话,明确了这前两话告诉我们石油钻探船耸立在深海之中。
我让学生齐读第三句:“这是我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然后我说:“这说明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
生(齐):很先进。
我又说:“也表明祖国的石油建设事业取得了——”
生(齐):新的成就。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避“重”就“轻”之嫌——躲开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推敲的只是一句不为人重视的、平平常常的句子。可是,它却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弄懂了这段话的三层意思,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抓一句辐射全文的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教案分析
三年级上册《大海的歌》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气象万千,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5、培养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
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吗?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第3篇:大海的歌 教案
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是第一单元的一组儿童诗。诗中描写了大海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诗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手法来描写大海,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难点放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和欣赏录像使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联想的能力。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奇妙。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你见过的大海什么样?你能仿照《海上的风》描述自己见过的海吗?通过这样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第4篇: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海的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祖国大海景色的美丽,海港的繁荣景色和我国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重要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感受语句的优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一曲新歌”指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作业: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
第5篇:大海的歌教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鞠躬)我叫赵苗苗,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大海的歌》。下面开始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鞠躬)请坐!好,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首先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见过大海么?你们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有哪位同学愿意谈一下?举手回答!好,这位同学,你来说!哦,说的非常好!请坐!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谈谈?好,请你谈一下,嗯,说的也很好!请坐!好,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大海,我们今天来学习《大海的歌》(板书题目)。《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是一组儿童诗,这几首诗都是描写大海的,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会对大海有一定的了解。下面老师朗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大海的歌……
好,课文老师读完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请同学们对照课后生字表,将本
第6篇:大海的歌 教案
1.、大海的歌
教学目标:1培养欣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大海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重点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大海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课文。读了课文,你一定会对大海有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会写的字
(1)独立学习。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2)同桌交流。集体交流(3)学习生字 开火车读
波纹
映着
仰天
第7篇:《大海的歌》教案
《大海的歌》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展现”、“极目了望”、“朦朦胧胧”、“猛烈”、“耸立”、“仿佛”等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和记叙事物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初读课文,懂得“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都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卡片:诵、共、船、杭、常、浑、期、识、织、耳、深、舟。
(1)认读。
(2)用这些字口头组词。
二、揭题、明确目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板书课题:14。大海的歌)
看到题目,同学们可能会想:大海会唱歌吗?大海唱的又是什么歌呢?我们学会了课文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生字新词,了解“我”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各看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