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歌》名师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海的歌教学设计”。
《大海的歌》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大海的歌》由三首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诗组成。诗中描写了大海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天和海》写大海神奇的蓝,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无比热爱之情。《海上的风》用拟人的手法写大海有风时的景象,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写了大海的不同景象。《大海睡了》是写深夜里大海平静的景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大海写成一位熟睡的母亲,描绘了明月与星星镶嵌其中的宁静幽美的大海景象。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海、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海边,所以对大海的种种景象并不熟悉,再加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学本课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创设情境法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大海的风光片或图片丰富学生对大海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印象。
知识与能力
1、会认“纹、潮、仰”等8个生字,会写“纹、映、帆、仰”等12个生字。理解“波纹、仰头、翻滚、奔腾”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突破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在教学时,抓住学生想看海、听海这一兴趣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通过影像资料的播放,给学生以视觉的震撼,由此逐步感受大海的神奇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师要以读代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学生交流代替教师的讲解,通过已经去过海边的学生对大海的描述,组织学生想象诗中的情景,再通过补充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情感。/ 9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和演示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影片,展示大海的风光,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体会大海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无比热爱之情。
读法: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大海的形象;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抓住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方法,丰富诗歌内容,领会大海的特点。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大海的图片或风光片。学生:大海的资料、图片。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吋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教具:海石、贝壳、海螺、海藻等,让学生欣赏。)
教师揭题:今天小海螺、小贝壳邀请我们到它们的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去吗?好!让我们乘上“海螺号”去听听《大海的歌》!(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指名朗读。
(1)一读。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查字典。(2)二读。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3)三读。放声朗读,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自学生字、词语,小组内交流。/ 92、教师过渡:希望同学们能按照自学要求认真读课文,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自学最认真,交流最深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详细的自学要求提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交流反馈,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
指名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和较难读的句子。(1)注意下列横线上的字的读音。
波纹(wén)映着(yìng)仰头(yǎng)
翻滚(gǔn)奔腾(téng)琴师(qín)
奏出(zîu)渔帆(fān)睡觉(shuì)不闹(nào)(2)引导学生注意下列句子的断句。
①那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流;那鸟,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②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2、理解词语的意思。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查资料、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翻滚、奔腾、琴师、波纹、渔帆”等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
(1)再读课文,学生思考:每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读文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第一首诗写了大海的颜色。第二首诗写了大海有风时的景象。
第三首诗写了深夜里大海宁静幽美的景象。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概括每首诗的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书写生字
1、抓住重点,进行指导。
(1)要求学生读一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仰”的中间不要加一笔撇,写成“印”;“奏”的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睡”的最后一笔是短横,不要写得太长。/ 9
(2)教师示范书写“翻”和“睡”。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观察。
2、学生自己写,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字,写字,既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首诗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大海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 wén fān gǔn bēn téng qín shī shuì jiào dǎ nào
()()()()()()
二、填一填
()的波纹()的鱼群()的波流
()的潮声()的月亮()的鼾声 答案:
一、波纹 翻滚 奔腾 琴师 睡觉 打闹
二、蓝色 穿梭 翻滚
轻轻 圆圆 睡熟
第二课时
课吋目标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1、教师引导:同学们,有谁去过海边?你们一定在电视或图片上看到过大海吧?你能说说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样的?/ 92、学生谈对大海的感受。
3、教师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跟着小海螺,去倾听大海的歌。(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大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一)自读感悟
1、教师引导:你最喜欢哪首诗歌?按照下面的自学提示学一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1)这首诗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
(2)你认为哪句话写得最好?说说它写出了什么。(3)读一读,用读表达你对这首诗的喜欢。(4)不懂的问题在课本上记录下来。
2、学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内指导。
(二)汇报感悟
精读一:感悟大海颜色的神奇。
1、指名读《天和海》,其他学生欣赏。
(1)出示重点句一:蓝色的雾,蓝色的云;蓝色的波纹,蓝色的潮声。①指名朗读,说一说在你眼前浮现出的景象。②学生描述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
③引导学生思考:连用四个“蓝色”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四个“蓝色”既是对海天景色的描绘,也写出了作者在欣赏大海时所产生的联想。四个“蓝色”描绘出了一个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蓝色世界”。
2、体会第二、三小节的内容。
(1)教师过渡:第一小节写了大海的颜色,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大海的?
(2)学生读文,小组交流并反馈:第二小节是俯瞰大海,第三小节是仰头看天。/ 93、出示重点句二:无边的海,像一面大玉镜。
(1)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写出了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大海比作大玉镜,使大海平静的特点更具体化、形象化,使本诗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鲜明生动。
4、出示重点句三:那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流;那鸟,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闭眼想象诗歌的内容并说说眼前浮现出的景象。
(2)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把蓝天上的云想象成大海“翻滚奔腾的波流”,把天空上的小鸟想象成大海里“来往穿梭的鱼群”,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为我们勾画出海天一色、广阔无边的美丽景色。
5、指导朗读。
(1)播放大海的风光片让学生欣赏。(2)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倾听。
(3)同桌赛读,男女生轮读,分组轮读,教师评价。
6、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大海神奇的蓝,表达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精读二:感悟大海风的神奇。
1、指名朗读《海上的风》,其他学生欣赏。
(1)播放一段有关海的风声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闭眼想象:伴着呼呼的风声,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海上的风是,是,是,是。
他一来,就 „„ 他—来,就 „„ 他一来,就 „„
2、思考:诗歌每一小节后都用了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想一想,补一补。/ 9
预设:花神绽开万朵浪花,给人间送来了大海的祝福;琴师奏出万种乐曲,带给人们快乐的享受„„
3、展开想象,再次感悟海风的神奇。
(1)播放大海美丽富饶的动态画面:海湾、帆船、蓝天„„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浪花的拍打声,柔柔的风声。
(2)仿照这首诗的样子,说一说你看到、听到或想象到的情景。学生仿写,反馈。
示例:海上的风是乐谱,她一来就编奏出一曲曲动听的歌谣„„ 海上的风是隐形的轻纱,他一来,就激起万倾碧波,银光闪闪„„
4、各种形式读课文: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
5、教师小结: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大海有风时的景象:有时可以看到海面上无数银色的小浪花,有时可以看到万片渔帆在海面顺风前进,有时可以听到海上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种景象,真令人向往啊!
精读三: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1、指名读《大海睡了》,其他学生欣赏。
2、出示重点句一: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
(1)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小组交流并反馈,教师归纳:这里把风和浪儿当做人来写,写出大海的静,海边没有风,海面平平的、静静的。(读的时候要读得轻而慢)
3、出示重点句二: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1)说说句中的“背”“抱”写出了什么?(2)学生做动作,亲自感受。
(3)学生反馈,教师归纳小结:“明月”和“星星”倒映在海中,大海就像母亲一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突出了大海的静。
4、描绘情境,指导朗读。
教师描绘:大海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月亮姐姐和星星妹妹入睡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学生齐读“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5、教师小结:这首诗描绘出了明月与星星镶嵌在大海中的宁静幽美的景象。
6、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9
(1)教师引导:大海有神奇的颜色,有多变的风,有静静的夜,她博大,她神奇,她是月亮、星星的摇篮,是鱼儿的家。让我们带着对大海的喜爱之情,读读全文,表达你对大海的喜爱。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抒发情感: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大海?模仿诗歌的写法,写写大海的景象吧。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品味、观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1、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写海,但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天和海》着力渲染大海的蓝;《海上的风》写的是海的动态;《大海睡了》写的是海的静态。读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海的神奇以及它的干变万化,心中不由得产生了热爱大海的情感,希望有机会我们都能去看看大海,聆听它的歌声。
3、拓展活动:课后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歌,了解大海的知识,办一期关于大海的手抄报。大海的歌
色 风 静
雾、云、波纹„„ 花神、琴师、不闹、不笑、蓝色 大力士、狮子 抱着、背着
水天一色 变化万千 静静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字组词
奔()演()()觉 打()翻()
二、仿写句子
1、天边的大海,像一面大玉镜。,像。
2、那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流。/ 9
,就是。答案:
一、腾 奏 睡 闹 滚
二、1、示例:白白的云朵,像一只只小羊羔在闲逛。
2、示例:那风,就是春的使者。/ 9
《场景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会写“群、孔、队、桥、巾”等汉字。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量词的用法。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
《姓氏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姓、氏、赵、钱”等12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部首。2、会写“姓、什”等7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
[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展现”、“极目了望”、“朦朦胧胧”、“猛烈”、“耸......
大海的歌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大海的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