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金寨镇中心学校 冯燕
《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
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3、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创设有趣的活动激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新方式、新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化地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钻研、探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4、从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课堂结构紧凑、合理,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各部分衔接自然、流畅,时间长短适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合理高效的教学结构安排并能恰当的组织材料,学习重点、难点。
5、从课堂的随机生成反思,对后进生解题的生成优待学习改进。
第2篇:《2、5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2、5的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就是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按照“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的步骤来教学,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
因为2和5倍数的特征,都在个位数上,学生比较好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学生掌握也并不困难,所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上,我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有效:
1、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平等对话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主体因素。教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在本节课的教学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努力让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从而实现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成熟的,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列中。
3、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我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然,我还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比如: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要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在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还要多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研究的方法就在平时的学习中,并不神秘,为学生以后的数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3篇: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教案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再通过游戏获得‘既是2又是5的倍数特征’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成效好,这主要体现教案反思新作用有:
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我考虑学生学习活
第4篇:《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回顾我今天讲的《
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我有一些反思:
1.巧妙地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范畴,2、5倍数的特征是数论知识的起始课,在学生熟练掌握了2、5倍数的特征之后,帮售货员找问题,再一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利用所学新知,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重视了模型建构及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与经验。在引导学生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方法模型:例举-观察-猜测-验证-结论。从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然后用这样的方法与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在课的结束环节提出了“利用今天总结的方法与策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使数学思
第5篇:《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在“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深:
1、本节课在学生已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我围绕“
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老师和一名学生惊醒比赛,准确而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3、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始终感到课堂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家庭,任何不成熟的想法在共同的交流中是可以
第6篇:《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正确的教学观念,恰当的教学设计,使课堂生动活泼,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二、细节讲究珠圆玉润、相得益彰
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
第7篇:2、5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
2、5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
2、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时通过游戏的情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新知的热情,学生借助“百数表”分别直观地找出2和5的倍数,通过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概括出2和5的倍数特征,再举例比100大的数加以验证,以“猜想——验证——结论”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2的倍数特征,进而让学生认识、理解奇数和偶数含义,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数学简单的生活问题,达到了教学目标。
1、有效的问题方面反思,我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结构特点,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2、从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我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教学过程中创设有趣
第8篇:《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了2、5倍数的特征一课,课前我们印制了百数图发给学生并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百数图上分别画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分别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因为这课的知识点的发现相对还是较简单的,课始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数对不对,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征。全班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说得都很好,找到了100以内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师提问:是不是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是否都有这样的特征呢?学生找了100以外的数进行了验证,一致得出只要是2的倍数、5的倍数都有这样的特征。接着我让男生出数让女生判断男生出的数是否是2的倍数或5的倍数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游戏也能让孩子们高兴一把,在这样的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奇数、偶数的概念教学还是比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