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9-01 07:12: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的有关知识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特别是在照像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生产和使用中更是必备的重要知识,具有综合基础教育价值。本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上,能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归纳、交流反思等物理学习过程,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在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上,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和创新意识,因此对今后进一步研究透镜以及其它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的过程,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以及善于用物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③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物理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本节课教材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发现和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而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进而归纳结论以及对成像规律的知识应用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而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我以参与式探究教学法为主,以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为器材,附用微机辅助演示。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体验物理意义。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从而引起认知冲突。学生一定有许多疑问,请学生把疑问写下来并进行交流。这时学生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这样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物理问题,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物理应用意识。同时也从学习的必要性上使学生的思维兴奋点集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为顺利实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猜想假设

请同学们猜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教师点出为了验证猜想,必须通过做实验,从而顺利进入教学下一个环节。

(二)设计实验,观察探究

1、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先通过一个小游戏来暗示大家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老师。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

启示学生:蜡烛、透镜、光屏摆放的顺序

②(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启示学生:蜡烛、透镜、光屏摆放时就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

③(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启示学生:凸透镜离物体太近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小小的游戏,增强了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在趣味中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感到不枯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然后拍下一张清晰照片。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教师先展示器材介绍构造(投影),再示范调节透镜和光屏的高度,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怎样观察虚像?(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物、镜不动,光屏前后移动时,光屏上所成像会变模糊,通过观察学生感悟到物、镜一定时,清晰像的位置是一定的.,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

对于如何观察虚像,可以示范当物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时,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都不成像,这时把眼放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所成虚像。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养成积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去除实验中可能影响学生探究的干扰因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究实验。

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思维的调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

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经过展示和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教师巡视,辅导实验。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后,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多组数据的处理(投影),现以几组学生实验数据为例,通过对表格中物距排序的处理,使学生很明显的发现放大、缩小的分界点及虚实像的分界点,此时教师再说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让学生归纳出物在什么范围内,凸透镜成什么像,学生自然会把10厘米、20厘米作为分界点,进而由学生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突破了又一个难点。这样的设计将发现规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给他们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针对物体在一倍焦距处、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什么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此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更加完整。

(四)开放训练,巩固新知:趣味训练1,变式训练2

(五)归纳总结、合作交流

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在学生互相交流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从两个方面进一步点拨,一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性,规律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规律的过程以及在发现应用过程中蕴含的物理思想。二是倡导学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六)布置适当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

第2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精选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调节 、 和 ,使它们中心的高度相同,即都处在透镜的主轴上,叫 共轴调节.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实像.

(3)有一凸透镜f=15 cm,若物体放在焦点 外5 cm,则像一定是 ( )

A.正立放大虚像. B.倒立放大虚像.

C.倒立缩小实像. D.倒立放大实像.

(4)下列几种情况中,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这一特点的是 ( )

A.照相机拍照片.

B.投影仪放大图片.

C.戴近视眼 镜观察物体.

D.从透镜玻璃板上的小水滴看下面的文字变大.

(5)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将是 ( )

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 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 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 ,并逐渐变大.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 恰有一小虫 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

A. 变成了小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 有了.

C.大小不变,亮度比原来暗了. D.大小和亮度与原来一样.

答案:

(1) 物体 透镜 屏 幕

(2) C

(3) D

(4) D

(5) D

(6) C

第3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1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透镜的有关知识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生活生产中,特别是在照像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生产和使用中更是必备的重要知识,具有综合基础教育价值。本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在物理知识的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范文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范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6节《眼和视觉》第2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面我从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将透镜中物理一章的内容浓缩到一节,并提前到七年级开设,内容多、难度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该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对透镜了解的延伸,又是凸透镜应用的理论基础。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别于以往验证式实验,它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分界点的寻找。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中对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从三方面描述像的性质,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概念及三条特殊光线的画图。

学生早已熟知放大镜成放大像,因而对“凸透镜成像”的认识也受此局限,对它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内容为本节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的中心内容,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和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它在本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顺利地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