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拉萨的天空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多媒体画面与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在心中涌起对这美丽的天空的无限遐想,产生独特而到位的体验。
3、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看板书,猜意图,形成阅读期待
1、 板书:拉萨的天空(天空用蓝色的粉笔写)
2、 读题目,猜一猜老师为什么用蓝色写“天空”这两个字?
3、 对呀,因为拉萨的天空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的粉笔写“天空”这两个字,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蓝,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 自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
2、 学生交流:拉萨的天空是湛蓝的、透亮的,什么叫“湛蓝”?
3、 作者觉得用“湛蓝、透亮”还不够表现天空的蓝,还用了一个比喻,说拉萨的天空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4、 蓝宝石是什么样子的?
5、 说话训练: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块巨大的蓝玻璃,像阳光照射下的海面,像一条蓝色的绸带)
6、 谁能把拉萨天空的蓝用朗读来表现出来?
7、 学生练读,然后指名读,评议。
三、 学习课文第二、第三小节
1、 拉萨的天空不但湛蓝、透亮,还非常明洁、纯净呢,课文第二小节就是这么说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 大屏出示第二小节: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3、 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尤其从那两个字能看出来?(碰、摸)
4、 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能不能换过来?都用“碰”可以吗?但是这样就给人以重复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了丰富我们的语言,同一个意思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达。
5、 第二句话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可以用来洗脸,也写出了天空的干净。)
6、 指名读、齐读这两句话。
7、 俗话说:“红花需要绿叶衬”,什么把蓝天衬得更加美了呢?
8、 学生自由读后面一句话,大屏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9、 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指读,评议。看到这么美的天空,你们有什么想法?
10、 同学们,大家心里都想去拉萨看一看,我有我想去看一看,可见,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引读: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四、 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 在西藏有一个著名的古建筑,它就是--布达拉宫。
2、 布达拉宫在蓝天的映衬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自读第四小节。
3、 这小节中的那几个词语最吸引你?(总是、蓝晶晶、雄伟、壮丽)
4、 总是说明了什么?
5、 教师小结并引读:是呀,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引读)布达拉宫的上空是蓝晶晶的。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引读)布达拉宫的上空是蓝晶晶的。在金风送爽的秋天,(引读)布达拉宫的上空是蓝晶晶的。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引读)布达拉宫的上空是蓝晶晶的。所以,文中说(引读)一年四季,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6、 引读: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
五、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这样湛蓝、透亮的拉萨的天空,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2、看,如此宽阔无垠的蓝天就像一扇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能看到圣地拉萨。(多媒体出示课件)
3、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让我们把这“窗帘”永远敞开在心中,永远留驻在脑海里。
六、总结课文
1、如此湛蓝的天空,把老师的视线紧紧吸引了,我真不忍离开。我想,此时的你们一定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新的感受。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句式:拉萨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多么湛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第2篇: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
三年级《拉萨的天空》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3.品读语言,感受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问学生: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时间)?(2)认读生字新词。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相机引导学生要读出感情来)。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把握。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2.精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交流
(3)让学生从第二、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看图,再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并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第3篇:《拉萨的天空》的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的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有关拉萨的音像资料。
2、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西部,走进拉萨,去欣赏那里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认读生字新词,了解词意。
(1)去掉拼音,读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读准新词,并再回
第4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创情释疑,温暖生命、同学们,上节我们走进了一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欣赏了一处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还记得是哪里吗?这节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拉萨,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板书题)
2、上节,我们初读了文,了解了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湛蓝、透亮
二、合作展示,润泽生命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书上又是如何具体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
2、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答案?(那里的天空……蓝宝石一样。)
谈谈你的理解
3、对比句子。
4、指导朗读:大家都谈得这么好,那谁能通过朗读把天空的湛蓝、透亮表现出来?生读。
想看看这湛蓝的天空吗?出示拉萨天空图片。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
第5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拉萨的天空》文笔优美、意境深远。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的天空之蓝、之纯、之净再现在人们的眼前,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深爱之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从湛蓝透亮、纯净明洁、令人神往、一年四季的蓝晶晶、圣地的窗帘五个方面形象细致地描绘了拉萨天空的独特,美丽。
二、教学重难点:
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而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拉萨的天空是依托在拉萨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之上的,这么美
第6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湛蓝”、“纯净”、“明洁” “神往”“映衬”等词语。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说出下面词语的意思或意思相近的词语 越发()河畔()映衬()湛蓝()神往()贴着()精读训练
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拉萨的天空有什么显著的特点?(板书:湛蓝 透亮)
(一)第一自然段
湛蓝、透亮的天空把我们的心紧紧吸引,那么就让我们继续陶醉在这迷人的蓝色世界吧!
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第一小节有个比喻句,谁能把它找出来?(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换成一个我们学过的词语——一碧如洗(朗
第7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庾岭镇石门小学 黄广成一、教材依据:《拉萨的天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的一篇写景的散文。
二、设计思想: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教学难点: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