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16 07:1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括号教学设计

一、课题: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小括号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2.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小括号,正确计算到小括号的两步式题。教学难点:掌握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星星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口算

4+3+3=

5+0+3=

3+4+9=

3+2+1=

9-3-4=

10-3+7= 10+5-2=

7-0-6=

这是我们我们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同学们知道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⑴出示情境图

师:看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1:同学在剪五角星。

生2: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几个五角星?

⑵同学们拿出小棒,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2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③ 怎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巩固练习

1.13-4+5=

7+7-6= 13-(4+5)=

7+(7-6)=

⑴师:.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师: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上下两道题的数和运算符号一样,上面的题没有小括号,下面的题有小括号。(3)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小动物应该上哪一节车厢?连一连。(说说这些题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五)课堂作业

74页做一做,75页第1题.(六)板书设计

10-2-3=5

10-(2+3)=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

第2篇: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学设计模板

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学设计模板

篇一: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案

一、旧知识复习

1.口算

9+3= 4+3= 7+5= 12-7= 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 5+4-3= 10-2+5=

问:“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引例

“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括号”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请帮小熊算算好吗?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2+3)+7=122+(3+7)=12

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看这道题15-(6+2)=?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 14-(9-3)=

三、应用新知

1.对比练习

13-4+5=7+7-6=

13-(4+5)= 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论: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3个题目中,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 13-(4+6)=4+6-5 =

3.找朋友

15+4-212+(11-9)

8+(4+6)25-(15-7)7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2 79-8+1=70

5.

算一算,比一比

10-3+4= (10-3)+ 4=

9+(10-1)+(3+4)

算后思考: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还有使用小括号的必要吗?

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小括号?

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四、课后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8+4+7=13—6+3=

8+(4+7)= 13—(6+3)=

2.专项练习

12—(3+5)= 5+(2+4)=6+

15—(10—6)=20—(5+5)=7+

3.拓展提升

自己写出两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说说先算什么。

(9—3)=(1+9)=

4.连连看

5

6

7

8 9 10

5.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吗?

(1)、一根彩带长58米,第一次用去了8米,第二次用去了2米, ?

(2)、妈妈买回7个苹果和9个梨,吃掉了3个梨。现在苹果和梨共有多少个?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或“=”

篇二: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

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画一画: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7

教师组织学生思

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

第3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小括号的重要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基础上学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小括号的重要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学情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小括号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小括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

第 1 页 一个问题吗?

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心得

数学一年级下册《小括号》教学心得

小括号这一节课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内容并不多,也不难,但实际上要上得精彩并不容易。我这节课上得就有很多不足之处。

小括号是一个符号,它的作用是,被小括号包括的地方要先算,学生学得都挺好,但有个别学生虽然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做练习的时候仍然会做错。在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原来是这些学生并不知道小括号里先算出来的得数有什么用,他们不知道这些得数要继续用在第二步的运算中。我在课上并没有预料到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应该针对这点提一下。

除了设计上的'问题,其他教学技能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第一,我在提问时,提问的针对性不强。一些学生并不明白我提的问题的意思。我得设计的时候更多得去考虑怎样的语言才是适合学生的,怎样的问法学生能够马上就理解的。

第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一个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