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6-13 07:13:2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孙权劝学》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初一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

生:(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 、学生自读课文

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吕猛是如何做的?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畅谈感受

1, 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 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 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 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第2篇: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

二、授课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

2.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

自主、协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

教材、工具书。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朗诵欣赏。

3.学生诵读课文,注意停顿。

(三)翻译理解课文

1.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2.翻译课文,并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性格。

(四)成语积累与运用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五)主题探讨

1.提示:课文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2.课文主题: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六)写作特点

以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七)课堂练习

词义,语气。

(八)读书名言

(九)作业布置

1.课后作业。

2.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作文。

第3篇:《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⑵ 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⑶ 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 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德育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味利用对话组材的妙处。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 《孙权劝学》语文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 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初一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读出语气;结合注释,理解大意;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感悟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1、 送给学生一句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光。”

2、 猜猜老师送这句话的意思。“开卷有益、活到老,学到老”

二、 朗读课文

1、 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2、 学生朗读,学生点评

3、 老师范读

4、 学生齐读

三、 整体感知(边读边解)

1、 结合注释,理解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

2、 分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问

3、 全班师生互疑、互议、互解,理解文章的大意,解决疑难问题

四、 内容把握

1、 阿蒙开始推辞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 阿蒙的变化从文中哪几句可以看出?____________

3、 以前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孙权劝学》初一语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权劝学》初一语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