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设计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3.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重点文言词汇翻译
2.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3.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采用学生练读,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2.表演法。通过对人物语言表演加深印象,助于背诵。
3.点拨法(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品读课文,赏析文章意简意丰的对话美,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体验反思,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视频资料
三国时期各路英雄群起纷争,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拼得你死我活,而和骁勇善战的关羽较量的吕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通过一则故事来认识他。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多媒体显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介绍主要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229年称帝于武昌。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吕蒙(178~219),三国汝南富陂(现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深受孙权信赖。
四、疏通文意 形式:小组讨论
结合课文注释及预习疏通文意。明确:
谓:对……说。
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孤:古代王侯自称。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但:只,仅。
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见:了解
孰若:哪里比得上 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大惊:非常惊讶 见事:认清事物。更:重新。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辞:推托。
五、结合文意,再读课文,读好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坚决、关心、语重心长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责备、不悦、反问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教、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讶、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六、诵读课文,反思体验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由吴下阿蒙进步成令人刮目相看的名将。你有没有被劝学的经历呢?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常村镇初级中学 李可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讲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⑵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⑶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能力目标⑴反复朗读课......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