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5-04 07:13:2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

导语: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全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第2篇: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南门立木》(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商鞅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商鞅的精神,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诚信”的含义,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商鞅的品质。

难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诚信是耀眼璀璨的阳光,它的光芒普照大地;诚信是广袤无垠的大地,它的胸怀承载山川;诚信是秀丽神奇的山川,它的壮丽净化心灵。曾子杀猪、孟信卖牛……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无不打动着我们的心,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解析课题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主人公是“商鞅”,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板书:商鞅)

生2: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南门立木”。(板书:南门立木)

生3:从课题中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商鞅在南门立木取信的事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从课题中了解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直奔重点,体会品质

(过渡)作者到底想通过“南门立木”这件典型事例来反映商鞅怎样的品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

思考:商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学法提示】

1、画一画画出描写商鞅的语句及句中的关键词

2、读一读读出所画的句子及词语

3、想一想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批注在旁边简单批注你的感受或对人物的评价

(二)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三)展示交流,汇报点拨

(点拨)同学们学得真认真,汇报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温馨提示:从句子或词,我体会到商鞅是个__的人】

1、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生: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商鞅推行新法困难重重,但是他毫不退却,迎难而上。(板书: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师:你是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冥思苦想”“终于”

师:是啊,面对重重的困难,商鞅没有退缩,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民的好办法,他的这种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敬佩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这份敬佩之情吗?(生齐读)

2、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之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幻灯)

生:我从“大声宣布”这个词,体会到商鞅是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

师:假如你就是商鞅,你能大声地宣布一下吗?(生读)

师: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悟到了商鞅可真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现在老师邀请你们都来当商鞅,大声地宣布一下,好吗?(生齐读)

师:商鞅到底说了什么?你能快速从文中找出来吗?(生读)

(幻灯)告示一: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告示二: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小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可真是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人。(板书: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3、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生1:我从“郑重”一词,体会到商鞅变法的坚定决心。

生2:我从“定斩不饶”体会到商鞅是个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人。(板书: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引读)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定斩不饶。

4、小结:通过重点部分的研读,我们体会到了商鞅毫不退却,迎难而上;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好品质。

三、突破难点,感悟写法

1、作者采用哪些方法突出人物品质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难点。(板书:写作方法)

2、同桌交流:作者采用哪些方法刻画商鞅这一人物形象的呢?老师为大家配备了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1)浏览:描写商鞅的句子。

(2)想想:作者抓住了商鞅的哪些细节描写来写的?

(小结)作者在描写商鞅时,抓住了商鞅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我们把这种描写方法叫做正面描写。

四、围绕疑点,深入学习

1、讨论:文中除了对商鞅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生动刻画之外,为什么还对围观人群进行细致描写,是否多余,能否删掉?

2、小组学习

【学习方法】

(1)找一找:文中描写围观群众的句子。

(2)读一读:画出的句子。

(3)悟一悟: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用意何在?

3、全班交流,品析语言,感悟写法

(过渡)老师也把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摘录了出来,我们一起再来品一品,看看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用意何在?

4、(出示句子)“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人们这样的想法,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

(出示句子)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师: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生: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的,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算不算数,试试看吧。表明他对商鞅下的命令持怀疑态度。

(出示句子)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着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师: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生: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小结)同学们积极动脑,大胆表达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实际上是侧面描写,是为了反衬商鞅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美好品质。所以对围观群众的刻画并不多余,不能删掉。

是呀,作者在刻画商鞅这一人物形象时,独具匠心,不仅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还加入了对其他人物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商鞅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五、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说吧!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我会说

生1:我想对商鞅说:“商鞅,在困难面前你能迎难而上,在诚信面前你能一诺千金,在执法面前你能赏罚分明,真让我佩服!”

生2:我想对自己说:“人无信而不立!从今以后,我时时刻刻都要做个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好孩子。”

生3:我还想对同学说:“我们应该从小以诚实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支持改革,维护改革开放的成果。”

★★我会写

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生1:“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诚信。商鞅用“立木取信”的方法树立了国家诚信的形象,这说明了“信用”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说话算话,言而有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在生活中,我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生2:生活中,答应同学的事及时完成,是诚信;不说谎话,是诚信;做生意不骗人,是诚信。做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小结)宋朝改革家王安石曾用一首小诗道尽了他对商鞅“诚信”品质的无限敬佩,让我们也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首小诗吧!(生读)

(幻灯出示)商鞅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六、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及深情的朗读,老师的心灵也受到了震撼,想不到短短的一节课,同学们就对“诚信”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了“诚信乃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1、学完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在内容上,我知道“战国时期改革家商鞅,为了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并取得成功。”

生2:在写法上,我知道“在写人文章中,要通过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优秀品质;要将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生3:在思想上,我知道“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要做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好公民,将„诚信‟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师:是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主人公”,要抓住“典型事例”,运用“写作方法”,来反映“人物的品质”。

2、小练笔:我熟悉的一个人

【提示】运用课上学到的写人文章的方法,课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总结)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七、推荐阅读,课外延展

师:同学们,这节课结束了,但我们学习语文的脚步却并没有就此停息,课下老师推荐同学们自主阅读《王安石惩罚皇亲》这篇文章,阅读时要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出示)

1、作品简介:文中选取了王安石帮助贫苦百姓,秉法办事惩罚皇亲等故事。

2、阅读方法:阅读时要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写人)

主人公典型事例优秀品质写作方法语言

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1、正面描写动作

商鞅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神态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3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1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

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的第二课时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难点是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目标有继续学习课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采取老师设置问题,学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的第二课时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难点是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目标有继续学习课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