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4-04-08 07:13: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雨中》 教案教学设计

《雨中》教学设计

作者:蒋岭

《雨中》是人教社六年制小语第六册第四组课文,作者在文中讲述的是一位年青姑娘在阴雨的傍晚拉车运货,车子一歪,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互助精神。文章融绘景、叙事、抒情、写人于一体。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特点,有机地向学生实施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美感资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一、绘景:领略情境美。

情境美的欣赏,主要是自然物的形成美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欣赏时,笔者引导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性格情趣等方面赋予对象以一定的社会内容。

1、激趣:大家经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比如雨雾、风雪、雷电……你留心观察过吗?谈谈你的见闻和当时的感受。

2、绘图:傍晚,在雨中的马路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运用“读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头、经过、结束)进行综合概括。

二、叙事:鉴赏语句美。

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对语句的鉴赏,应该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也即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

1、领略雨景,感悟写法: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点点花瓣”“穿梭的小船”各指的是什么?再连起来想想这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色。

2、抓重点词,美读课文:笔者指导学生学习“捡苹果”片断,抓住“跑过来”、“七手八脚”等词,品味孩子们动作的快、乐于助人的品质;抓住“宁静的马路顿时热闹起来”中“宁静”和“热闹”的鲜明对比,映出雨中宁静的马路上闪现出白发苍苍的老人、机灵开朗的青年人、天真可爱孩子们的身影,感受脚步声、说笑声构成的一首人间真善美的交响曲。

3、交流心得,品词赏句:结合课后“思考练习3”,引导学生自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做点睛之笔的点拨。

三、抒情: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人的,而牵动读者心弦,“折腾”读者情感的东西不是别的,恰恰是奔泻流淌在作品中的情,一种真实的情。教学时,我们可以“入而与之俱化”。

1、应文设境,从旁补白:“也许是心急,也许是路滑,拐弯时车子一歪,苹果滚得满地都是,姑娘慌手慌脚地从车上下来捡苹果。正在这时候,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雨伞走了过来,------。”

2、捕捉典型,感悟情感:

(1)扮演角色,指导朗读。个别读:“别着急,大姐姐,保证一个也不会少。”理解孩子诚实、善解人意的心灵;“来!咱们封锁交通!”指导性朗读,体会孩子们的聪明能力;“几个孩子立刻站成一排,挥动着红领巾,向驶近的大卡车大声喊:‘停一停!停一停!’”呈现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画卷……

(2)圈圈点点,熟读精思:过路人又是怎样做的呢?

(3)欣赏插图,齐声诵读课文相关内容,建立完美的人物形象。

四、写人:创造形象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现成的“例子”,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精心设计和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迁移练习,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

1、理清思路,把握叙述顺序。课文是按“撒苹果→捡苹果→苹果回到车上”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2、创造性复述课文。请学生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雨中“捡苹果”的场面。

3、语言二次创造。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写一篇反映少先队员心灵美的文章。

〖题目〗冒雨送同学

〖材料〗时间:一个雨天;地点:放学路上;主要人物:一名少先队员;事情:一名少先队员发现一名小同学冒雨艰难地走在路上,他用手中的伞,为小同学撑伞遮雨,护送小同学一直到家。

第2篇:雨中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多媒体、鹏博士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4、学生提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互相答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看到苹果翻了以后怎么做的?哪些人和孩子们一起帮助姑娘捡苹果?姑娘开始看到孩子们捡苹果为什么皱眉头?

 2、指名读课文,回答以上题。

五、讨论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第二题。

 2、默读课文,考虑分段,并在书上做记号。

 3、讨论分段。[一(1-3);二(4-5);三(6)]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生字,用生字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按照划分的段落,逐段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提问: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傍晚)

(2)作者是怎样描写雨中景色的?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

(3)齐读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想象雨中景色,体会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说说这三句话分别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4)齐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象苹果筐翻了之后的情景,体会姑娘十分焦急的心情。

 2、指名读第二段,说说写的是什么。

(1)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姑娘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姑娘看到孩子们跑过来捡苹果为什么皱眉头?胖乎乎的小男孩向姑娘说了什么?姑娘听了男孩的话会想些什么?小男孩的话和他们的行动说明了什么?

(2)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都有哪些人跟孩子们一起捡苹果?“顿时”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最后一段。

重点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人们做了好事,不图表扬。)

 4、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这件事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训练朗读。

 1、放课文录音。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全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生字。

 3、巩固识字。

五、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2、雨中

撒苹果

 孩子们跑 七手八脚

捡苹果司机小伙 跳 一块儿助人为乐

 老人和行人 走 帮

苹果回车

第3篇:《雨中》教学设计

五年级《雨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雨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给人们很多遐想。让学生通过听,唱,感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能用轻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雨中》,表现出孩子们的在雨中的童趣。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模仿、探究、合作中准确把握歌曲情趣,完整、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

1、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2、感受歌曲的两段曲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和理解,提高歌曲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把握休止符、后半拍、一字长音和几种节奏连接的演唱方法,更好表现歌曲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

跨小节连线一字长音,然后接后半拍节奏的准确表现,力度变化,歌曲情绪的演唱。

教学准备:歌曲曲谱、ppt课件、教材配套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雨中》教学设计

《雨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2、过程与方法: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雨中》 教学设计

《雨中》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人们帮助姑娘捡苹果的事,教育学生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叙述重点,学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生字新词,认识比喻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可爱和过路人的美好心灵。

教具准备:

多媒体、鹏博士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9课《雨中》。

板书课题,齐读。

二、预习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思考:这一课讲的.是什么事?作者写了哪些人?

(2)出示词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自己的生活常识理解词语。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雨中教学设计

《雨中》

教学内容:

选自人音版第九册第7课表演歌曲《雨中》 教学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生动地描绘了雨中上学的孩子们,你呼我喊,嬉戏逗乐和在课堂上愉快学习的情景。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歌曲学唱,从而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2、通过表演歌曲《雨中》,让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雨中上学你呼我喊,嬉戏逗乐和在课堂上愉快学习的情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轻快、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休止符、长音节拍的准确演唱 教具准备: 雨伞、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瞧这是什么?(雨伞)

师:你们想象下小雨如果滴在我的雨伞上会发出(嘀嗒嘀嗒),那么大雨滴在我的雨伞上会发出(哗啦哗啦),小雨的声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雨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中》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