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琵琶行一等奖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一等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
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由长安被贬到江西九江的浔阳江头,又对什么人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板书课题)
师:琵琶行的“行”是什么?
生:诗歌的一种体裁。
师: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以铺叙记事为主的歌词。
二、诵读小序,概括情节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诗前的小序。
(生读小序)
师(纠正个别读音):诗前小序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谁能用简单的话概括一下?
生:它主要写了琵琶女的身世。
师:写身世,也就是介绍了写《琵琶行》的原因。
三、初读文本,抓关键句
师: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本是读的学科”。我们首先走进文本,放声地、自由地来读一下这首诗,好不好?下面我们自由地放声来读。(播放《琵琶行》琵琶曲音乐,学生放声自由读。5分钟左右)
师:好,刚才大家已经读过了这首诗,我们都沉浸在诗的境界里。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这首诗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和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对,同学们,“沦落”是什么意思呀?
生:落魄失意。
师:对,落魄失意,遭遇坎坷。那么,“沦落人”又是谁呀?
生:指的就是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四、再读文本,学生质疑
师:好,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谁解沦落人”(板书)。琵琶女的沦落经历是怎么样的?咱们首先请一位同学感受一下琵琶女的感情,为我们读一下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好吗?你现在就是琵琶女,要把你的感情带出来。
生(读第三节):“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
师(请另外一生评价):你觉得她的感情把握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的。这一节主要讲琵琶女的身世,诗人对琵琶女应该比较同情,读的时候读出了同情的感觉。
师:你是站在诗人的角度讲吧,现在如果是站在琵琶女这个角度,你觉得她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去读?
生:悲凉。
师:对,悲凉的.感情。我们读诗歌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得抑扬顿挫,但更要注意把握诗歌中诗人所蕴涵的感情。刚才同学读的这一节感情把握得比较到位。
师:就这一节,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没有?把你最想提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讨论。(生自由组合,小声交流,讨论质疑)
师:同学们主要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琵琶女的形象及悲惨命运的原因,一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她的身世。咱们周围同学自由组合议一议,由一位同学记录小组讨论要点,两个问题可以任意选。
(学生自由组合,讨论)
生:我代表我们小组想说第一个问题。前几句写她少年的时候,然后还被那个秋娘嫉妒……
师:秋娘是什么人?
生:秋娘本身就是才华出众的歌伎,然后还要嫉妒琵琶女,说明琵琶女比秋娘还要才华横溢。后面写她“弟走从军阿姨死”,她的家人,离开的离开,死去的死去,后来她的容颜因为家庭变故和时光流逝变得非常憔悴。当时社会看重你,就是因为你的容貌好而不是有才华。琵琶女的泪既是感伤的泪又是不满的泪。
生:我觉得琵琶女主要代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普遍的悲惨的命运。
师:这里你谈得更深入了,上升了一个高度。琵琶女的技艺高超,她年轻的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但是到了后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生(众):“门前冷落鞍马稀。”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那个时代就是重色轻才的。
师:重色轻才。那个时代不是看重她的技艺高超,而是看重她的美貌,后来她年老色衰,所以就被抛弃了。所以从这里看出,琵琶女仅仅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对象。
师:还有一个问题,琵琶女描绘自己一生的遭遇,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如果说详细些,有哪些?
师:过去是京城名伎,现在是——
生(众):沦落江湖。
师:过去是少年得意——
生(众):现在是老年失意。
师:过去是年轻貌美——
生(众):现在是年老色衰。
师:过去是门庭若市——
生(众):现在是门可罗雀。
师:过去欢笑——
第2篇:琵琶行教案一等奖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三、文题背景: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四、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 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五、讲析课文:
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1.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提示: 从乐*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6.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二>、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1.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3.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4.此段关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
生:是。
师: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生: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琵琶女的高度赞扬)。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三>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 “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四>课堂小作文
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参考: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五>联想积累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们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
参考:如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
六、小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第3篇:琵琶行教案一等奖大全(15篇)
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的设计应该兼顾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一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
第4篇:琵琶行教案一等奖(模板18篇)
教案是教师为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组织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价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之一,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想我们需要认真编写一份教案了吧。教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案而困扰,不妨参考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经验。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一
知识与技: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
第5篇:2023年琵琶行教案一等奖范文(21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教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和改进。接下来是几篇关于教案的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一
1、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
2、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
1、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含,体会作品情意和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2、通过朗读体会诗歌。
3、理解《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方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含。
一、作品提示。
1、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琵琶行》上一篇七言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曲
第6篇:《琵琶行 》全国大赛一等奖教案(版)
《琵琶行·并序》课例赏鉴
——该课例获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西安)
执教/王毅军
观察/贾 玲
【课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经过编辑的《江南烟雨琵琶行》视频及解说词)师:视频中提到的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白居易是怎样一位诗人?
生: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师: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是一位富有同情心、悲悯心的诗人。他在《长恨歌》一诗中既讽刺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又表达了对玄宗思念杨玉环的同情,他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在《卖炭翁》一诗中讲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与悲悯。那么,白居易
第7篇:最新琵琶行教案一等奖(优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篇一
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2课时
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