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_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9 03:00: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琵琶行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计:

采用点拨教学法。围绕诗中的“琵琶曲”“青衫泪”“景中情”精心设计三个问题启发点拨学生,深入鉴赏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感情,并让学生自己总结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安排:

1×45′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居易去世时,大中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其中“胡儿能唱琵琶篇”意为就算胡族的少年也能吟诵《琵琶行》一诗,“琵琶篇”就是传诵千古的《琵琶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至今日,时隔千载,仍感人肺腑,余韵不绝的《琵琶行》。

二、谁解琵琶声?

[思考] 从作者描写的琵琶女的“琴声”中勾勒出她生活的轨迹,并体会琵琶女的形象,及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点拨] 画出能看出琵琶女生活经历和揭示人物命运的句子。[明确] 四步曲

A.前奏曲(孤单)“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出场时旋律低沉抑郁。琵琶女此时正独守空船,孤单、寂寞、凄凉。由眼前生活的不如意,引发琵琶女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B.欢乐曲(欢喜)“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漕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琵琶声忽高忽低,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春时代。青春时代,琵琶女才貌双全,名噪京城,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醉酒欢歌,成功荣誉是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让琵琶女无限留恋,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缓,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的欢歌笑语。

C、沉思曲(悲痛)然而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冷涩、凝绝,昔盛今衰的命运变化使琵琶女隐入深深思考之中„„

D.悲愤曲(愤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雄壮高亢,震撼人心的音乐表达了琵琶女对不幸命运的不平之感和愤懑之情。琵琶本想从丈夫那儿得到感情的慰藉,但薄情丈夫重利轻别离,让她时常空船自守,现实让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四弦一声如裂帛”实是对不公平现实和命运的抗争。身世悲惨的琵琶女是当时政治衰落,社会*的一个缩影。【板书】

琵琶声——相逢何必曾相识(塑造一个被侮辱残害的乐妓,寄寓作者深深的同情。)[说明] 音乐描写已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物命运的揭示。由琵琶女这个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被侮辱,被残害的乐妓们的悲惨命运,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妇女的深深同情„„ 【小结】

通过分析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谁解青衫泪?

[思考]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男子汉的白居易为何在众人面前“泪湿青衫”

呢?

[点拨] “只因未到伤心处”,哪些诗句是表明作者“伤心”的句子,并想想在这里白居

易为何“伤心”。,[明确]

A.伤人(琵琶女)“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幽怨愤激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共鸣,琵琶女苦楚的身世,更激起了诗人深深怜悯、同情。

B.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名扬四海,然而今朝贬谪,忧愁悲伤。C、伤时

琵琶女沦落,诗人遭贬都隐含着社会*,政治衰败,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板书]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情、忧愁、悲愤、无奈)[说明] 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我们可以知道白居易和琵琶女在感情上已达到共鸣,青衫既是同情琵琶之泪,伤感自己遭贬之泪,更是为社会现实而留下的悲愤无奈之泪。[小结] 抓住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谁解景中情?

[思考] 诗歌往往少不了景物描写,这首诗歌前后贯穿了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到什么作用? [点拨]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明确]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诗人江头送客时环境。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更显情之凄惨,景物成了溢满悲凉的意象,渲染出送 别时人物凄凉悲惨的心情。

“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点明诗人寂寞悲凉的心情。

[板书] 景中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寂寞、凄凉)[说明] 由于景物环境叙述与抒情的结合,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优美动人又不乏凄清悱侧。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主人公寂寞、凄凉、忧苦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种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一是分析作者寄寓塑造的人物形象上的思想感情;二是抓住诗歌中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关键诗句;三是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希望下课后各位同学能运用这三种方法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琵琶行》教学设计(两课时)程翔

============================= 发布时间:2009-11-3 18:07 《琵琶行》教学设计(两课时)程翔

一、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整体阅读。请同学们回答:《琵琶行》作为一首叙事诗,第一小节交代了什么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是“送别”。古人写送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中国人的传统,喜欢团圆。“何事长向别时圆”,分别总是令人伤感的。所以读古诗,要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敏感。更何况诗人当时的处境:被贬官来到偏远的九江,本来心情就很痛苦,再加上分别之苦,更是雪上加霜。按照唐朝规定,被贬人员接到皇帝命令,必须马上动身。当时白居易来不及向朋友告别就起身了,所以他来到九江,对这难得的朋友格外珍惜和留恋。

二、第一小节除了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叙事要素外,还写了什么?

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一个“秋”字告诉我们,当时的环境也是悲凉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举酒欲饮无管弦”点明了话别时的孤寂无聊。一个“惨”字告诉我们“以酒浇愁愁更愁”,这小小的船儿如何载得动这许多愁!分别之时,只有那一轮明月浸泡在江水中,冷月无声,诗人内心悲痛、伤感、凄凉。就在这时,出现了转机:一个“忽”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理解作者创造的艺术氛围是读懂作品的关键。抓关键词语,体会感情色彩。

三、第二段描写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解决三个问题:1.大量地使用比喻。2.运用留白、烘托的艺术手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戛然而止,但是诗人的内心活动仍在继续。诗人沉醉在那美妙的音乐之中,音乐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3.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试音到“低眉信手续续弹”,从“轻拢慢捻抹复挑”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从“间关莺语花底滑”到“凝绝不通声暂歇”,从“银瓶乍破水浆迸”到“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经历了一个从舒缓到激越,从单纯到错杂,从欢快到艰难,从连续到间歇,从高昂到低沉的复杂多变的过程。音乐的旋律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回肠荡气。更为动人的是,诗人对音乐的描写紧紧抠住一个“情”字:“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只有让情感伴随着音乐的起伏跌宕而变化,才能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痛苦悲哀,才能显示出音乐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让学生说出喜欢的句子,课堂就活了。学生喜欢的句子如何与“三个问题”对接?顺序不是主要的,教师要因势利导,从学生喜欢的句子中引到“三个问题”上来。这是接榫的艺术。

四、自古以来,描写音乐的诗词歌赋很多,比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都是描写音乐的绝唱。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白妞说书”的一段,请大家欣赏: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白妞说书”也写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改成“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好不好?

不好。即便改成“掌声响起来”也不好。特定的艺术境界决定了只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才是最好的。贾岛的“敲”好还是“推”好?恐怕也是这个道理。进入到艺术欣赏的深层领域,估计学生比较感兴趣。

五、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然后思考问题:琵琶女自叙身世与上段的音乐描写是什么关系?

有对应关系。教师板书:“描写音乐”――“自叙身世”。教师请同学们先交流,然后找几位同学回答。教师说上句:“描写音乐一段,虽然没有写琵琶女的身世,但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实际上就是在叙述琵琶女坎坷的身世。”请同学们接下句:“自叙身世这一段,虽然没有描写音乐,但那悲惨凄恻的身世经历,实际上就是一首悲凉的乐曲。”这种对联式的语言训练,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作品理解的程度,又可以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一举两得。

六、有人说,琵琶女的故事不真实。还有人说,诗人夜晚与一陌生女子交往,怎么就不避嫌呢?你们对此如何看待?

琵琶女的故事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说。引出这样的话来:“重要的是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怎样折射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美好人格;重要的是琵琶曲丰富的内涵如何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酸甜苦辣;重要的是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如何映现了诗人遭受挫折的人生经历。”可以采取说半句留半句的方式。诗人少年得志,才华横溢,报效国家,满腔热情――不料遭此打击,从天上落到地下。长期以来压抑在内心的悲痛、愤怒、伤感之情无处宣泄,即便有人倾听也可能无法理解,更谈不上产生共鸣了。琵琶女的悲惨遭遇无疑和诗人的坎坷人生非常相似,琵琶女的琴声早就勾起了诗人痛苦的回忆。当听了琵琶女的悲惨身世经历后,诗人仿佛找到了能够理解自己的知音,他再也控制不住长久以来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感情――“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像是一个饱受了委屈的孩子见到了久别的妈妈,倾诉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口哲难为听。”他如同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如同一个行走在茫茫黑夜里的过客,突然遇到了别人的施舍,突然看到了一线光明――“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他欣喜如狂,忘记了这种快乐转瞬即逝。他更像一个乞丐,用真诚又可怜的眼光恳求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琵琶女也被诗人感动了,她无法想象眼前这个名满天下的诗人竟然会有如此不公平的遭遇,“良久立”三个字把琵琶女内心翻江倒海般的复杂感情表现得含蓄蕴藉。我们可以想象,琵琶女眼中满含泪水,为了诗人,也为了自己,再尽情地弹一首。诗人痛哭流涕,泪洒青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两颗心连在一起。至此,我们明白了: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同的命运构成了同一个艺术典型。这就是《琵琶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悲剧美之所在,也就是它千古传唱的根本原因。课堂如潮,汹涌澎湃。这是一种课堂境界,学生在这种境界中,心灵得到陶冶,感情得到升华;教师也陶醉在这课堂艺术境界之中,体验人生,感受幸福。

七、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捧读这首诗仍然心潮澎湃,情不自已。为什么?

因为我们同情诗人的遭遇,因为我们热爱这位伟大的诗人,因为我们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我们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好的精神食粮。“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最后,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无限崇敬之情,把这首诗再朗读一遍。

教学后记:每次教学《琵琶行》,我内心都难以平静,备课时两眼闪着泪花,甚至不得不停下来平静一会儿。我太喜爱这首诗了,它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我的心。

琵琶行教案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琵琶行》说课稿 教学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3.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教学设计:1.两课时......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琵琶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琵琶行》教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琵琶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琵琶行教案

一、故事导入《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

下载琵琶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琵琶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